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六卷:查理大帝争南域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第六卷:查理大帝争南域
- 第一章:初登大位南域乱
“大脚”“拉昂的”贝达特拉(Bertrada)出生于710年或727年,是法兰克的第一任王后,据说她先天足内翻。
贝达特拉的父亲是拉昂伯爵查理贝尔特,查理贝尔特的生父不明,母亲是“普莱姆的”贝达特拉,“普莱姆的”贝达特拉的生父有三个猜想,一个是来自罗伯特家族,另一个是来自墨洛温王朝的提奥德里克三世。
“矮子”丕平在741年时与贝达特拉通过情人婚姻(Friedelehe)而结婚,在742年有了查理曼,744年两人才正式结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751年出生的卡洛曼是查理曼的弟弟,但他因此认为自己才是父亲唯一合法的儿子,继承顺序要排在查理曼之前。
可惜“矮子”丕平并不这么看,因此当他在768年去世时,按照祖辈的均分习俗,让26岁的查理曼与17岁的卡洛曼一世兄弟二人一同继承法兰克。
“矮子”丕平希望兄弟两人可以团结协作更好的统治王国,但你怎么对自己哥哥的心里没点B数吗?竟然幻想自己儿子就能和睦相处。
查理曼在父亲去世后,得到纽斯特里亚、阿基坦西部、奥斯特拉西亚北部,像弓形一样将卡洛曼的领土包围起来,让他十分不爽,但还没等兄弟二人内战,新的叛乱就已经发生,地点仍然是阿基坦公国。
怀奥法尔虽然在768年被“矮子”丕平所杀,但他的一个儿子哈纳尔二世得以逃脱,接受加斯科涅公爵卢普斯二世的庇护,趁着“矮子”丕平去世后,与加斯科涅公爵一同在769年再次叛乱。
得知阿基坦再次叛乱后,查理曼兄弟二人联合出兵讨伐,可是联军在走到蒙孔图尔时,兄弟二人不知为何发生争吵,结果卡洛曼一世抛下兄长率军自行撤退,这一行为引起不少贵族非议。
无论如何,查理曼只能自行讨伐阿基坦,他先进军到昂古莱姆,哈纳尔二世借助自己熟知当地情况,通过游击与查理曼周旋,使得查理曼不得不召集更多的军队。
游击战毕竟不适合这个时代,随着讨伐军越来越多,哈纳尔二世只能逃离昂古莱姆,查理曼在7月沿着河流而走,这条离开路线成为后来阿基坦与加斯科涅的分界线。
败逃的哈纳尔二世再次流亡加斯科涅公国,然而对击败查理曼不抱希望的卢普斯二世果断出卖这位流亡者,将他逮捕并献给查理曼。
得知哈纳尔二世被逮捕后,查理曼穿过加龙河接受卢普斯二世的投降与献虏,将这位识大体的卢普斯二世册封为新的阿基坦公爵,至此阿基坦叛乱结束。
- 第二章:兄弟阋墙母偏心
教士爱因哈德是与查理曼同时代的人,还在他的宫廷中当任过一定职务,因此爱因哈德的著作《查理大帝传》被认为是研究查理曼时代的重要史料之一,虽然文字太过简略且对查理曼进行了夸张化的溢美。
比如我之前提过的,爱因哈德认为墨洛温国王是因为懒惰导致失去了权力,我国现在不少历史书都直接采用这个说法,然而至于真正原因是什么,各位看到这里的书友应该都了解的。
而在这本《查理大帝传》中,爱因哈德对查理曼的童年是这么说的:“我认为,写一篇关于查理大帝的出生和婴儿期、甚至他少年时代一句话的文章,都是愚蠢的行为,因为从来没有人写过关于这个主题的任何内容,所以现在没有人可以提供有关它的信息。”
就连与查理曼同一时代的爱因哈德都持如此看法,就更不用去提后世的人了,所以在查理曼继承王位之前的事件少得可怜,他一生传奇的开始要在继位以后,而在这过程中,查理曼的弟弟卡洛曼一世无疑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卡洛曼一世与查理曼的恩怨可能由来已久,土地问题之前已经说了,除此之外卡洛曼一世还认为,自己的母亲过于偏爱兄长而忽视自己。
贝达特拉早在768年就开始操办查理曼的婚事,她选中的对象是伦巴第国王德西迪里厄斯(Desiderius)的女儿德西蒂塔拉(Desiderata)。
罗马教会对于这个消息深感不安,以往他们是竭力反对情人婚姻这种日耳曼人陋习的,但是这时候一改口风,表示情人婚姻也是被教会祝福的婚姻,所以查理曼不能迎娶德西蒂塔拉,否则就算重婚了。
为什么算重婚呢?因为此时查理曼已经有情人婚姻的妻子,她是出生于742年的赫罗特鲁德(Himiltrude),还为查理曼生下“驼背的”丕平,历史上此人在查理曼正式结婚后,就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因此为了劝说查理曼,教会还将死人拉出来,也就是“矮子”丕平,教会说你爹可明确显示出态度,你的妻子应该是一个美丽的法兰克人女子。
但远在天边的罗马教会注定是白费口舌,在贝达特拉的安排下,查理曼与德西蒂塔拉在770年正式结婚。
查理曼与德西蒂塔拉的联姻,意味着德西迪里厄斯成为自己的岳父,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三世成为连襟。这意味着什么呢?
去看一下769年的地图就知道了,以前卡洛曼一世的领土还只是被弓形包围,现在则是被兄长加姻亲四面包围了!
也许贝达特拉选择德西蒂塔拉为儿媳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在卡洛曼一世看来这是赤裸裸的针对,这就是母亲对兄弟二人冲突进行的所谓“调解”!
- 第三章:手足离心争端起
查理曼与伦巴第联姻无疑让罗马教会十分不快,为了缓解双方关系,太后贝达特拉又劝说伦巴第国王德西迪里厄斯归还侵占教会的土地。
对于亲妈这种操作,卡洛曼一世无疑感到头皮发麻,你查理曼已经和伦巴第、巴伐利亚是姻亲了,再和教皇国亲密无间,那我怎么办?
所以卡洛曼一世开始搞起小动作,和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主教秘密联系,试图进行针对教皇的阴谋,结果被德西迪里厄斯发现,将这位克里斯托弗给处决。
德西迪里厄斯与查理曼的联姻无疑是赚到了,让法兰克不再是他的敌人,自己不会遭受艾斯图尔夫那样的命运,于是他发动对罗马的入侵,以至于教皇斯蒂芬三世不得不同意德西迪里厄斯与查理曼的联盟。
就在卡洛曼一世沦为落入蛛网的蚊虫无法挣脱时,一件奇怪的事情让卡洛曼一世绝境逢生,那就是查理曼在771年时突然与德西蒂塔拉离婚,迎娶年仅17岁的“文次高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作为王后。
“文次高的”希尔德加德的父亲是“文次高的”杰罗尔德(Gerold),母亲“阿勒曼尼亚的”艾玛来自阿吉洛尔芬家族,艾玛的父亲是希纳比,祖父是亨青,曾祖父戈特弗里德就是那个对小丕平出言不逊然后遭到4次讨伐的阿勒曼尼亚公爵。
总之不管如何,由于查理曼与德西蒂塔拉的离婚,让他和德西迪里厄斯的关系跌落谷底,贝达特拉都对这件事十分不理解,发生了母子二人一生中唯一的争吵,但即便母亲极力反对,即便会极大的激怒盟友,查理曼仍然坚定的迎娶希尔德加德。
卡洛曼一世听说这件事后,怕不是做梦都要笑醒,很快德西迪里厄斯就转而与他结盟,因此卡洛曼一世的腰板也硬了起来,厉兵秣马准备与查理曼的战争,法兰克残酷的内战仿佛迫在眉睫。
如果这次内战爆发,没准加洛林王朝就是第二个墨洛温王朝,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卡洛曼一世在771年12月4日因鼻孔大出血而突然暴毙,历史走向了另一个轨道。
- 第四章:叔侄相争战火燃
在卡洛曼一世暴毙前,他已经与妻子格柏佳尔(Gerberga)生下2个孩子,按照格柏佳尔的打算,正常情况应该是王国由卡洛曼一世的长子丕平继承,而自己作为母后则当任摄政辅佐。
然而昔日布伦希尔德所遭遇的处境,如今原封不动出现在格柏佳尔身上,卡洛曼一世原先的亲信,如外戚阿达尔哈德和主教富勒拉德等人,都背叛了卡洛曼一世的儿子而转投查理曼。
也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总之被吓坏的格柏佳尔没经过任何挣扎,就带着儿子丕平逃到伦巴第王国的首都帕维亚,寻求又成为法兰克敌人的伦巴第国王德西迪里厄斯庇护,面对送上门的礼包,德西迪里厄斯自然是笑纳了。
当格柏佳尔母子抛弃王国逃跑后,富勒拉德等人便邀请查理曼继承王位,就这样卡洛曼一世的王国被兄长兵不刃血的吞并,内战的阴影顿时消失。
所以说这就是加洛林家族的幸运,连续两代均分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让其中一个统治者独揽大权,才能将权力给延续下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两次的失败者都叫卡洛曼。
在查理曼统一法兰克的第一年,他并没有出兵伦巴第斩草除根的打算,而是准备拿萨克森人来成就自己的威望,因而于772年春夏之交时在沃尔姆斯进行出兵准备的商讨会议,随后正式出军,一路势如破竹。
但是还没打一年,查理曼就不得不从萨克森地区撤军,因为本来没想去伦巴第斩草除根的他,得到来自教皇的求援。
认为南方比萨克森重要的查理曼便离开战场,点起兵马准备越过阿尔卑斯山,斯蒂芬三世已经在772年去世,向查理曼求援的教皇是哈德良一世。
教皇国一直认为德西迪里厄斯就是一头彻彻底底的白眼狼,想当初756年艾斯图尔夫死后,前国王拉特奇思试图重新统治伦巴第,是教会帮助德西迪里厄斯上位。
因为德西迪里厄斯承诺只要自己成为国王,就会将土地归还给教会,可是这一转眼都16年过去了,承诺的土地依旧没影。
双方矛盾又在去年彻底计划,德西迪里厄斯将来自己宫廷避难的丕平承认是卡洛曼一世唯一的继承者,还强迫哈德良一世给他加冕为法兰克国王。
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不是局限在伦巴第,已经涉及到法兰克了,于是查理曼派出使节为教皇撑腰,要求对方履行承诺,德西迪里厄斯表示自己永远不会遵守承诺,查理曼就此发动对伦巴第的入侵。
- 第五章:南方有国伦巴第
伦巴第这个蛮族王国因查理曼的入侵而结束独立,那么在他毁灭之前,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伦巴第的历史。
在导致西罗马崩溃的大迁徙中,起初亚平宁半岛被奥多亚克占据,随后是狄奥多里克建立的东哥特王国。
东哥特王国在查士丁尼再征服中毁灭,可拜占庭没能维持住自己对故土的控制,信奉阿里乌斯派的伦巴第人在568年趁虚而入,通过酋长阿尔博因的(Alboin)进军,使得拜占庭只能控制南方部分领土,伦巴第王国就此建立。
昔日蛮族大迁徙中,西罗马核心的亚平宁半岛被东哥特人所占据,可是东哥特王国在查士丁尼的再征服中毁灭。
据说拜占庭和东哥特十多年的拉锯战,将亚平宁半岛摧残的一片狼藉,使得伦巴第人进军不少地方时跟殖民无人区似的。
伦巴第王国的建立者阿尔博因在572年去世后,贵族们通过军事民主制推举克莱夫(Cleph)成为新国王,他在位短短两年间便征服了托斯卡纳并撬开拉文纳的大门,然后在574年被一个受虐待的努力刺杀。
克莱夫死后,伦巴第陷入长达十年的“公爵时代”,这期间伦巴第由许多个自称公爵的酋长统治,直到584年推举克莱夫之子阿吉鲁尔夫(Authari)成为新国王。
奥斯特拉西亚的摄政布伦希尔德在585年时,试图让自己孙子希尔德贝尔特二世与提奥德琳达(Theodelinda)结婚,提奥德琳达老阿吉洛尔芬家族的巴伐利亚公爵加里波第一世的女儿,此外布伦希尔德还想让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的妹妹嫁给阿吉鲁尔夫。
然而中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是阿吉鲁尔夫娶了提奥德琳达,这引发奥斯特拉西亚与巴伐利亚的战争,还没正式结婚的提奥德琳达不得不在自己兄长刚多尔德的庇护下流亡伦巴第。
提奥德琳达与阿吉鲁尔夫在589年正式结婚,她的兄长刚多尔德也被册封为阿斯蒂公爵,这引发奥斯特拉西亚对伦巴第的进攻,拜占庭大声叫好的同时给予了不少援助。
奥斯特拉西亚在590年从伦巴第撤军,同年阿吉鲁尔夫在帕维亚被毒死,巴伐利亚的战争在591年结束,加里波第一世也在同年去世,继位的塔西洛一世不是他的儿子。
虽然过程很惨痛,但这件事是就这么揭过去了,提奥德琳达兄妹就此在伦巴第定居下来,因为是来自巴伐利亚的贵族,因此ck中他们被视作巴伐利亚家族。
阿吉鲁尔夫死后,提奥德琳达嫁给对方的堂兄阿吉尔夫(Agilulf),他同时也是伦巴第新的国王,两人在612年有了儿子阿戴尔罗尔德(Adaloald)。
- 第六章:螳螂捕蝉雀在后
阿吉尔夫在妻子的影响下,放弃伦巴第人传统的阿里乌斯派,还让自己的继承人阿戴尔罗尔德接受正统教会的洗礼,这使得伦巴第与教皇关系缓解,从而与巴伐利亚和拜占庭结盟,一同抵抗在边境肆虐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
但抛弃旧信仰无疑激起了不满,616年时发生了两件小事,一是阿斯蒂公爵刚多尔德在打猎时,不幸被一支来历不明的箭给射死,二是国王阿吉尔夫因不明原因去世,他14岁的儿子阿戴尔罗尔德继位,由太后提奥德琳达摄政。
母子俩对伦巴第的统治持续到626年时,阿戴尔罗尔德突然疯了,疯子显然无法当任国王,于是他的妹夫阿里尔德继位。
阿里尔德和他的妻子冈德蓓佳都是狂热的阿里乌斯信徒,极端仇视正统教会,在成为国王后就恢复对阿里乌斯的信奉,并将阿戴尔罗尔德母子囚禁在拉文纳,两位囚徒都在628年不幸去世。
在636年阿里尔德去世后,布雷西亚公爵(Arioald)罗瑟里继位,他继续了伦巴第人的征服,攻下热那亚和利古里亚等地区,直到652年去世。
新国王是罗瑟里的儿子罗多尔德(Rodoald),放荡好色的罗多尔德在为不到半年,就在偷情时被苦主打死。
阿利伯特一世(Aripert)是阿斯蒂公爵刚多尔德的儿子,他凭借自己是天主教徒的优势,在正统教会的大力支持下成为新国王,继位以后便再次恢复正统教会的地位。
但阿里乌斯派在阿利伯特一世死后卷土重来,他的两个儿子瓜分了王位,信奉阿里乌斯的长子歌德波特(Perctarit)以帕维亚为中心,信奉正统教会的次子佩特塔里(Godepert)以米兰,父王尸骨未凉兄弟就展开了内战,结果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贝内文托公爵格里莫阿德(Grimuald)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贵族,他在662年趁着自己被招到帕维亚觐见时,发动政变杀死歌德波特,强娶阿利伯特一世的女儿提多塔,随后又驱除佩特塔里,成为伦巴第唯一的国王。
格里莫阿德虽然是一位阿里乌斯信徒,但他对宗教采取实用的态度,因而与天主教关系还算不错,但和东正教关系恶劣,因为他为了报复自己兄长多年前被杀,在复活节这天将拜占庭的城市福泽给屠城,因此被东正教强烈谴责。
并且继续了伦巴第人的征服,当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包围贝内文托时,他在663年击败对方,还将妹妹嫁给他作为休战,随后又攻占塔兰托与布林迪西,遏制住在西西里岛称帝的亚美尼亚人将军梅泽齐乌斯的势力。
- 第七章:历史总是在轮回
格里莫阿德统治伦巴第时也有遭到挑战,比如当他和拜占庭作战时,摄政的弗留利公爵卢普斯勾结斯拉夫人试图篡位,结果格里莫阿德拉拢来阿瓦尔人将叛军平定,弗留利许多城市在这过程中遭到劫掠与摧毁。
但总的来说,格里莫阿德的统治是坚不可摧的,因此前国王佩特塔里只能在各处流亡,先待在阿瓦尔人这里,又到法兰克王国,这里有贵族起心思试图帮助这位天主教国王夺回王位,但此时是宫相争霸时代,法兰克自身混战不堪,根本无暇扩张。
所以为了不得罪格里莫阿德,法兰克在671年准备把佩特塔里引渡给对方,结果消息泄露出去后,佩特塔里连夜逃跑试图流亡不列颠。
但还没等佩特塔里到达不列颠,格里莫阿德死亡的消息就传来,此时伦巴第国王是他年幼的儿子加里波第。
于是佩特塔里召集人马杀回故土,将在位仅三个月的加里波第推翻,这位小国王也成为欧洲最后一位信奉阿里乌斯的国王。
佩特塔里又统治伦巴第17年,在688年死于刺杀,他的儿子库尼伯特(Cunipert)继位没多久,就被布雷西亚公爵兼特伦特公爵阿里斯给篡位(Alahis)。
在之前阿里斯早就发动过叛乱,只不过被佩特塔里宽宏大量的原谅,但显然他是一头白眼狼,推翻库尼伯特的王位将他流放到科莫湖的岛上城堡里囚禁。
阿里斯对伦巴第统治没多久,他的残暴就将从教会到贵族都给激怒,于是库尼伯特被皮埃蒙特人解救出来,在威尼斯人的帮助下通过康纳特战役(Coronate)杀死阿里斯,重新登上王位。
此后库尼伯特又镇压弗留利公爵的叛乱,安抚阿奎莱亚和格拉多的教会分裂,还成为首个在钱币上铸造自己头像的伦巴第国王。
当库尼伯特在700年去世时,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利特伯特(Liutpert)统治国家,便安排阿斯蒂公爵安斯普兰德(Ansprand)作为摄政,时间没能检验安斯普兰德的忠诚,因为拉金波特很快就篡位。
当年阿利伯特一世有两个儿子,次子佩特塔里这一支经过库尼伯特传到利特伯特手中,长子歌德波特被刺杀后,歌德波特之子拉金波特流亡国外,直到671年被自己堂兄库尼伯特任命为都灵伯爵才回国。
然而等堂兄一死,拉金波特便发动政变,通过“诺瓦拉战役”击败摄政者而加冕国王,但没多久就去世,他的儿子阿利伯特二世继续与对方作战,在702年通过“帕维亚战役”彻底击败利特伯特坐稳王位。
利特伯特战败后被囚禁,不久后在洗澡时被勒死,他的摄政者安斯普兰德丢下领土逃亡巴伐利亚。
- 第八章:后人哀之不鉴之
阿利伯特二世的统治并不稳固,阿瓦尔人不断在边境制造麻烦,国内贵族桀骜不驯屡屡叛乱,只有罗马城因为收到阿利伯特二世的土地而保持良好关系,但这显然对整体局势没有作用。
他糟糕的统治在712年被推翻,因为在巴伐利亚流亡十多年的安斯普兰德回来了,有着巴伐利亚公爵西奥多的支持。
702年安斯普兰德战败逃亡时十分匆忙,以至于一家老小都被阿利伯特二世俘虏,大概是因为柳特普朗德长得人畜无害,所以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被割掉了鼻子与耳朵,他反而还被释放,从而逃去巴伐利亚与父亲会和。
小阿吉洛尔芬家族的巴伐利亚公爵西奥多接受了父子俩,还将自己孙女嫁给柳特普朗德,在712年安斯普兰德杀回伦巴第的战争中,西奥多的儿子提奥德贝尔特是巴伐利亚援军的统帅。
随着前线战败消息传来,阿利伯特二世迅速失去战意,收拾好自己的财物就准备流亡法兰克,结果在夜晚渡河时淹死。
想当初阿吉洛尔芬王朝对伦巴第统治第一次断绝,就是因为歌德波特兄弟争位,使得格里莫阿德渔翁得利,而后人哀之不鉴之,这两兄弟的后裔再次自相残杀,最后使得家族彻底失去了王位。
安斯普兰德(Ansprand)夺取王位没多久便去世了,新国王是他的儿子柳特普朗德(Liutprand)。
最后提一下西奥多的轶事,这个轶事的前半段总让我想起一篇鸡汤文,大意是一个怀孕的妇女宣称牧师是孩子的父亲,牧师没有否认并抚养孩子,许多年后才真相大白。
而在真实地历史上,西奥多的女儿尤塔也是未婚先孕,害怕父亲惩罚的她向圣·艾默兰求助,圣·艾默兰表示到迫不得已时,尤塔可以说自己是孩子的父亲,说罢便前往罗马朝圣去了。
随着尤塔的肚子大起来,西奥多很快发现了尤塔的怀孕,得知孩子父亲是圣·艾默兰后,便派自己儿子兰伯特去追捕他。
圣·艾默兰在慕尼黑被捕,随后被兰伯特挖眼剖鼻,并从指间开始被切成碎片,事后此人被追封为圣徒,教会惩罚兰伯特赔偿和艾默兰体重相等的金子。
- 第九章:贤王逝后庸王频
柳特普朗德是巴伐利亚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国王,他统治下的伦巴第,是作为“铁锤”查理都感到棘手的敌人,还干涉对方收复巴伐利亚,最后阿吉洛尔芬在“铁锤”查理的打几下灰飞烟灭,但柳特普朗德却毫发无损。
他在位期间伦巴第进行了最后的征服,不是指欺负教皇国这类货色,而是对付巴伐利亚和拜占庭。
柳特普朗德在西奥多死后恩将仇报,趁机控制了一些巴伐利亚的领土,这些领土后来被德西迪里厄斯当做女儿的嫁妆又给了塔西洛三世,而南边履行圣像破坏命令的那不勒斯公爵被刺杀后,也又有一些领土并入伦巴第。
由于拜占庭无力庇护撒丁岛免遭萨拉森人劫掠,因为柳特普朗德在720年赎回圣·奥古斯丁的遗体,并将其转移到帕维亚的教堂。
至于对罗马城,双方曾有过蜜月期,柳特普朗德送给罗马城的苏特里(Sutri),标志教会领土首次超出罗马公国的范围,被誉为是教皇国的雏形。
但蜜月在737年结束,斯波莱托公爵特兰萨蒙德在当年进攻教皇国,大获全胜后得到迦勒塞的领土,这触犯到柳特普朗德侄子贝内文托公爵格雷戈里的利益,因而柳特普朗德拒绝承认这种结果并发动入侵。
或许是这次事件让柳特普朗德看到罗马城的脆弱,因此击败特兰萨蒙德后也发动对罗马城的入侵,这才有教皇格里高利三世请求“铁锤”查理的帮助,结果前文也说过了,“铁锤”查理无心插手南方事务,只派出使节进行口头调解。
格里高利三世在741年去世后,新教皇扎加利以承认伦巴第控制的领土为代价,与柳特普朗德签署二十年的停战条约。
没有儿子的柳特普朗德在744年去世后,他的侄子希尔普兰德(Hildeprand)继位,没过多久就被弗留利公爵拉特奇思给推翻。
拉特奇思在749年围攻佩鲁贾失败后,经过教皇扎加利的劝说而退位,伦巴第的新国王就是我们的老熟人艾斯图尔夫。
此人的战斗力水平已经说过了,“矮子”丕平打一个纳博纳用了7年,打一个阿基坦公国用了8年,打他却从来不过年的花式吊打。
被第二次胖揍后,艾斯图尔夫在756年去世,从修道院出来的拉特奇思试图重新成为国王,结果被斯蒂芬三世扶持的德西迪里厄斯击败。
随后,贝内文托公爵柳特普朗德和斯波莱托公爵阿尔博因又对他的王位提出质疑,要求让“矮子”丕平成为国王,然而没有得到法兰克的回应,最终被德西迪里厄斯镇压,柳特普朗德丢下斯波莱托公国跑路。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听闻当地消息后,蛊惑德西迪里厄斯如果进攻罗马城,他就会派西西里的军队援助他,并为他抓捕柳特普朗德,但德西迪里厄斯不为所动。
接下来就是德西迪里厄斯违背承诺并进攻教皇国,哈德良一世呼唤查理曼的支援,于是查理曼在773年翻阅阿尔卑斯山,发动对伦巴第的入侵。
- 第十章:头戴伦巴第铁冠
法兰克在773年越过阿尔卑斯山,查理曼率领一半的军队,剩下由他叔叔贝尔纳率领,在“莫塔拉战役”击败伦巴第以后,德西迪里厄斯就彻底失去野战的勇气,龟缩在首都帕维亚坐以待毙。
查理曼留下包围帕维亚的军队后,又率军朝维罗纳扑去,因为德西迪里厄斯的儿子阿德奇思(Adelchis)正在这里召集军队,格柏佳尔母子也在这避难。
毫无斗志的维罗纳守军没经过多少抵抗,就献出格柏佳尔母子开城投降,阿德奇思不得不再次逃亡,他先逃到亚德里亚海岸,联络上君士坦丁五世后又坐船逃到拜占庭,被册封为元老。
阿德奇思的逃亡,标志伦巴第再也没有可能反抗的军队,于是查理曼回到帕维亚继续指挥围城。
774年春季,查理曼离开帕维亚去罗马面见教皇哈德良一世,在会见中肯定了父亲献出的领土会继续保留,哈德良一世投桃报李的将查理曼册封为“罗马元老”,此前加洛林家族从未获得过这个头衔。
王后希尔德加德与查理曼伉俪情深,即便已经怀孕了也随夫上战场,在帕维亚包围期间,为查理曼生下名为阿德莱德的女儿。
帕维亚围城战在774年6月结束,绝望的德西迪里厄斯出城投降结束抵抗,随后被查理曼放逐到修道院,伦巴第人所建立的伦巴第王国就此覆灭,而末代国王德西迪里厄斯在786年去世。
征服伦巴第后,查理曼在帕维亚带上伦巴第铁王冠加冕为国王,并让所有伦巴第贵族来这里向自己宣誓效忠。
只有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奇思二世明确拒绝,甚至还自称为伦巴第国王,这主要因为他的妻子阿德尔贝佳煽动丈夫的野心,她是德西迪里厄斯的女儿。
而查理曼在没有解决好伦巴第问题的情况下,仅在帕维亚留下一支可信的军队,就先率大军回国,准备继续去收拾萨克森人。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