首发于历史⑨课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九卷:人去业存照千年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九卷:人去业存照千年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二卷:曹操们的角斗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三卷:险夭折而凤涅槃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四卷:雄日朝升定基业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五卷:旧王罢斥新王立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六卷:查理大帝争南域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七卷:东侵南伐战不休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八卷:南蛮敌酋俱不敌zhuanlan.zhihu.com图标

第九卷:人去业存照千年


  • 第一章:河东蛮族两相争

讲完了阿瓦尔人,接下来将目光聚焦到萨克森地区的战争上,萨克森人的叛乱在794年被查理曼镇压,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不但要与萨克森人交战,还要越过易北河继续向东与斯拉夫人交战。

在东边法兰克既有敌对的蛮族,也有效忠的仆从,即奥鲍德里特人(Obotrite),他们为法兰克而战。

(图1.1:ck河东两蛮族)

法兰克与奥鲍德里特人的接触是在789年与萨克森交战的时候,当时查理曼到达了他们的领土,奥鲍德里特人酋长维茨劳斯(Witzlaus)向查理曼屈服,他们派遣人质、接受洗礼,成为了法兰克的仆从部落。

(图1.2:原奥鲍德里特人领土)

奥鲍德里特人效忠法兰克,而与法兰克敌对的是韦尔奇人,他们也是斯拉夫人部落,因而查理曼在795年时,发动了吕娜和易北河两次战役,击败并迫使韦尔奇人屈服,而奥鲍德里特人酋长维茨劳斯在渡河时遭伏击而死,他的儿子恩雷斯克(Thrasco)继位。

796年,萨克森人再次叛乱,这次还没轮到查理曼出手,恩雷斯克就与当地的贵族镇压了这次叛乱。

随着萨克森人的被征服,原本靠近查理曼的三个南方部落已经屈服,最后仍然维持独立的诺达尔宾吉人也在798年发生暴乱,这次仍然是恩雷斯克为查理曼镇压了这次暴乱,屠杀了四千多人。

事后,诺达尔宾吉人不是被屠杀就是被驱除,而荷尔斯泰因地区作为奖赏,从804年以后陆续被奖励给恩雷斯克的奥鲍德里特人部落,使得他们的领土扩张到今天的汉堡附近。

(图1.3:效忠后的奥鲍德里特人领土)

  • 第二章:奥古斯都查理曼

在一篇通常被认为是查理曼存留的《查理书扎》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法兰克、高卢、日尔曼尼亚、意大利……的统治者,不承认这次东方帝国宗教会议(指787年拜占庭结束圣像之争的宗教会议)的世界地位。

从这段话来分析查理曼的想法,他应该认为自己的地位是与拜占庭平等的,而并没有超越的想法。

查理曼也召开了自己的宗教会议,在794年的法兰克福,坚决回击来自伊比利亚的基督嗣子说,该派主张耶稣是人非神,因洗礼而成为上帝嗣子,会议中某些想法不但与拜占庭迥异,甚至和教皇不同。

那么教皇哈德良一世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尽管查理曼时常无视丕平献土,对教皇国的领土插手,但哈德良一世屁都不放一个,坚决拥护查理曼的统治,因此双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哈德良一世的统治下,教皇国流通货币的头像在785年时,首次从拜占庭皇帝变成了教皇。

(图2.1:ck中的哈德良一世)

这份良好关系持续到哈德良一世795年去世,新任教皇利奥三世火速被选拔出来,据说理由是害怕查理曼干涉教皇选举,但我觉得害怕的不只是查理曼。

他对查理曼的态度比前任还要谦卑,796年时他将罗马城门钥匙和布局图一同寄给查理曼,表明查理曼是罗马教会的庇护者,因此查理曼将自己从阿瓦尔人那里掠夺来的许多财富作为回报捐送回去,并宣誓要保卫教会。

为什么利奥三世这么谦卑呢?我觉得是和那场过快的选举有关,比如哈德良一世的亲属们就对这场选举有很多看法,因而在799年4月25日袭击利奥三世,试图将这位教皇给盲目断舌。

继位4年的利奥三世多少还是有点能量,他幸运的从袭击中逃脱,但也不敢继续待在城中,于是去斯波莱托公爵威尼驹(Winiges)那里避难。

此前我说过,格里莫阿德三世回到贝内文托继位时,遭到他舅舅的挑战,前任斯波莱托公爵希尔德普兰德去支援格里莫阿德三世,结果在战争中战死,这位威尼驹便被查理曼册封为新的斯波莱托公爵。

威尼驹将利奥三世护送到帕德博恩接受查理曼的庇护,随后政变双方就在帕德博恩和罗马城之间隔空骂战,利奥三世指责对方犯上作乱,对面则说利奥三世通奸还做伪证。

(图2.2:帕德博恩所在地ck版)

文斗自然是比不出结果的,听了半年口水战的查理曼就让对面到帕德博恩当面对峙,这哪里敢来啊,而你不敢来那就我去喽,因此查理曼护送利奥三世向罗马进军。

查理曼的军队在800年11月到达罗马,政变双方终于结束隔空骂战,在查理曼的组织下,于12月1日进行当面对质,双方又吵了半个多月,最后到12月23日才出结果,利奥三世宣布无罪释放,袭击者则被判处流放。

作为对查理曼护送表示的感谢,利奥三世在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为查理曼进行弥撒时突然拿出皇冠给他加冕。

不少史料都说查理曼事先并不清楚自己会被加冕,甚至有说他因自己被加冕而感到愤怒,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皇帝,即便要加冕也不该由教皇动手。

无论事实如何,查理曼在周围人的欢呼和赞颂声中被戴上皇帝桂冕,利奥三世和前几任教皇一样向这位统治者朝拜。


  • 第三章:帝国存续法兰克

圣子诞生后800年的圣诞日中,法兰克人查理曼不再是不再是“罗马元老”,而是“罗马大元帅”与“奥古斯都”,事实上他头衔的全称是:由上帝加冕的伟大的、贤明的奥古斯都,罗马帝国的执政官,依靠上帝恩典的法兰克与伦巴第国王。

(图3.1:查理曼的加冕,14世纪末的画作)

在这次加冕仪式上,主角并非只有查理曼一人,查理曼将自己选定的继承人也带到教堂中,他就是与查理曼同名的长子“年轻人”查理,“年轻人”查理成为了“法兰克国王”,与父亲共享王位。

(图3.2:查理曼的加冕,1861年画作)

需要说明的是,查理曼这个皇冠并非来自“西罗马帝国”,不存在他继承了西罗马的法统云云,罗马只有一个,那就是查理曼。

在西方什么是“皇帝”?这个概念最早来自《圣经·旧约》的《但以理书》,犹太人先知但以理在梦中梦见四只怪兽,根据解读这代表着四大帝国,当四大帝国结束地上的统治时,就是审判日的降临。

那么四大帝国具体是哪四个国家呢?这东西就和我们的春秋五霸一样,本来就是随口说的,因此各种不一的版本。

但就如春秋五霸一定有齐恒晋文一样,等基督教沿用“但以理之梦”的概念后,四大帝国的最后一个也一定是罗马帝国,所以罗马会统治到世界末日,统治到审判日的降临,正是因此“罗马皇帝”的头衔在基督教中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确实,罗马帝国曾经被狄奥多西分裂为两部分,但随着奥多埃塞废掉西罗马末任皇帝罗慕路斯时,没有僭位为皇帝而仍然是国王,并将皇冠还给了拜占庭帝国,这就标志着罗马结束分裂,东西罗马再次合一,帝国又重新只有一个。

对于这个观点,不管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都承认,但是分节点在797年,这一年中拜占庭太后伊琳娜将自己的儿子,现任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刺瞎后篡位,成为拜占庭第一任女皇帝,对此罗马教会拒绝承认。

首先,伊琳娜是个女人,女人怎么能成为皇帝?其次,伊琳娜还是通过篡位的手段夺取皇位,更加没有合法性了,因此罗马教会认为,从797年开始皇位就已经空悬,那么现在就应该由自己将皇位给予武德充沛的法兰克人,也就是查理曼。

所以查理曼继承的不是什么“西罗马帝国”的皇位,他就是独一无二的罗马皇帝,至于拜占庭是否承认那是他们的事。

因此查理曼在加冕以后的第一份皇帝诏书中,将自己称作“罗马帝国的革新者”,随后他将东哥特“大帝”狄奥多里克的骑士雕像搬到亚琛,以表明自己对这位日尔曼先贤的敬仰,还重新召集封臣向自己宣誓效忠,只不过这次不是效忠法兰克国王,而是罗马皇帝了。

当时有教士自豪地声称,上帝将皇冠转移到武德充沛的法兰克人手中,授予法兰克保护基督教世界的荣誉。

同时代一个叫卡特伍尔夫也这么说道:查理作为上帝本人的代理人,像上帝一样获得到统治欧洲的地位,保护和领导世界所有的基督教徒,除他之外诸主教只应归为第二位基督的代表。


  • 第四章:两个罗马的交锋

除了科尔多瓦以外,查理曼与萨拉森人是有冲突的,比如托斯卡纳侯爵卜尼法斯一世(Boniface),就在799年奉查理曼的命令,率领舰队连续攻下巴利阿里群岛、科西嘉和撒丁岛。

这位卜尼法斯原是伦巴第人的卢卡伯爵,负责在托斯卡纳海域抵御萨拉森人的袭击,这次对这片岛屿的收复,让基督教恢复对科西嘉岛的控制持续数十年。

此时阿巴斯王朝的统治者是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他是一个很有趣的统治者,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总之这位哈伦·拉希德在801年时,向法兰克派去使节团祝贺查理曼加冕,还带来一个钟表和一头亚洲象作为礼物,我估摸着是为了恶心拜占庭。

(图4.1:1864年画作,哈里发的赠惠)

这确实在拜占庭国内产生一些风波,不少贵族认为查理曼想要吞并拜占庭,最次也是要让法兰克和拜占庭平起平坐,而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让拜占庭感到不快。

法兰克和拜占庭此前就因为争夺巴尔干的斯拉夫人部落而产生冲突,之后两次缔结和约,最近一次是在798年,但显然双方遵守的意志都不是太坚决,否则弗留利公爵埃里克也不会命陨特拉萨特。

查理曼加冕后两国冲突重新开始,但双方都没有进行全面战争的打算,拜占庭国内不稳还面临萨拉森人的威胁,查理曼虽然内部稳定,但是已经快六十岁的他,也没有要像年轻时那样去征服一个大帝国的雄心。

因此冲突开始没多久两国又开始谈判,打打谈谈没多久,不知怎么就出了个谣言,800年死了老婆的查理曼要和780年死了丈夫的伊琳娜结婚,这样既然两个皇帝结为亲家,两个罗马就可以合并,也不用去考虑什么领土问题和合法性问题了。

(图4.2:伊琳娜发行的货币)

这个说法很可能是伊琳娜反对者放出的谣言,想想两位当事人的年纪就知道了,一个快过六十大寿的老头子,和一个快过五十大寿的老太婆结婚?

伊琳娜女皇在802年被推翻,新皇帝尼克弗罗斯完全没有谈判诚意,两国很快在803年又开始交战,冲突主要是围绕着达尔马提亚和威尼斯这些地区,以及步入人生晚年的查理曼没有亲自出手,而是让自己次子“意大利的”丕平负责指挥军队。

这次冲突断断续续的又持续八年,810年时查理曼得知一个噩耗,“意大利的”丕平在围攻威尼斯半年后,因为沼泽瘟疫肆虐而被迫退军,没多久就在7月8日去世。

总之最后两国在812年签署条约,结束这次并不激烈的战争,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一世在条约中,承认承认查理曼的“罗马皇帝”头衔,双方以兄弟相称,但这个承认仅对查理曼有效,他的继承人必须将头衔中与“罗马”有关的称呼略过。

查理曼死后“虔诚者”路易一世遵守了这个约定,所以他只是皇帝而不再是罗马皇帝,他统治的帝国也不再是罗马帝国,但换个角度来说,查理曼的罗马皇帝头衔和罗马帝国称号,是得到东西教会的一致认可。

至于领土方面,伊斯特拉半岛的沿海城市和岛屿归拜占庭控制,剩下的内陆则是法兰克所有。

显然这种说法对边界的定义过于含糊,因此817年时利奥五世还又来找“虔诚者”路易一世,对边界进行更具体的确认,以及对拒绝承认这一条约的达尔马提亚当地部落进行联合殴打。

总之这就是查理曼和他儿子时代中,两个罗马所发生的交锋,等下一次法兰克再与拜占庭发生军事冲突,就要等到好多年以后了。


  • 第五章:三个儿子的安排

在查理曼的帝国中,他的许多亲戚都被委任重要的职位,而成年的合法儿子更是册封到各地去,次子丕平成为意大利国王,三子路易则是阿基坦国王。

由于这种方针,他的儿子们都是有实际战功的,最显赫的莫过于次子“意大利的”丕平,他早年打过贝内文托,随后实际作为对阿瓦尔人战争的指挥官,还参与到与拜占庭的冲突中,可谓是战功卓著。

三子“虔诚者”路易也不逊色太多,他早年在摄政辅佐下抵御希沙姆一世的入侵,随后率军发动反攻,801年攻占巴塞罗那,809年攻占塔拉戈萨,811年攻占托尔托萨,然后沿海路突袭瓦伦西亚海岸,迫使科尔多瓦于813年承认法兰克对当地的占领。

这么看下来,反倒是长子“年轻人”查理资历最浅,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只有和弟弟“意大利的”丕平一同进攻贝内文托,于是查理曼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人”查理,给儿子当经验包的则是索布人(Sorbs)。

(图5.1:索布人大致地图)

索布人是生活在法兰克东部的斯拉夫人,早在墨洛温王朝时代就有活动记载,跟随过萨莫入侵图林根,等到这个时代,他们又在酋长米利达齐(Miliduch)的率领下入侵奥斯特拉西亚,于是“年轻人”查理奉命出征讨伐索布人。

比起科尔多瓦和阿瓦尔人来说,索布人就是一只菜鸡,因此“年轻人”查理进行的战争十分顺利,他于806年越过萨勒河,在维森菲尔斯斩杀米利达齐,领袖死后其他叛军纷纷传檄而定。

(图5.2:维森菲尔斯所在地)

在“年轻人”查理806年大破索布人凯旋归来后,查理曼便确立自己第一份遗嘱,阐明死后领土分割问题。

根据这份遗嘱,“年轻人”查理将统治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萨克森、勃艮第和图林根这一片法兰克统治的核心地区,“意大利的”丕平则是意大利、巴伐利亚和施瓦本,“虔诚者”路易是阿基坦、西班牙边区和普罗旺斯。

虽然这份遗嘱没有提及对于皇帝头衔的安排,但考虑到“年轻人”查理是查理曼合法的首个儿子,并且还在800年就被教皇加冕为法兰克国王,所以皇帝头衔的继承者是不言而喻的。


  • 第六章:维京边患尚待中

查理曼晚年的时候,除了与拜占庭发生一些小规模冲突以外,还有就是和维京人之间的战争。

萨克森人最后一场大暴乱在804年被查理曼亲自率军平定,这标志着持续32年的萨克森战争就此落下帷幕,随后他将不少土地赏赐给奥鲍德里特人,自己则继续率军北上直到埃杰德(Eider),与丹麦发生了接触。

当时丹麦人酋长戈特弗里德(Godfred)得知消息后,带着整个部落的舰队和士兵试图去南方会见查理曼,但在其他酋长劝阻下没能成行,对方爽约后,查理曼就在易北河北岸的霍伦斯泰特建立营地,然后就撤军返回科隆。

此后一名叫哈弗丹(Halfdan)的丹麦酋长,在807年时因为部落冲突而投靠查理曼,这导致戈特弗里德开始策划对法兰克的进攻。

戈特弗里德在808年渡海来袭,策反韦尔奇人一同进攻奥鲍德里特人,奥鲍德里特人虽然给丹麦人带来不小的伤亡,但最终还是被击败,效忠法兰克的大酋长恩雷斯克逃亡,剩下的酋长要么承认丹麦的宗主权,要么被绞死。

在撤军前戈特弗里德又摧毁了当地重要的商港里克(Reric),并且将当地所有商人给劫掠走,以防法兰克再次利用。

做完这些事后戈特弗里德也明白,法兰克很可能会对此进行报复,于是他一个蛮族居然想到要修长城,利用南方城墙遗址开始修建丹墙(Danevirke),将日德兰半岛与欧洲大陆分割开。

(图6.1:丹墙修建的画像)
(图6.2:丹墙在现代的遗址)
(图6.3:丹墙所在地)

查理曼没有再次亲征,而是派“年轻人”查理代替自己,当他到达时丹麦人已经撤军,只能摧毁附近城市作为泄愤,随后“年轻人”查理便撤军了。

由于之后的和谈没有取得成果,法兰克很快再次讨伐河东,带着萨克森人贵族联合奥鲍德里特人酋长恩雷斯克一同反攻,即便恩雷斯克在810年被丹麦人刺杀,但韦尔奇人最终还是被击败。

最后双方于810年签署《海蛎羹条约》(Treaty of Heiligen)结束战争,戈特弗里德被他护卫谋杀后,新上任的酋长海明(Hemming)是他的侄子,海明接受埃德河作为两国之间的边界。


  • 第七章:人生自古谁无死

查理曼一生中有很多个孩子,但只有和希尔德加德生的儿子中三个活到成年,即772年出生的“年轻人”查理,773年出生的“意大利的”丕平,和778年出生的“虔诚者”路易。

在三个儿子中,次子“意大利的”丕平死的最早,他在810年围攻威尼斯时染上疟疾不幸去世,年仅32岁。

(图7.1:“意大利的”丕平)

“意大利的”丕平一生未婚,但和圣·威廉的妹妹通过情人婚姻,生下1儿5女,儿子是贝尔纳(Bernard),查理曼让这个孩子继承了父亲的意大利王国。

其实“意大利的”丕平去世对法兰克继承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一直以来长子“年轻人”查理始终是合法的继承人,但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年轻人”查理于811年12月4日在巴伐利亚死于中风,享年39岁。

这意味着查理曼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继承方案了,而他也没有选择,只剩下三子“虔诚者”路易这一个继承人。

不过其实“年轻人”查理只是嫡长子,查理曼真正的第一个儿子是“驼背”丕平,此时他已经在修道院中被囚禁19年,可惜“驼背”丕平没有任何继承的可能,因为或许是得知弟弟去世而悲伤过度,所以和“年轻人”查理同年去世。

既然只剩下“虔诚者”路易一个儿子,那么就要重新确立遗嘱,科隆大主教希尔德博尔特在811年作为新遗嘱的见证人。

查理曼丰富的遗产直到他去世前都没整理清楚,但大体框架已经在811年确定,领土中除了意大利王国归孙子贝尔纳以外,其他土地包括皇帝的头衔,都会由三子“虔诚者”路易继承。

正式的册封仪式在813年举办,那一天71岁的查理曼身穿全套皇帝服装,头戴皇冠,在亚琛的圣坛上让“虔诚者”路易宣誓承担统治义务,并把放在圣坛上的另一个皇冠戴在儿子的头上,全程没有教皇参与,由查理曼为自己的儿子加冕。

仪式结束后,“虔诚者”路易就回到阿基坦继续统治,而查理曼则留在郊外狩猎,直到秋天结束才回到亚琛,冬天时他感染了胸膜炎,很奇怪的想要用禁食来治病,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哪经得起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因此他在814年1月28日便与世长辞。

(图7.2:814年的欧洲)

查理曼死后被埋葬在亚琛,他的棺材在1165年被腓特烈一世转移到大教堂下面的石棺中,1215年又被腓特烈二世重新安置在金棺里。

(图7.3:查理曼的石棺)
(图7.4:查理曼的金棺)

  • 第八章:文治武功皆显赫

既然查理曼已经去世,那接下来的几章就都是杂谈,首先是谈论他在位期间,法兰克政治经济上所发生的变化。

禁令(bannum)在墨洛温王朝时代就已经出现,用于国王征召马尔克社民服役,而到查理曼时代,禁令还可以针对教堂、寡妇和孤儿进行捍卫,管辖谋杀、强奸、纵火等犯罪行为。

这种命令在此之前只能由国王或皇帝来执行,查理曼将权力委任给下属的公爵,但是他统治时还能牢牢拴住公爵们的自主权,等到之后就越发松弛。

在行政规划上,查理曼继承祖父“铁锤”查理以来的采邑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法兰克的封建化进程。

所谓封建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只简要说一下法兰克这边领土行政方面的封建化。

封建化的开始是“铁锤”查理的采邑制改革,贵族得到领地的税收作为兵役的代替,这是经济体系大倒退后所作出的调整,等到查理曼时代领主又从采邑中得到司法权等一系列权力,成为法兰克统治集团的雏形。

而在查理曼乃至他儿子时代,这种权力仅维系在领主身上,至于领主能否将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并不是确定的事情,而是取决于查理曼和“虔诚者”路易一世的态度。

所以如果你们去看这父子俩人统治时代的爵位体系,就会发现头衔很多都不是父子世袭,而是皇帝任命的,要等《特恩权》的颁布,确定采邑由领主进行世袭,才是封建化的完成。

查理曼一生中战功赫赫,然而对比他和“铁锤”查理就能很明显的看出,“铁锤”查理那是从万西战役、苏瓦松战役一步步锤死对手走上去的,查理曼这方面远不如祖父,打出什么以少胜多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最多就是“萨克森战争”这样很笼统的一场战争。

所以查理曼虽然威名赫赫,虽然一人就占了我这篇科普的4卷,但他最有名的战役,却居然是那场“荆棘谷惨败”,这可真是日了POI了。

但查理曼强就强在这里,一生没有打出什么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却一生都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所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这难道不就是查理曼的厉害之处吗?

有人认为查理曼在军事上的成功,是因为他对骑士进行了革新,培养出威名赫赫的法兰克骑士,然而马鞍等马具在8世纪末在法兰克被运用,此时查理曼已经度过人生的大半时光,所以显然并非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

查理曼能打赢战争,主要是有着新式工程技术,以及广泛在后勤运输中使用马匹,有着充足的保障。

所以绝境求生的“铁锤”查理需要打出一场场名垂千古的战力,用奇迹般的胜利推动自己一步步向前走,处于法兰克上升期的查理曼只需要不出疏漏以势压人,就可以压垮面前的一切阻碍。

加洛林王朝是地中海古典地中海贸易圈走向彻底崩溃的时代,因为萨拉森人的崛起,让从古希腊就开始逐渐的地中海贸易圈不复往昔辉煌,西罗马留下的底蕴也差不多寿终正寝,所以法兰克的欧洲真正进入金属货币缺乏、糖料、香料价格暴涨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查理曼和麦西亚国王奥法同时对货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可惜法兰克币制因随后内乱而无法继续发展,反倒是奥法的标准却保留下来,在某些地区流通到12世纪。

(图8.1:查理曼发行的货币)

查理曼在文学方面也进行了纠正,确立了被后世称作“加洛林小写字母”的文字,使当时文字贴近古典晚期的风格。

(图8.2:查理曼时期的文字)

教育方面也得到大量投资,使得这时候出现所谓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教会将许多古希腊著作翻译成现在的拉丁文。

最后则是犹太人方面,查理曼统治大部分时期他对犹太人放贷保持默许态度,这让教会极其不满,但他却依旧我行我素,直到814年才下令全面禁止犹太人放贷,而我上章说过,他在814年1月28日去世。


  • 第九章:君王亦有柴油事

上一章谈的是查理曼的统治,这一章则说说查理曼的八卦,根据爱因哈德的记载,查理曼年轻时身材高大,目光敏锐声音宏伟。

810年后查理曼的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整个人经常发烧,一只脚也瘸了,不过似乎在此之前查理曼就有尿频的毛病,爱因哈德说他经常一夜起床四五次,睡得很不安稳。

查理曼的饮食很有节制,但极度厌恶斋戒,认为这有害他的健康,最喜欢吃的是烤肉,但经常生病后医生建议他别再吃烤肉,导致查理曼很讨厌医生,所以我很奇怪他为啥死前要禁食,不符合画风啊。

在学习方面,查理曼除了向教士学习天文和修辞等知识以外,还学习语言与文字,他的拉丁语学的非常好,希腊语只能听不会说,至于文字尽管他练习的非常勤奋,但学习的时间太晚了,以至于在去世前没什么进展。

查理曼还和后来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一样,为十二个月份重新取了名字,从一月开始依次叫做冬月、泥月、春月、复活节月、欢月、耕作月、割草月、收获月、风月、葡月、秋月和圣月。

所谓不洗澡中世纪与查理曼父子无关,“虔诚者”路易一世喜欢在周六去洗澡,而查理曼偏好泡温泉,还喜欢带着儿子和随从一起去游泳,据说所有人当中他泳游得最好。

对于洗澡这方面啊,在查理曼时代并非是禁忌,但教会讨厌洗澡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一本类似《世说新语》的小册子,记载了查理曼生平许多神神鬼鬼的故事,其中有一则就和洗澡有关。

当时有个主教很喜欢洗澡,不但天天洗连去教堂前都洗,书中将他称作“像意大利人一样违反自然之道”。

有次这个主教去教堂给查理曼念经前居然还洗澡,结果就遭到报应,一只蜘蛛在他念经时,顺着蛛网下来咬他,他不敢打断念经拍掉蜘蛛,查理曼也猜到对面是遭到上帝惩戒而默不作声,直到念经结束,等这个主教离开教堂没多久就死了。

在宗教方面除了这个轶事以外,还有他与科隆大主教希尔德博尔特(Hildebold)的结交,这两位一生挚友相遇于查理曼在科隆的狩猎。

当时疲惫的查理曼在路过的教堂落脚,偶然听到希尔德博尔特的布道,觉得他的水平非常高,于是便要送黄金资助他的教堂,然而将国王认作猎人的希尔德博尔特拒绝了黄金,只要猎物的毛皮。

此后希尔德博尔特便被查理曼扶持而一路青云直上,在791年成为财务总管和帝国议会最高主教,795年科隆大主教区设立,他成为第一任科隆大主教,也负责将查理曼这位老朋友下葬。


  • 第十章:霸主也有柔情处

在这卷的末尾,我们谈谈查理曼的家庭,他的第一个女人在上章已经提到过,即生下“驼背”丕平的赫罗特鲁德。

查理曼的第一个正妻是伦巴第公主德西蒂塔拉,第二个正妻则是“文次高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王后,他的三个继承人都是希尔德加德生的,这个女人的家谱在上章已经提到,这边就不重复说了。

(图10.1:希尔德加德的长子年轻人查理)
(图10.2:希尔德加德的次子意大利的丕平)

希尔德加德在国内的声誉非常好,和查理曼也恩爱异常,她是查理曼妻子中唯一一个可以通过配偶的身份,为自己的亲属获得领土和金钱利益的女子。

她与查理曼的12年婚姻中8次怀孕,最后在783年4月30日因产后遗症去世,下一任王后是臭名昭著的法斯特拉达,查理曼时代两次贵族阴谋叛乱,理由都是这个女人的恶毒甚至影响了国王。

法斯特拉达只生了一个女儿,就在794年去世,查理曼最后一个王后是阿勒曼尼亚人露特加德(Luitgard),年过半百的查理曼没有和她生下孩子,不过据说露特加德据说她的姐姐嫁到英格兰,成为“大帝”阿尔弗雷德的祖母。

以上4个女人是查理曼合法的王后,但是除此之外查理曼至少还通过情人婚姻有了4名侍妾,她们是格尔苏达、马德尔嘉德、埃塞林德和李佳娜,给查理曼带来阿达特鲁德、路德黑德和李琦博德3个私生女,和提奥德里克、德罗戈与休3位私生子。

这里列出来的是查理曼有据可查的私生子,没有事迹或名字留存的估计还更多,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下半身是比较放荡的,甚至和女儿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查理曼一生中有很多个女儿,但不管是合法女儿还是私生女,在他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嫁出去,甚至“意大利的”丕平死后,查理曼也把自己5个孙女接近王宫中。

他的女儿们不但没有嫁出去,甚至还推到好几次结婚,最有名的两次,一次是和拜占庭皇子商量联姻,另一次是麦西亚王子,这次事件搞得比较大。

查理曼在789年向麦西亚国王奥法提议,让他把公主嫁给自己继承人“年轻人”查理,奥法则表示那也要让公主伊塔嫁给自己儿子埃京赫德。

结果查理曼拒绝了这一要求,使得两国关系跌至冰点,“年轻人”查理的婚事也告吹,作为报复查理曼还禁止与麦西亚人进行贸易,直到几年后才撤销这一禁令,并在796年与奥法达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商业条约。

那么查理曼为什么不嫁女儿呢?《德意志史》的作者赫伯特为他辩解,说查理曼不嫁女儿,是防止其他贵族凭借弱宣称去威胁自己儿子的统治,然而我觉得这个辩解实在是太过苍白无力。

爱因哈德是和查理曼同时代的教士,他在《查理大帝传》中对查理曼极尽赞美之词,那他对查理曼与女儿们的关系是什么说法呢?

“她们都很美丽,十分受父亲宠爱,可他既不肯把她们嫁出去,也不许配给本族人,人们不免为此感到诧异,他一直到去世前都把女儿留在王宫中,说自己不能离开她们。”

“因此在其他方面他都毫无指责之处时,在这方面却被丑闻秽事与瑕疵所破坏,可他仍然自行其是,好像没有碰到有关任何这方面的猜忌,也没有听到任何流言蜚语一样,对一切传闻都熟视无睹。”

可以看到爱因哈德还是给查理曼留了点面子,没直接说查理曼和他女儿干啥干啥,但一向厌恶中世纪的爱德华·吉本就不同了,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几乎可以说是指着查理曼的鼻子在骂:

“他有九个妻妾,加上风流成性和喜新厌旧的爱情生活,送到教堂的大量私生子,女儿们一个个长期不嫁却无比妖艳的围绕在父亲身边引发猜忌等等,对公众们的幸福倒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查理大帝的女儿伊玛与埃京赫德的婚事,使这些包括他妻子在内的漂亮小姐名声扫地的那些可耻的行为和可疑迹象,在我看来已完全足以否定其事了,这位丈夫必定是势力太大一般历史家都不敢轻易触及。”

因此与同查理曼时代的牧师威尔扬,就在他去世11年后这么非议道:查理曼死后会和一只秃鹫一同待在炼狱之中,那只秃鹫不停啄食他有罪的一物(显然是下半身的作案工具),而作为他品德象征的身体其他部位都安然无恙。

编辑于 2020-02-21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10 条评论

  • 潘达2 个月前
    想问一下,那些得到封地的贵族,只需要服兵役就行了?平时不需要向国王或者上位贵族提供税赋吗?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潘达2 个月前

    中世纪时间和地理跨度那么长,没法一概而论的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潘达2 个月前

    你说的这种以服兵役代替赋税是一种形式之一,这种情况下国王收入主要来自自己领地。

  • 空白格2 个月前
    查理曼便确立自己第一份异族,阐明死后领土分割问题。[飙泪笑][飙泪笑][飙泪笑]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空白格2 个月前

    感谢指正,已修改

  •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1 个月前
    请问丹麦人利用的那个城墙遗址是谁建的,罗马人应该没推进到这么远过吧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知乎用户1 个月前

    我不清楚,传统说法认为就是丹麦人从无到有修的,现代考古证明丹麦人是在原有基础上修的,原有城墙是谁的我就不知道了

  • 十八兔子1 个月前

    这……训练有素的宫庭医师啊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