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三卷:险夭折而凤涅槃
前文连接:
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第三卷:险夭折而凤涅槃
- 第一章:欲戴王冠需承重
当小丕平还是一名普通贵族时,听到国王又摔个狗吃屎时可以鼓掌笑呵呵,但等到他身兼三国宫相成为法兰克实际统治者以后,那些曾经应该是国王的烦恼反而落到他身上,此所谓欲戴王冠先承其重。
此时法兰克丢失的边区有很多,比如南方的阿基坦公国,但小丕平并不愿意将南方作为首选的目标,毕竟他的基本盘在奥斯特拉西亚,所以即便要稳定法兰克的局势,首先选中的目标也应该是东部。
靠着小丕平的漠视,阿基坦公国不但保持自己的歌剧,并且还向北侵蚀城镇,在小丕平统治后期控制了普瓦图、克莱蒙和布尔日等地。
而被小丕平重点照护的地方主要是三个,仍然信奉奥丁大神而保持自身独立的弗里西亚人,自从拉杜尔夫以后割据的图林根公国,以及跋扈而不听号令的阿勒曼尼亚公国。
弗里西亚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似乎是又从不列颠返回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因而在近代英语普及前,弗里西亚人和英国人是可以通过口语对话的,这个族群直到21世纪仍然作为少数族群而存在。
小丕平以军事与宗教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弗里西亚征伐,通过杜里斯特战役将弗里西亚酋长瑞德波特(Redbad)击败,从而在在690年至692年间攻陷乌德勒支,使小丕平控制从莱茵河到北海的航线。
在武力征服以后,小丕平通过宗教手段加以辅佐,任命威利布罗德(Willibrord)这个来自诺森伯兰的传教士成为乌德勒支第一任主教。
值得一提的是,瑞德波特的女儿提奥德琳达(Theodelinda)很可能在战争中作为战利品被俘虏,然后送到小丕平次子格里莫阿德帐下,所以尽管这二人在707年就有了儿子,却在711年才在威利布罗德的见证下正式成婚。
解决弗里西亚后,下一个问题是图林根公国,这个公国由法兰克人贵族拉杜尔夫(Radulf)所建立,他在击退西格伯特三世讨伐以后,便割据图林根而自称国王。
拉杜尔夫在642年去世,他的儿子希登一世继承了图林根,直到687年结束统治,第三任图林根公爵是希登一世的弟弟戈茨伯特,在位仅2年就传给儿子希登二世,也就是面临小丕平讨伐的对象。
虽然希登二世的统治遭到打击,但是并没有失去对公国的控制,事实上他对图林根公国的统治一直保持到自己在719年去世。
但不能说小丕平一无所获,他一定在图林根公国得到了部分领土,这才可以让自己妻子的兄弟,提奥德里克与黑德努斯去图林根统治,并通过赠送教会地产的方式,使当地与维尔茨堡紧密相连。
但是等黑德努斯在717年去世后,处于内战中的法兰克无暇顾及图林根,该头衔便被废弃,直到849年才恢复。
以上是弗里西亚与图林根的情况,而阿勒曼尼亚所涉及的篇幅要比二者还多,因此留到下一章去具体叙述。
- 第二章:阿勒曼尼亚往事
如果说小丕平对弗里西亚的进攻是颇有成效,对图林根的收复还算有所成果,但对阿勒曼尼亚的讨伐完全是一场灾难。
阿勒曼尼亚人(Alemanni)同样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306年的克罗克斯是首个被记载名字的阿勒曼尼亚人酋长。
在初期与罗马的交锋后,阿勒曼尼亚人获得允许居住在边境地带,随后就稳定了下来,使得4世纪末期时,维系高卢边境稳定的,是法兰克人对罗马的忠诚与阿勒曼尼亚人的保守中立。
这种迟钝损害了阿勒曼尼亚人,当他们睡醒时愕然发现,法兰克人已经占据了北部,西南部则是勃艮第人。
随后阿勒曼尼亚人又陷入了与法兰克人之间的战争,克洛维一世正是在与他们的战争中改信正统教会。
阿勒曼尼亚人在被克洛维一世击败后,一度得到东哥特“大帝”狄奥多里克的庇护,但最终在506年被克洛维一世征服,此后作为法兰克人一支桀骜不驯的附庸部落,一直存在至今,此前的章节中他们也有登场。
在墨洛温王朝统治期间,第一代前三任酋长阙史且统治时间重合,分别是539年至554年的布里汀,552年至554年的勒塔里一世,和539年至554年的哈明。
接下来四任酋长仍然阙史,分别是548年的兰塔查尔,555年至565年的玛纳查尔,565年至573年的魏发尔,和573年的提奥德弗里德
第一个有较为丰富信息的阿勒曼尼亚人酋长,是587年至607年统治的尤塞伦,他在607年以“不愿与同胞作战”的理由,杀死纽斯特里亚宫相普罗塔蒂斯,结果被摄政太后布伦希尔德设计废掉双腿,不能骑马的人无法当任酋长,随后他不得不被迫辞职。
再之后三任阿勒曼尼亚酋长统治时间也不确定,甚至很可能不是唯一的酋长,信息仍然模糊不清。
其中一任叫做冈佐,他将自己的女儿傅丽狄步佳许配给西格伯特二世,在635年召开康斯坦茨宗教会议。
另一个罗多伯特,加入达格伯特一世与萨莫之间的战争,并且是唯一一个取得胜利的贵族。
还有一个是勒塔里二世,他奉格里莫阿德的命令,将被拉杜尔夫击败的奥斯特拉西亚宫相奥托处决。
这三人之后下一任阿勒曼尼亚公爵,是来自阿吉洛尔芬家族的戈特弗里德,ck中“查理曼剧本”可以在巴伐利亚使用这个家族进行游戏。
他的妻子也来自阿吉洛尔芬家族,是巴伐利亚公爵西奥多的女儿,两人的女儿雷谷德嫁给斯波莱托公爵威尼驹。
阿勒曼尼亚借助法兰克的内战而割据一方,在小丕平统一法兰克后,戈特弗里德有过这么一句话:俺们效忠的是国王而不是宫相,搞得好像以前奥斯特拉西亚贵族反对国王时他们没参与似的。
这句话给了小丕平讨伐的理由,但战争却相当不顺利,小丕平在709年至712年对阿勒曼尼亚人发动四次征伐,阿勒曼尼亚却始终维持住自己的独立。
当然也不是什么成果都没有,戈特弗里德死于709年,是否是在战争中阵亡的不清楚,随后阿勒曼尼亚公国被他的三个儿子瓜分,长子威利里在712年死亡,剩下两个儿子特弗里德和图德巴德同共享阿勒曼尼亚公爵头衔,小丕平无力继续讨伐他们。
- 第三章:垂暮之年多事秋
在小丕平统治下的法兰克,国王一如既往的短命,提奥德里克三世以37岁的年龄在691年去世,继承者是小丕平10岁的外甥克洛维四世,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不是指着小丕平说什么“此跋扈将军也”之类的台词,总之他4年后就死了。
或许小丕平觉得新国王应该要有新气象,所以就将两个宫相职位给交出去,勃艮第宫相封给自己的长子德罗戈(Drogo),纽斯特里亚宫相封给次子格里莫阿德。
12岁的新国王是克洛维四世的弟弟希尔德贝尔特三世,他在位16年后于707年去世,王位被小丕平传给他的儿子,12岁的达格伯特三世。
就国王处境而言,他们在小丕平统治下要比之后幸福的多,不至于被关在软禁地寸步难行,还可以偶尔出去给农民伯伯断案,但这无法阻碍权力被加洛林家族所夺取。
在小丕平统治时代,一些中世纪盛期的萌芽正在形成,“德意志”这个概念逐渐沿着模糊的语言边界流行,而在法兰克本土中,以卢瓦尔河为界,北方逐渐认同自己属于法兰克人这个概念,然而南方仍固执的守着自己的传统。
宫廷中的神职人员在这个时代有了新的称呼,叫做“ka-plan”,这个词汇源自他们所保存的圣遗物,圣马丁的外套(cappa),这群人员成为小丕平文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使得宫廷礼拜堂成为王国行政机构中最重要的部门。
但是随着人生进入垂暮之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这个新兴霸权家族身上,那就是继承权问题。
小丕平的长子德罗戈在707年去世,次子格里莫阿德则在714年去参观圣·兰伯特墓时,被岳父弗里西亚酋长瑞德波特派一名叫做兰加的人刺杀,只留下一个7岁的孙子西奥多尔德。
此时加洛林家族的霸权并不稳固,一个7岁的小孩显然很难应对暗潮涌动的局势,而小丕平并非没有其他儿子,比如和侍妾阿尔帕德生的两个儿子,查理与希尔普兰德,他们都成年了,无疑可以成为继承人,但问题是他们不是普莱特克路德的儿子。
当初小丕平能崛起,普莱特克路德带来的家族土地贡献颇多,也使得这个女人有着中世纪早期极其罕见的特权,小丕平每一份行政诏书,都需要夫妻二人的联合签名,这种情况下小丕平根本没法绕开普莱特克路德去选择继承人。
而普莱特克路德的态度非常简单,立查理与希尔普兰德兄弟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立她儿子的后代。
妻管严的小丕平显然无法拒绝妻子的要求,于是将查理与希尔普兰德兄弟的继承权给废除,随后朝弗里西亚前去,似乎是想找弗里西亚酋长瑞德波特算账。
可是他没能到达弗里西亚,也没有返回巴黎,79岁的小丕平在12月16日于瑞皮耶突然暴死,法兰克的权力顿时陷入真空中,那些不满加洛林霸权的贵族,以及不满懒王地位的国王,将对加洛林掀起一场几乎让这个新兴家族夭折的风暴。
- 第四章:墨洛温绝地求生
由于格里莫阿德在714年遇刺,小丕平应妻子普莱特克路德的请求,将格里莫阿德的非法子嗣西奥多尔德(Theudoald)立为继承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奥多尔德没有母亲,原因我之前说了,提奥德琳达707年生下西奥多尔德,而她和格里莫阿德在711年才结婚,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与提奥德琳达的来源有关,因此也不奇怪格里莫阿德的岳父瑞德波特为啥要派人干掉他了。
而西奥多尔德被确立为继承人没多久,小丕平就在野外暴死,结果日本政院制度的翻版诡异的在法兰克上演。
法兰克王国理论上的统治者应该是国王,可国王的权力被宫相给篡夺,而现在宫相只有7岁,权力落到了宫相摄政者,也就是普莱特克路德的手中。
在祖母的安排下,西奥多尔德很快继承祖父的身份,成为第三位身兼三国宫相的贵族,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则落入牢中,即“铁锤”查理(Charles)与希尔德布兰德(Childebrand)兄弟,这两个对普莱特克路德来说碍眼的存在被关押在科隆。
这里要说一下,“铁锤”查理并非是真正的私生子,那个时代法兰克人有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叫做“情人婚姻”(Friedelehe),阿尔帕德(Alpaida)便是通过情人婚姻嫁给小丕平,才有了“铁锤”查理兄弟二人。
不要因为阿尔帕德来自情人婚姻的结合就看低她,事实上她也同意来自一个贵族家族,这个家族为“铁锤”查理的崛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铁锤”查理被囚禁了,孙子也上位了,此时普莱特克路德似乎感觉大局已定,然而一个长期被当做阿卡林的人在此时掀盘发威,拉开法兰克内战的大幕,也让“铁锤”查理一遇风云,那就是法兰克国王达格伯特三世。
达格伯特三世似乎不甘心自己沦落到父亲的待遇,并且已经16岁的他,看起来离偶染时疫而亡的日子也不远了,因而达格伯特三世开始了自己的绝地求生。
一直被圈养的国王突然能反抗,自然是有底牌的,那就是纽斯特里亚贵族,毕竟这是击垮加洛林霸权的最好机会了。
想要叛乱的纽斯特里亚贵族代表是拉根伏里德(Ragenfrid),他统治安茹公国这一片的土地,被推举为代表后迅速将达格伯特三世接来自己这里,并得到国王册封的纽斯特里亚宫相职位,拿到合法的名誉头衔。
在小丕平暴死后的混乱中,弗里西亚酋长瑞德波特也在动手,他重新夺回乌德勒支,并在当地大肆破坏教堂,导致主教威利布罗德仓皇逃跑。
得知这个异教徒又开始兴风作浪,拉根伏里德的反应居然不是镇压或者漠视,而是要与瑞德波特结盟去共同击垮加洛林霸权。
拉根伏里德和瑞德波特的联军很快就汇合在一起共同进军,普莱特克路德也集合加洛林的军队出军抵抗,双方于715年9月26日在贡比涅遭遇并爆发大战。
“贡比涅战役”以加洛林惨败为告终,普莱特克路德能掌握的军队在这一战中几乎被摧毁,此后只敢龟缩在科隆中固守城池而不敢出城野战。
趁着普莱特克路德惨败后的混乱,“铁锤”查理得以挣脱枷锁逃离,自此后龙归大海虎归山。
- 第五章:两相分堕地升天
达格伯特三世的绝境一搏成功了,加洛林霸权似乎要就此夭折,可惜这位颇能折腾的国王在战后不久就不幸去世,年仅16岁,死因不明。
因此拉根伏里德选择暂时撤军去选新的国王,而不是将困守科隆的加洛林家斩草除根,只留下瑞德波特继续在奥斯特拉西亚肆虐。
新的法兰克国王是希尔佩里克二世,他父亲就是从奥斯特拉西亚被请来纽斯特里亚当国王,然后试图集权结果被杀全家的希尔德里克二世,希尔佩里克二世在那次惨剧后边进入修道院,至今已经39年,他也43岁了。
希尔佩里克二世继位也破了一个记录,自从561年以后至今百年多,墨洛温王朝终于又出了一个超过30岁继位的国王。
“铁锤”查理688年出生,此时不过27岁,但他清楚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于是暂时抛弃与普莱特克路德的恩怨,征召军队为解救科隆而努力。
可此时的“铁锤”查理初出茅庐,不是后来那个战无不胜的将军,他匆忙拼凑的军队撞上瑞德波特的弗里西亚人后,当即被打的一败涂地,本人带着少数残党仓皇逃到埃菲尔山脉(Eifel)中。
“科隆战役”是“铁锤”查理第一次独立指挥的大型战役,是他真正从军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败绩,此后“铁锤”查理二十年的征战生涯则是全无敌。
铁锤”查理败逃后,困守科隆的普莱特克路德彻底孤立无援,又支撑几个月后被迫在716年投降。作为投降的条件,普莱特克路德将小丕平执政二十余年收拢的大量财富交出,承认希尔佩里克二世的合法国王地位,才保留住了性命与领地。
“科隆战役”大胜后,拉根伏里德和瑞德波特得意洋洋的准备打道回府,结果在经过昂布莱弗时,“铁锤”查理在半路突然率奇兵横空杀出。
“铁锤”查理为何又能卷土重来呢?在败逃到埃菲尔山脉以后,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自己母亲阿尔帕德亲族的支援下重新组建一批军队,才有了716年的这次“昂布莱弗战役”。
这一战中“铁锤”查理表现出狡诈的指挥风格,先通过诈败使得敌人追击,在敌军阵型被打乱后突然回身反冲,使得拉根伏里德等人大败而逃,刚从科隆掠夺而来的财富都被“铁锤”查理笑纳,为他起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普莱特克路德献金求和,“铁锤”查理大败敌军,谁是更合格的统治者不言而喻,于是两年前还一个高高在上成为宫相,一个落入监狱成为囚犯,两年后则一个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一个大败敌军众人归心,可谓是两相分堕地升天。
- 第六章:锋芒渐露初磨刀
“昂布莱弗战役”的胜利奠定“铁锤”查理的崛起,许多贵族纷纷投奔,其中最有分量的无疑是前乌德勒支主教威利布罗德。
威利布罗德在乌德勒支的教堂已经被弗里西亚酋长瑞德波特烧毁,对勾结瑞德波特的纽斯特里亚显然不会有好感,因而更愿意支持小丕平的儿子是可以理解的。
这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来到“铁锤”查理宫廷后,为他刚刚出生的孩子受洗,这位婴儿就是后来的“矮子”丕平,随后他的童年在圣·丹尼斯的教育下长大。
不过此时的“铁锤”查理只是法兰克诸多势力的一角,毕竟他本人不要说奥斯特拉西亚,连加洛林家族的势力都还没统合,普莱特克路德仍然在科隆死而不僵,所以“铁锤”查理此时尚未有问鼎高卢的雄心。
因此在战后他便谦逊的向巴黎派出使节,自己愿意认同希尔佩里克二世的国王身份,以及拉根伏里德的宫相职位,但作为交换,他们必须也认同自己才是奥斯特拉西亚宫相。
“铁锤”查理的意愿被拉根伏里德回绝,或许在他看来,“昂布莱弗战役”惨败不过是一时大意,只要自己充分准备,就一定能击败“铁锤”查理这个跳梁小丑。
所以在老家重整兵马以后,拉根伏里德便带着希尔佩里克二世再次悍然入侵奥斯特拉西亚,只是此时的“铁锤”查理已经不是昔日丧家之犬,对面不愿妥协,自己也只能咬着牙继续打下去。
拉根伏里德入侵后,“铁锤”查理始终把握着战争节奏,直到将敌军引入自己选定的战场,才最终在717年3月21日发动决战,即“万西战役”。
“万西战役”再次以“铁锤”查理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回看透对方虚实的“铁锤”查理不再犹豫,对败兵一路撵杀,拉根伏里德带着国王从万西一路跑到巴黎,才终于利用首都的坚城停歇下来止住脚。
“铁锤”查理对巴黎进行一段时间的围城后边撤军,我猜测原因有两个,一是此时“铁锤”查理还没做好掌控国王君临法兰克的准备,二是不甘寂寞的普莱特克路德趁此机会在后方袭击,于是“铁锤”查理决定先稳定后方。
普莱特克路德与“铁锤”查理的交战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她连拉根伏里德都打不过,自然也被“铁锤”查理轻松击败,与孙子西奥多尔德一同被俘虏,至此“铁锤”查理终于成为加洛林家族名正言顺的唯一领导者,查理也成为加洛林的词源。
母孙二人被俘后被“铁锤”查理关押在修道院中,这让某些史学家感叹“铁锤”查理的宽容大度,有着这个时代少见的仁慈.
于是我去看了一下母孙二人的结局,普莱特克路德进入修道院一年后便在718年去世,这一年中“铁锤”查理横扫敌手而身兼三国宫相,恢复了父亲的荣光,普莱特克路德大概是因为年老体衰所以追随小丕平而去吧。
至于比“铁锤”查理小二十多岁的侄子西奥多尔德,他在修道院中度过余生,直到741年以34岁的年纪去世,“铁锤”查理同样在这一年去世,我想这只是叔侄二人情深乃至心有灵犀,毕竟“铁锤”查理有着这个时代少见的宽宏大量嘛。
- 第七章:立王任教枭雄风
如果说“昂布莱弗战役”后“铁锤”查理还犹豫自己能否夺取最高权力,但是在“万西战役”后,认识到敌人脆弱不肯的“铁锤”查理已经充满了野心,试图继承父亲的伟业。
“铁锤”查理不愧是小丕平的私生子,小丕平扶立了一个克洛维三世当国王,这人爹是谁都不清楚,“铁锤”查理在717年扶立的国王克洛泰尔四世,同样爹妈是谁岁数几何统治多久一概不知。
尽管克洛泰尔四世一切成谜,但能用就行,这下“铁锤”查理背后也有国王撑腰了,于是行事越发肆无忌惮。
法兰克教会中,有前乌德勒支主教威利布罗德这样的支持者,自然也有反对者,比如兰斯主教里戈贝尔(rigobert)。
里戈贝尔是一名死后被封圣的虔诚主教,不管是神学还是道德都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听“铁锤”查理的话,这就没办法了。
兰斯是法兰克最重要的教会之一,一个兰斯大主教不听自己的话,对“铁锤”查理来说自然如芒在背,所以很快就出手将他罢免驱除,此后里戈贝尔以苦行僧的方式过完了自己的余生。
继承里戈贝尔当任兰斯主教,是原特里尔主教米洛,他与里戈贝尔截然相反,不管是神学还是道德都没有可以称赞的地方,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卑劣牧师,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听“铁锤”查理的话,这就没问题了。
米洛是“铁锤”查理的舅舅,因为前两任特里尔主教都是他的亲戚,才子承父业的继承特里尔教会,现在又被调来祸害兰斯教会,甚至有些史学家质疑这个任命到底有没有得到罗马教会的允许过。
米洛就任兰斯主教后仍然不改德行,对此一个同时代的主教,后来被封圣的卜尼法斯就指控米洛“好斗、淫乱,把教会财产用于自己挥霍,”这并非夸张,米洛经常挪用教会财产去养自己的私生子。
此外他沉迷于世俗的享乐,斋戒、祈祷、礼拜日和教皇的法令都是在放屁,怎么舒服他就怎么做。
尽管米洛如此肆意妄为,但在政治上他对“铁锤”查理忠心耿耿,宗旨就是谁反对“铁锤”查理的命令,他就打爆谁的狗头,因此当“铁锤”查理还活着的时候,不管受到多么严重的指控,米洛依然稳如泰山,怎么告都告不倒。
米洛的倒台是要到744年的“苏瓦松宗教会议”,此时“铁锤”查理已经去世3年多,他才因为圣·卜尼法斯的指控而被丢掉职位,卸任以后米洛逍遥得很,到处去游山玩水,直到十多年才在狩猎中被野猪捅死。
因为米洛这种卑劣的性格,也打破了特里尔的一项传统,特里尔教会从4世纪以来都会将死去的主教埋在当地的圣马克西姆修道院,而特里尔教会的神父都看不过米洛荒唐的行为,因而只是在在事故现场就地掩埋,并建立了米洛十字架一纪念碑。
- 第八章:横扫敌手无人制
为了能更好的掌控教会,被“铁锤”查理安排的亲信并非只有米洛一人,还有比如侄子胡戈,只不过这些人没米洛这么出格,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安排,从鲁昂到贝叶等地的主教区都落入“铁锤”查理的掌控中。
在“铁锤”查理加强对教会掌控时,拉根伏里德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酝酿新的反击,经过“昂布莱弗战役”和“万西战役”两次惨败,拉根伏里德已经意识到纽斯特里亚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赢过“铁锤”查理,只有请外援。
自小丕平晚期以来,南方就逐渐脱离法兰克,此时统治阿基坦、加斯科涅等地的,是阿基坦公爵奥多(Odo),他从679年就成为当地公爵,等到小丕平晚期的700年以后,逐渐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在拉根伏里德开出“同意独立”这个筹码下,奥多接受了拉拢率军北上,联军于718年再次入侵奥斯特拉西亚讨伐“铁锤”查理。
这次双方在古老的苏瓦松一带爆发“苏瓦松战役”,仍旧是以“铁锤”查理大获全胜而告终。
惨败后拉根伏里德一路逃亡到昂热,在当地整顿人马时才发现大事不妙,希尔佩里克二世不见了。
希尔佩里克二世去哪了呢?他跟着奥多逃了,这不是个好去处,因为此时奥多已经后悔了,自己一个阿基坦贵族,何苦来参合北方的事情?于是在几番联络后,奥多将希尔佩里克二世献给“铁锤”查理,以换取原谅和继续统治阿基坦的承诺。
“铁锤”查理得到希尔佩里克二世后,继续拥立他作为合法的国王,以成为自己正统性的来源,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铁锤”查理扶持的那个克洛泰尔四世呢?哦,这位国王恰巧在最近不幸去世了,真是刚好呀。
随后“铁锤”查理横扫敌手,坚持抵抗的拉根伏里德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糟糕的消息,巴黎被攻陷,卢瓦尔被攻陷,独木难支的他最终在719年投降,将纽斯特里亚宫相职位交给“铁锤”查理,自己则仍然可以继续统治安茹公国。
自小丕平在714年暴死后长达4年的法兰克内战就此结束,“铁锤”查理将拉根伏里德、瑞德波特、普莱特克路德、希尔佩里克二世、奥多等一系列的敌人尽数击败,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胜利的“铁锤”查理在719年身兼三国宫相,成为法兰克正统无可争议的代表,也挽救了差点夭折的加洛林霸权,而在力挽天倾之后,就是要为父理旧疆。
- 第九章:向东为父理旧疆
大权在握后“铁锤”查理开始缓和与教会的关系,在718年至723年之间将大片土地赏赐给教会。
此外除了米洛这些亲信,“铁锤”查理还在教会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威利布罗德虽然合适但是太老了,因而一个年轻且充满闯劲的传教士在723年进入“铁锤”查理的视线,他是一名盎格鲁撒克逊人教士,圣·卜尼法斯。
不过教会方面的工作是十年树木,对“铁锤”查理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恢复自小丕平末期开始逐渐割据自治的边区,为王理旧疆。
718年的“苏瓦松战役”血迹未干,,“铁锤”查理就先率军向东驱除入侵奥斯特拉西亚的萨克森人,击溃敌军主力后一路追击,沿途将从韦瑟、利普到鲁尔河一带的萨克森人据点尽数破坏,最后于年末在条顿森林大破萨克森人。
随后“铁锤”查理休养生息到720年,便发动对巴伐利亚收复的作战,事实上是连阿勒曼尼亚也一起打了,因为这两家亲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巴伐利亚和阿勒曼尼亚都来自阿吉洛尔芬家族,当“铁锤”查理入侵巴伐利亚后,阿勒曼尼亚公爵图德巴德和兰特弗里德兄弟很快便前来支援,后来伦巴第国王柳特普朗德也派出援军。
因而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从720年断断续续打到732年才结束,在这期间产生了对后世足以说是划时代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不是说巴伐利亚本身,这几个对手还不配说有多大影响,而是来自“铁锤”查理在战争中建立的制度,也就是我们国家初中生历史课都会学的,“铁锤”查理的采邑制改革。
正是因为对巴伐利亚频繁的战争,才让“铁锤”查理更改起旧有的制度,通过册封土地给贵族作为效力的报酬,采邑也几乎成为中世纪的代名词。
讨伐巴伐利亚除了收复边疆外,还解决了“铁锤”查理的私人问题,巴伐利亚公爵格里莫阿德战败后,妻子比尔特鲁德和侄女施旺柴尔达都被“铁锤”查理笑纳。
当“铁锤”查理讨伐巴伐利亚时,不甘心的拉根伏里德在724年再次叛乱,结果依旧是被平定,这是“铁锤”查理在位期间纽斯特里亚贵族最后一次叛乱。
战败的拉根伏里德交出儿子为质子保住自己的安茹公国,此后平静的统治自己领土直到731年去世。
- 第十章:敌酋战败尽俯首
在继续往下说之前,先做一个插叙介绍一下巴伐利亚的历史,以及统治巴伐利亚的阿吉洛尔芬家族(Agilolfings)的往事。
这个家族名字来源于某代也叫阿吉洛尔芬的祖先,至于此人是谁,有说是苏维汇人酋长埃尔梅里奇的后裔,还说是在457年被西哥特国王提奥德里克二世处决的封臣。
总之不管是谁,等到6世纪时这个家族已经在勃艮第生根发芽,当梅斯处于图德巴德的混乱时,他们在548年至555年间迁徙到巴伐利亚,很快就成为当地最强大的贵族,被称作老阿吉洛尔芬家族。
巴伐利亚第一个可知的公爵是加里波第一世(Garibald),他在548年至591年之间统治巴伐利亚。
加里波第一世有子女,可是因为拒绝与法兰克联姻遭到讨伐,二人逃到伦巴第,ck中将其称作巴伐利亚家族,在他死后公国被亲戚塔西洛一世(Tassilo)继承。
此人只知道不是加里波第一世儿子,但具体是什么关系未知,而ck中将他视作加里波第一世的儿子。
塔西洛一世死后由儿子加里波第二世继位,当加里波第二世在630年去世后,巴伐利亚公国进入阙史五十年,期间只有近乎传说的所谓西奥多一世、二世和三世,直到西奥多在680年继位,巴伐利亚的历史才再次清晰。
西奥多同样是阿吉洛尔芬家族,但与老阿吉洛尔芬家族关系未知,因而被称作小阿吉洛尔芬家族,在ck中阙史五十年的处理方法是由西奥多一世顶上,然后这个西奥多是西奥多一世的儿子。
巴伐利亚公国在西奥多716年去世后,由他4个儿子提奥德贝尔特、图德巴德、塔西洛二世和格里莫阿德均分,前三个兄长不幸在719年接连去世,于是格里莫阿德成为巴伐利亚唯一的公爵。
当“铁锤”查理讨伐巴伐利亚公国时,巴伐利亚公爵就是这位格里莫阿德,于是他拉拢阿勒曼尼亚公爵兰特弗里德和图德巴德,以及伦巴第国王柳特普朗德作为盟军。
柳特普朗德之所以要参战,除了遏制“铁锤”查理以外,还有就是偿还格里莫阿德父亲西奥多的人情。
当年伦巴第国王阿利伯特二世篡位后,许多前朝老臣被驱除,而柳特普朗德父子在巴伐利亚公国接受西奥多的庇护,娶了西奥多的女儿贡特朗,并在712年与小舅子提奥德贝尔特入侵伦巴第,成功让他夺取王位,现在轮到柳特普朗德回报的时候了。
依靠三方联手,“铁锤”查理在720年至723年的进攻被击退,随后他转而在阿勒曼尼亚进行宗教斗争。
“铁锤”查理于724年支持西哥特逃难者圣·皮尔明在阿勒曼尼亚建立教堂,这被兰特弗里德兄弟认为是挑衅,并在727年将皮尔明驱除。
兰特弗里德针锋相对的在法律方面恶心“铁锤”查理,他在724年编撰出首部阿勒曼尼亚人独立的法典,作为自己从法兰克独立的证明,此外还在法典中将自己称作“dominus”,表明自己对墨洛温王朝的忠诚。
“铁锤”查理在725年至728年第二次对巴伐利亚发动入侵,这回终于取得出色的战果,格里莫阿德战死,他的儿子班伯特向法兰克屈从。
巴伐利亚收复后,柳特普朗德便不再支援北方,孤木难支的阿勒曼尼亚公国却不愿意投降,最终兰特弗里德在730年战死,图德巴德在732年被驱除,至此巴伐利亚公国和阿勒曼尼亚公国皆被收复。
重新镇压东境后,鉴于阿勒曼尼亚公国数百年来的桀骜不驯,“铁锤”查理撤销了阿勒曼尼亚人的自治,将其纳入法兰克的统治秩序中。
7 条评论
这段话是在讽刺加洛林也和墨洛温一样,开始族内互杀了吗?[好奇]
这个只是我个人观点,西奥多尔德能确定的是在741年去世,怎么死的不知道,我只是以历史上很常见的,死前带走对继承人有威胁的人,来推测西奥多尔德的死亡,你要说他只是偶染时疫而亡的也可以,这东西没有准确说法的,看你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