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历史⑨课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八卷:南蛮敌酋俱不敌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八卷:南蛮敌酋俱不敌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二卷:曹操们的角斗场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三卷:险夭折而凤涅槃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四卷:雄日朝升定基业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五卷:旧王罢斥新王立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六卷:查理大帝争南域zhuanlan.zhihu.com图标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七卷:东侵南伐战不休zhuanlan.zhihu.com图标

第八卷:南蛮敌酋俱不敌


  • 第一章:南讨僭臣终前事

萨克森地区在785年后再次进入短暂的平静中,永不停歇的查理曼便将自己的目标瞄准南方,伦巴第留下的最后残党贝内文托。

(图1.1:ck中的贝内文托,之所以做成附庸国是为了模拟历史上贝内文托没有立刻被征服)

伦巴第末代国王德西迪里厄斯有许多个女儿,比如曾经嫁给查理曼的德西蒂塔拉,嫁给塔西洛三世的柳特佩嘉,还有嫁给的阿雷奇思二世阿德尔贝佳。

当初查理曼在774年吞并伦巴第后,几乎所有伦巴第公主都投降贝内文托,只有身处南方的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奇思二世拒绝投降,还宣布继承岳父德西迪里厄斯的头衔,自称为伦巴第国王。

(图1.2:阿雷奇思二世发行的货币)

此后十年间忙于各种事物的查理曼无暇南顾,让阿雷奇思二世很是自在,还进攻那不勒斯以扩充领土,直到他闻听查理曼欲南侵的消息,才急忙与那不勒斯和解,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法兰克入侵。

然而即便阿雷奇思二世已经如此努力,战争过程却仍旧没什么好说,双方实力差距实在过大,阿雷奇思二世又是个只敢躲在城里死撑的怂货,使得查理曼的入侵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包围了贝内文托首府卡普阿。

经过数个月的围攻后,阿雷奇思二世不得不弃城逃亡萨勒诺,失去抵抗勇气的他没有继续作战,派自己两个儿子带着财物去查理曼的原谅,并愿意宣誓效忠来换取和平。

(图1.3:阿雷奇思二世的逃亡)

查理曼接受了阿雷奇思二世的效忠,但只将他的长子路莫尔德放回去,次子格里莫阿德被扣在宫中作为人质,对贝内文托的战争就此结束。


  • 第二章:海上王子欲返乡

也不知道路莫尔德在王宫里遭遇了什么,反正在2年后就以26岁的年纪去世,而他父亲阿雷奇思二世在次年的788年8月去世,因而贝内文托公国的头衔就落到次子格里莫阿德身上。

因此此时贝内文托暂由太后阿德尔贝佳摄政,这个女人在儿子回国继位后便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

(图2.1:8世纪的贝内文托公国)

对于是否放格里莫阿德回国继位,查理曼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为了能成为公爵,格里莫阿德不得不信誓旦旦的发誓自己会继续效忠法兰克,最后才得以回去,成为贝内文托公爵格里莫阿德三世。

然而格里莫阿德三世没有想到,他回国后首先面临的威胁居然不是法兰克的出尔反尔,而是自己的舅舅阿德奇思。

(图2.2:ck中的阿德奇思)

阿德奇思是伦巴第末代国王德西迪里厄斯的儿子,759年开始与父亲共同享有伦巴第的王位,伦巴第被查理曼吞并后流亡拜占庭数十年,终于在拜占庭皇帝一脸的资助下,于788年登陆卡拉布里亚准备抢夺自己对贝内文托公国的宣称。

在这时候,法兰克便成为他的保命符,斯波莱托公爵希尔德普兰等法兰克人贵族奉命支援格里莫阿德三世,成功让他击退自己舅舅保住公国,此后阿德奇思便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之中。

应该说格里莫阿德三世是靠法兰克才坐稳位置,可等他稳固统治后便试图割据自立,查理曼闻听消息后便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年轻人”查理和“意大利的”丕平在791年去讨伐贝内文托。

格里莫阿德三世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军略,被查理曼两个儿子暴揍一顿,不得不在792年屈服,重新成为法兰克的封臣。


  • 第三章:东镇逆臣翻旧账

查理曼对贝内文托的讨伐乃是一石二鸟,除了要剿灭阿雷奇思二世以外,还剑指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三世。

来自阿吉洛尔芬家族的塔西洛三世已经在之前就被屡屡提到,他从748年开始统治巴伐利亚公国,是前任公爵奥迪洛的儿子,依靠“矮子”丕平才得以继位,在游戏中的头衔是国王。

塔西洛三世虽然在7岁继位,但成年以后的他却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继承自己父亲打下的基础,将巴伐利亚在各方面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巴伐利亚在宗教上并非法兰克的附庸,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体系,萨尔茨堡神父维吉尔曾写《宇宙学》去嘲讽圣·卜尼法斯的观点,而弗莱新主教阿贝奥更是一个文学大师,他对古典语言艺术的探索和翻译,影响到古高地德语的发展。

他的父亲曾经庇护卡兰塔尼亚人皈依基督教并建立公国,当这份责任传到塔西洛三世手中时,他在772年粉碎了异教徒叛乱,维护当地信奉,以至于被誉为“新君士坦丁”。

(图3.1:ck769年剧本中可以看到,卡兰塔尼亚是巴伐利亚的朝贡国)
(图3.2:当时的卡兰塔尼亚领土,通常认为这是斯洛文尼亚人的祖先)

所以在过去,查理曼对巴伐利亚是十分忌惮与小心的态度,仅满足于双方之间松散的联络关系,但随着法兰克的力量越发强大,查理曼决定对此加之改变,而在贝内文托屈服后,巴伐利亚实际上已经孤立无援。

此时巴伐利亚的南北西三面都是法兰克,东面则是野蛮且不怀好意的阿瓦尔人,到了该摘取的时候了。

可查理曼不能兴无名之师,而自从他继位以来,塔西洛三世都老老实实,778年派兵参与远征伊比利亚,781年重新对查理曼宣誓效忠,连讨伐贝内文托的战役中都没有任何异动,这没法动手呀?

对其他人来说,没有证据的话就创造证据,但查理曼才不会那么低级,他采取的方法是翻旧账。


  • 第四章:磨刀洗俎宰鱼肉

那么所谓的旧账是什么呢?大家还记得“矮子”丕平763年镇压阿基坦叛乱时,塔西洛三世以自己爹与敌军结盟对抗你为由擅自退军的事吗?现在查理曼就把这个拿出来作为借口,要收拾叛徒塔西洛三世。

但这件事有个麻烦的地方在于,塔西洛三世到底是不是叛徒?如果他在763年时“矮子”丕平封臣的话,那就毫无疑问是叛徒,但如果巴伐利亚不是法兰克封臣的话,那他退兵就完全可以理解。

(图4.1:ck中的塔西洛三世)

那么谁能裁决这张旧案呢?当然是我们亲爱的教皇哈德良一世阁下,对此哈德良一世真是要哈哈哈哈啊,终于有你查理曼求我的时候。

想当初哈德良一世想让查理曼承认《君士坦丁赠礼》,对面足足从778年拖到781年才给答复。

所以无非是利益交换问题,当然历史上并没有说明时间的先后,但总之都是在787年时,查理曼承认教皇国对图斯奇恩南部一些地区的统治,同样是在这年,他得到塔西洛三世是叛徒的认定,得以名正言顺的向巴伐利亚进军。

塔西洛三世的表现比阿雷奇思二世还要不堪,对方好歹是守城几个月,而巴伐利亚却沿途望风而降,塔西洛三世绝望的发现自己封臣已经被渗透成篓子,几乎无人愿意为他而战,不管是教会还是贵族都抛弃了自己的领主。

在封臣的压力下,绝望的塔西洛三世只能亲自向查理曼上交节杖,表明巴伐利亚公国对法兰克的彻底臣服,于是冲突暂时结束。

(图4.2:塔西洛三世时期的物件,约在780年左右)

  • 第五章:东南扩土无枯骨

这次的风波无疑让塔西洛三世极其震撼,事实上连我都难以明白,这塔西洛三世统治巴伐利亚数十年,看成就也不是什么昏君,怎么这次被查理曼拿捏成这样?简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在气愤与不解之余,塔西洛三世还感到深深的恐惧,觉得自己难以维持独立,此时他的妻子柳特佩嘉便出主意,建议塔西洛三世勾结阿瓦尔人来反对查理曼,最起码做到继续割据巴伐利亚。

(图5.1:伦巴第五姐妹)

柳特佩嘉这个昔日伦巴第公主当然有理由仇恨查理曼,而处于绝境之中的塔西洛三世也只能将阿瓦尔人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惜塔西洛三世行事不慎将消息泄露出去,让查理曼以背叛的理由于788年再次讨伐巴伐利亚。

或许是因为事泄的恐惧,或许是对自己封臣的忠诚不抱信任,毫无战意的塔西洛三世和上次一样没有任何抵抗,在莱西河畔驻扎的查理曼只派来一个使节,就成功让塔西洛三世前往军营中投降,使得查理曼不战而胜。

鉴于塔西洛三世屡次背叛,还试图勾结阿瓦尔人,因此随行的贵族们纷纷要求处死他,但查理曼以仁慈的态度对待他,我觉得这是他投降太利索的原因,总之塔西洛三世的惩罚从死刑改为囚禁在修道院中。

等到794年,查理曼又强迫塔西洛三世放弃自己以及后代对巴伐利亚的继承权,还将他的妻子柳特佩嘉和孩子西奥多等人送进修道院与塔西洛三世团结,此后一家人都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阿吉洛尔芬这个曾经搅动风云的家族就此断绝。

至此巴伐利亚公国彻底结束自己的独立性,就被查理曼以微不足道的代价而吞并,真可谓是东南扩土无枯骨。

(图5.2:788年左右的巴伐利亚)

  • 第六章:潘诺尼亚马蹄疾

杰尔德(Gerold)是查理曼的小舅子,已故王后希尔德加德的弟弟,他在巴伐利亚被吞并后成为巴伐利亚伯爵。

可巴伐利亚的问题虽然到此解决,却又带来了新的难题,那就是阿瓦尔人,尽管塔西洛三世还没和阿瓦尔人谈妥统治就已垮台,但给阿瓦尔人发出的邀请却无法收回。

据说阿瓦尔人也来自中国的北方草原,在匈奴时代叫做蠕蠕人,等拓跋鲜卑南下后成为草原新的霸主,即柔然人,《木兰辞》中替父出征的花木兰打的就是这个柔然人。

柔然人的霸权被突厥人取代,经过不断西迁,趁着匈人崩溃而填补了潘诺尼亚的真空,全盛时期他们威胁着君士坦丁堡,是让拜占庭非常头疼的蛮族。

(图6.1:入侵欧洲的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给欧洲带来两个新东西,一个是叫做可汗的头领称呼,另一个是马鞍等马具,欧洲从阿瓦尔人身上学到了这些技术。

(图6.2:ck中的阿瓦尔人)

以塔西洛三世的邀请为契机,阿瓦尔人从788年开始入侵巴伐利亚和弗留利,与法兰克发生冲突。

此时巴伐利亚伯爵杰尔德是查理曼信任的人,但弗留利侯爵马卡里乌斯就不行了,上一任弗留利公爵罗德冈在776年叛乱失败后被撤职,由马卡里乌斯取代至今二十余年,他虽然也很忠心,但显然无法应对阿瓦尔人的入侵。

于是查理曼在789年任命埃里克(Eric)成为弗留利侯爵,他也是查理曼的小舅子,杰尔德的兄长。

双方的战争最先以阿瓦尔人的入侵拉开序幕,他对巴伐利亚的两次入侵都被杰尔德击退,因而他在《法兰克人年鉴》中被称作“阿瓦尔边境的守卫者”,等790年时查理曼便亲率大军对阿瓦尔人展开了反攻。

(图6.3:杰尔德守卫者,1895年的画作)

法兰克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查理曼亲自率领,延多瑙河而上蹂躏阿瓦尔人的牧场,进军到杰尔(Győr)。

(图6.4:杰尔的大致所在地)

另一路的统帅则是17岁的“意大利的”丕平,他是查理曼第二个成年的儿子,与自己的舅舅杰尔德、埃里克两人,从从德拉瓦河谷进军蹂躏潘诺尼亚。

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此时的阿瓦尔人已经失去百年前的悍勇,但792年的法兰克大饥荒推迟了他们的败亡。


  • 第七章:血色宫廷叛逆出

在《查理大帝传》的作者爱因哈德看来,查理曼一生中只遭受过两次阴谋背叛,并且叛乱的都不是大贵族,而是失意的贵族或者心怀不满的王子。

这个说法无疑是为了体现查理曼的仁慈伟大深得人心,所以他选择性的忽略了某些叛乱,因而选择性的忽略了其他的背叛,比如阿基坦公爵,巴伐利亚公爵,弗留利公爵,不过我们还是别太苛责古人,将目光移向爱因哈德所说的“两次叛乱”。

第一次阴谋叛乱的起因是查理曼试图加强自己对图林根地区的统治,结果激怒了哈德拉德这些贵族,他们以讨伐查理曼王后法斯特拉达(Fastrada)为由试图叛乱,结果没引发多大影响,就在786年被平定,叛乱者的采邑被没收。

第二次叛乱则是来自他的长子“驼背”丕平,“驼背”丕平是查理曼与赫罗特鲁德(Himiltrude)的孩子,他在769年出生。

(图7.1:驼背的丕平)

赫罗特鲁德是查理曼的第一个女人,两人的结合是情人婚姻,对于这个名词,看过我文章的人应该不陌生,“铁锤”查理就是情人婚姻的产物,他的母亲并非小丕平的正妻,而查理曼出生时,他的父母也处于情人婚姻状态,并没有正式结婚。

“驼背”丕平出生的时候,或许也曾受到父亲的重视,才会继承祖父的名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残疾又出身不高的丕平逐渐失去父亲的欢心,他的母亲赫罗特鲁德也在查理曼迎娶希尔德加德后,就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

因此“驼背”丕平在王宫中尴尬的度过自己的童年,心中潜藏着许多怒火,最终在792年爆发。

(图7.2:ck中的驼背丕平)

792年法兰克爆发了严重的大瘟疫,查理曼不得不召集贵族让他们重新向自己宣誓效忠,宣誓词是“我(宣誓者)承诺忠于我的王查理与他的儿子们,并且一生都不会背叛”,这让一些贵族认为查理曼已然软弱,从而聚集在“驼背”丕平这里。

虽然离上次叛乱已经过了6年,但这批叛乱者寻找的理由却还是相同,即残忍暴虐的现任王后法斯特拉达已经影响到伟大国王查理曼的公正善良,所以他们要清君侧。

“驼背”丕平成为阴谋者刺向查理曼的棋子,他试图利用父亲离开王宫的机会弑父,然而图谋被伦巴第人贵族法杜尔夫告发,于是查理曼抢先下手将所有阴谋者逮捕。

事后告密者法杜尔夫被奖励为圣丹尼斯修道院的住持,至于阴谋者大多被剥夺采邑并处死,只有少数例外。

比如“驼背”丕平只是被囚禁在修道院中,还有查理曼的堂弟瓦拉,他的父亲是“铁锤”查理的私生子贝尔纳,此人先被囚禁,后又被查理曼册封为萨克斯公爵受到重用。


  • 第八章:圣人辅政阿基坦

“驼背”丕平不是第一个让查理曼糟心的儿子,实际上“虔诚者”路易那里也出事了,当然不是路易本人出问题,而是他的摄政者。

查理曼加强统治的方法之一就是分封诸子以镇天下,因而次子“意大利的”丕平成为意大利国王,三子“虔诚者”路易则在3岁时就成为阿基坦国王。

(图8.1:虔诚者路易成为阿基坦国王)

年幼的“虔诚者”路易以图卢兹伯爵库鲁瑟为摄政,他的水平嘛,你说库鲁瑟做不到,他还在785年攻下赫罗纳,逐渐扩张法兰克的西班牙边区,你说库鲁瑟做得好,他却在788年与加斯科涅公爵阿达尔李希的交战中战败被俘,被迫向他宣誓效忠。

阿达尔李希是谁?卢普斯二世的儿子,卢普斯二世是谁?778年“荆棘谷惨败”的幕后黑手嫌疑者,你库鲁瑟被这么一个人打的这么惨,岂不是在打查理曼的脸?

丑闻传到亚琛后,库鲁瑟就丢了自己图卢兹伯爵的头衔,新任伯爵是755年出生的威廉,是他的母亲阿尔丹纳是“铁锤”查理与鲁特鲁的女儿,父亲是奥吞(autun)伯爵迪雷尔四世,也算是加洛林家族的亲族。

(图8.2:ck中的威廉)

威廉被册封为图卢兹伯爵后,没有辜负查理曼的期待,很快便制服跋扈的阿达尔李希,辅佐“虔诚者”路易在阿基坦的童年。

等“虔诚者”路易成年后,威廉在806年主动放弃图卢兹伯爵的头衔,进入修道院中成为牧师,死后将财产捐献给教会,成为首个这么做的法兰克人贵族,因而在1066年被亚历山大二世册封为圣徒。

(图8.3:圣徒威廉,1620年画作)

威廉有个儿子叫做贝尔纳,后来被册封为赛普提尼亚公爵,他将在“虔诚者”路易一世统治时的法兰克占据着重要地位。


  • 第九章:比利牛斯战云扬

法兰克792年的饥荒除了引发国内动荡外,还导致萨克森地区再次发生暴乱,毕竟萨克森人本来就对因为与阿瓦尔人战争导致自己被强征补给而感到不满。

最先发动叛乱的是威斯特伐利亚的萨克森人,等到793年时,伊斯特伐利亚与诺达尔宾吉的萨克森人也都卷入其中。

面对此起彼伏的萨克森叛军,查理曼不得不暂时离开与阿瓦尔人的作战,他将战场交给自己的儿子“意大利的”丕平,并任命杰尔德和埃里克兄弟作为辅佐。

对于法兰克来说,793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东南方向与阿瓦尔人的战争还没结束,查理曼在东北镇压萨克森人,而西南方向却也不安稳,时隔多年之后,萨拉森人再次窥伺起比利牛斯山脉的北部。

那个倭马亚的流亡王子拉赫曼在统治科尔多瓦32年后于788年去世,他的儿子希沙姆一世继位。

(图9.1:希沙姆一世发行的货币)

在干掉夺位的兄弟后,为了确立统治威信的希沙姆决定对北方异教徒发动入侵,目标是法兰克和阿斯图里亚斯,此时法兰克当地的守卫者,是已经15岁的“虔诚者”路易。

(图9.2:ck中的希沙姆一世)

科尔多瓦来犯的军队数目多少不得而知,法兰克这边编年史声称是十万大军,一半去阿斯图里亚斯,另一半直扑纳博纳。

由于寡不敌众,尽管威廉击败了对方的先锋军,但最终还是在维莱丹尼(Villedaigne)的奥尔比乌(Orbieu)河惨遭失败,不过最后还是让希沙姆大军撤退,至于为什么撤退,双方说法不一。

法兰克这边说是因为威廉的英勇奋战,导致希沙姆一世伤亡惨重无力深入,只能被迫撤军。

科尔多瓦这边,是说希沙姆并非是为了征服,只是为了惩戒法兰克,而既然已经给对方造成惨痛的伤亡,并得到大量战利品,财富多到足以他修建安达卢西亚最宏伟的科尔多瓦金顶绿庙,自然就撤军了。

总之不论希沙姆一世是因为什么而撤军,总之这次入侵是萨拉森人正规军最后一次踏进比利牛斯山脉以北,而不是某些地摊号所说的,“图尔战役”。

并且还需要明确一点,只是科尔多瓦正规军没法去山北,毕竟法兰克的西班牙边区已经都开始反攻了,而不是萨拉森人没法去山北,事实上一百多年后还有一伙萨拉森人通过海路,在普罗旺斯地区修建了自己的堡垒,控制周边地区数十年。


  • 第十章:草原蛮族势微衰

法兰克在度过艰难的793年后逐渐走向胜利,不管是对阿瓦尔人的战争还是对萨克森人的战争。

萨克森人的抵抗在794年又被查理曼粉碎,阿瓦尔人也很快战败,“意大利的”丕平与弗留利公爵埃里克在795年和796年两次攻破阿瓦尔人的环城,后世为这场胜利谱写《丕平对阿瓦尔人的胜利征服与统治》(De Pippini regis Victoria Avarica)来纪念。

在对阿瓦尔人的战争中,793年开凿的链接莱茵河和多瑙河的阿尔特米尔·雷查特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要看阿瓦尔人是游牧民族,但他们数百年劫掠而来的战利品全都堆叠在环城中,积累下来的财富让人瞠目结舌,用爱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的话是这么说的:

“人们想不起来法兰克人所卷入的战争中有哪一次使得他们发了这样一笔,增加了这么多的财富。截至当时为止,法兰克人一向被认为差不多是个穷的部族,但是现在,在王宫里可以看到这样多的金银。”

攻破阿瓦尔人的首都使法兰克发了大财,查理曼已经富裕到可以将战利品赏赐给麦西亚国王奥法以炫耀自己的财富,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潘诺尼亚地区在这场战争中被摧残的荒凉不堪,曾经阿瓦尔可汗居住的繁华王宫如今已渺无人烟。

同样是爱因哈德,他在书中为法兰克的劫掠做辩解,声称法兰克只不过是将阿瓦尔人从其他部落抢走的不义之物,通过正义的手段给掠夺回去。

不论如何,796年的战争彻底打垮了阿瓦尔人的脊梁骨,此后虽然还苟延残喘数十年,但是已经是无法再构成威胁的末日余晖,幸存的阿瓦尔人接受法兰克的洗礼,阿瓦尔汗甚至为自己取名为亚伯拉罕。

(图10.1:7至9世纪阿瓦尔人的牧区变化)

获胜之后查理曼对教区做出了规划,潘诺尼亚南方归阿奎莱亚教会管辖,北方归萨尔茨堡和帕绍教会管辖,巴伐利亚伯爵杰尔德和弗留利伯爵埃里克负责行政方面。

随后埃里克继续东征扫荡阿瓦尔人残余势力,他征服了伊斯特拉半岛,一度越过多瑙河与拜占庭的领土接壤,这导致法兰克与拜占庭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双方在798年达成协定,法兰克承认拜占庭对斯拉夫人的统治,自己则止步于此。

但埃里克显然不愿承认这个约定,因此他在799年继续南侵斯拉夫人,与当地第一任克罗地亚公爵维谢斯拉夫交战,结果在攻打特拉萨特(Trsat)时因镇民背叛而遭到杀害。

(图10.2:特拉萨特所在地)

埃里克的死引发潘诺尼亚不稳,一些阿瓦尔人袭击了失去伯爵的弗留利,杰尔德为了报复而出军潘诺尼亚,结果也不幸牺牲,死后尸体被带回巴伐利亚。

埃里克死后,新任弗留利公爵卡多拉在800年奉命出征,虽然没能征服达尔马提亚,但是摧毁了埃里克殒命的特拉萨特作为报复

与此同时,保加尔人可汗库鲁姆(Krum)抓住这个机会对潘诺尼亚发动入侵,拜占庭也在蠢蠢欲动。

此时显然在798年缔结的条约已经无效,因而查理曼又与拜占庭皇帝尼克弗罗斯一世在803年达成一份新的和约以确保东南边境的安全,当然这条和约很快也成了废纸,但是阿瓦尔人的统治却彻底宣告结束,被查理曼以潘诺尼亚边区取代。

此后阿瓦尔人的习俗法在822年彻底被异族的法律取代,等9世纪末由于马扎尔人对潘诺尼亚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阿瓦尔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发布于 2020-02-16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7 条评论

  • 老兵菜鸟2 个月前
    “几乎所有伦巴第公主都投降贝内文托,只有身处南方的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奇思二世拒绝投降”咋看咋不对[捂脸]
  •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1 个月前
    感谢答主,本来西罗马到查理曼之间的历史国内就少有人说,更别提伦巴第王国和巴伐利亚等糊涂账,答主的文章是我看过整理最详细的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知乎用户1 个月前

    不客气(*^▽^*)

  •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1 个月前
    请问这个第一任克罗地亚公爵又是哪里来的,拜占庭封的?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知乎用户1 个月前

    我看的说他是第一个,具体怎么来的资料很少,我也没有具体查,毕竟和主线关系不大

  •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回复虚无行者 (作者) 1 个月前
    因为我也觉得册封公爵这不太像拜占庭的作风,而从前文来看也不像是法兰克或伦巴第封的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