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二卷:曹操们的角斗场
前文连接:虚无行者:【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
第二卷:曹操们的角斗场
- 第一章:日薄西山王权衰
当克洛泰尔二世在629年去世后,法兰克再次分裂,达格伯特一世弟弟查理贝尔特二世在自己舅舅的帮助下成为阿基坦国王。
查理贝尔特二世是一个颇为骁勇善战的人,因此他的儿子很快遇刺身亡,自己也在632年去世,法兰克再次被统一。
随着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职位空缺,奥斯特拉西亚贵族又开始闹腾,他们要求有自己独立的国王,要达格伯特一世效仿过去的自己,把儿子送到奥斯特拉西亚当国王。
达格伯特一世才不答应,他爹能答应是因为当时达格伯特一世已经18岁了,而现在自己长子西格伯特三世在630年刚出生,这种情况下去异国当国王,岂不是羊入虎口?
于是熟悉的剧情又开始了,但这回达格伯特一世和克洛泰尔二世不一样,他就这样硬挺着,既然如此那就别怪贵族给你使绊子了,正好在达格伯特一世时期,法兰克面临着外敌的入侵,这给了贵族可乘之机。
外敌指的是萨莫王国,这是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王国,虽然他们的国王萨莫是法兰克人。
前些年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围攻君士坦丁堡失败后内部一片混乱,不到面临拜占庭的反攻,连临时盟友阿瓦尔人都有趁火打劫的心思。
法兰克商人萨莫在这个危险的时刻站了出来,战争623年被诸多斯拉夫人推选为国王,建立了“萨莫帝国”(631—658)。
可能有人感觉奇怪了,一个法兰克商人怎么就成为斯拉夫人大酋长呢?因为这位萨莫做的买卖可不是什么布料、粮食,而是铁器,你放到今天,那就是一个走私ak给非洲黑叔叔的国际商人被黑叔叔推举为当地酋长。
出生于法兰克的萨莫对老家非常有感情,于是就带着斯拉夫人打回老家,借老乡人头刷一波威望。
由于奥斯特拉西亚贵族在萨莫入侵中扯后腿,导致达格伯特一世被打的一败涂地不得不服软,同意将自己3岁的长子西格伯特三世确立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使得统一不久的法兰克王国再次分裂。
奥斯特拉西亚终于脱离达格伯特一世的掌控,但老丕平并没能如愿以偿再当任宫相,因为达格伯特一世安排自己的亲信阿达尔戈塞尔成为第八任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
老丕平想要如愿以偿得等到639年,因为34岁的达格伯特一世在这一年因不明原因去世,在纽斯特里亚辅佐两代父子的宫相冈多兰或许是因为思念过度也追随先帝而去,既然如此奥斯特拉西亚宫相阿达尔戈塞尔岂能独善其身,也得辞去职务。
那么勃艮第宫相又是什么情况呢?沃纳查尔二世在626年去世后,他的儿子戈丁斯成为第七任勃艮第宫相,1年后因为娶自己继母而被通缉,即便逃到奥斯特拉西亚还是被拉回来剁了。
随后布罗杜夫成为第八任勃艮第宫相,仅1年后的628年便去世,勃艮第宫相便与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一同空悬,等于达格伯特一世统治期间只有纽斯特里亚宫相冈多兰实际上履行宫相职务。
因此当639年时,达格伯特一世、冈多兰和阿达尔戈塞尔一同下课,充分体现出后两者是达格伯特一世可靠的亲信。
既然所有宫相都空缺出来了,那么新的人选该是谁呢?一个叫艾加的贵族,他虽然并不著名,在历史上也没有建立什么功绩,但是却开启了一个先例,即宫相可以兼任,他同时担任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的宫相。
达格伯特一世去世以后,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不愿意让西格伯特三世回国继位,于是艾加拥立达格伯特一世5岁的次子克洛维二世作为他们的国王。
而艾加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我们亲爱的老丕平,他也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然而不同的国王没有阻碍两人的友情,达格伯特一世主要的遗产都在谈判中被艾加体贴的让给老丕平,二人真可谓是狼狈为奸、阿不,高山流水。
- 第二章:兰登家族的儿女
老丕平与艾加这对好朋友没能把持王国多久,就因为年岁已高,前者在640年去世,后者在641年去世,三个次级王国宫相迎来大换血,在这里我先不去介绍谁是下一任宫相,而是将目光投向刚刚去世的老丕平(Pepin)。
老丕平出生于今比利时的兰登地区(Landen),所以ck将老丕平认作是兰登家,他的生卒年为580年至640年。
兰登家族与加洛林家族并非在老丕平下一代才结为亲家,事实上老丕平的妻子伊塔就来自加洛林家族。
那么伊塔和加洛林家族什么关系呢?这个让我也有点疑惑,所以特意去ck吧请教了大奸大恶的吧友们,据他们推测的关系如下。
阿诺尔德的妻子不止一个,他与第一任妻子生下阿努尔夫,随后又有续弦,与第二任妻子多德生下伊塔,伊塔嫁给了老丕平,而阿努尔夫娶了多德生下伊塔的弟弟,后来的特里尔大主教莫多尔德。
所以老丕平的妻子伊塔和圣·阿努尔夫是兄妹,和圣·阿努尔夫的儿子圣·莫多尔德也是兄妹,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至于老丕平该怎么称呼阿努尔夫,我就不去头疼了。
老丕平与伊塔有四个孩子,长女白嘉嫁给阿努尔夫的儿子安塞尔吉赛尔,长子格里莫阿德继承老丕平在政治上的势力,后来成为法兰克叱咤风云的宫相,接下去的章节还会提到他,所以这里主要讲一下老丕平另外两个孩子。
次子“根特的”巴沃(bavo)生卒年为622年至653年,年轻时他是一名飞扬跋扈的雇佣兵,直到自己出生于布拉班特的妻子去世后受到沉重打击,在被圣·阿芒传道后大彻大悟,领悟到物质世界的空虚,于是散尽家财后毅然加入教会。
巴沃在加入教会后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他在路过一个城镇时发现了过去自己的受害者,这个人被年轻时作为雇佣兵的巴沃俘虏,随后被卖成奴隶直到今日。
重见此人后巴沃大感羞愧,便花钱释放了这个受害者,并让他用铁链把自己捆起来然后送入监狱中作为惩罚。
由于早年的雇佣兵经历,使得巴沃在后世的基督教画像中,通常画成一名带着剑和鹰的骑士,所以他也被认为是猎鹰的守护神,至今仍是荷兰根特的守护圣徒。
老丕平最小的女儿是“尼韦勒的”哥特露德(Gertrude),她的生卒年为628年至659年,1677年成为尼韦勒(今荷兰)的守护圣徒,所以和哥特露德有关的的神神叨叨的传奇故事也不少。
据说在一场宴会上,国王达格伯特一世问10岁的哥特露德,愿不愿意嫁给奥斯特拉西亚地区一个高贵贵族的儿子,哥特露德气愤的说除了主基督以外,自己不会有任何的世俗配偶。
据说在哥特露德10岁时,老丕平邀请达格伯特一世参加宴会,宴会上达格伯特一世问哥特露德是否愿意嫁给奥斯特拉西亚公爵的儿子,哥特露德气愤的说除了
老丕平在640年去世后,许多人试图通过迎娶哥特露德来获得老丕平的遗产,伊塔为了防止哥特露德被卷入政治旋涡中,将哥特露德的头发剃成王冠型,并与哥特露德一同进入修道院以守住贞洁。
进入修道院后,哥特露德仍然冒出不少奇奇怪怪的传说,如她向古代教皇祈祷时,突然出现一个神秘火球将教堂照亮。
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一个爱尔兰人在海上旅行时遇到海怪掀起了狂风巨浪,水手们都惊恐的向古老的异端神灵求助,只有这个爱尔兰人高呼自己的朋友,也就是哥特露德的名字,结果奇迹居然出现了,海怪伴随着暴风雨退去,船只转危为安。
哥特露德去世后没有被淡忘,黑死病期间一度与老鼠联系在一起,名声从尼德兰传播到加泰罗尼亚,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又被视作猫的守护神,在某些地方还和奥丁大神的妻子后弗丽嘉给混淆起来。
- 第三章: 太阿倒持君失权
老丕平在640年去世后,接替他成为奥斯特拉西亚新宫相的是奥托,而非老丕平的儿子格里莫阿德(Grimoald)。
奥托此人伴随着西格伯特三世长大,考虑到此时西格伯特三世还是10岁小孩,应该说奥托是国王的监护人?
而隔壁纽斯特里亚在艾加641年去世后,纽斯特里亚宫相暂时空缺,勃艮第宫相则是由弗拉查德当任,他在次年经过太后楠尔德的同意,提拔厄奇诺尔德(Erchinoald)成为纽斯特里亚宫相,他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安斯博特斯最小的儿子。
弗拉查德在位期间也没干什么事就挂了,死因是决斗,他虽然成功干掉了决斗目标,可自己也在十天后死于伤口感染。
第十一任勃艮第宫相叫罗伯特,他是罗伯特家族——也就是卡佩家族——的疑似祖先,在勃艮第宫相位置上一直当任到662年去世,在罗伯特死后纽斯特里亚宫相兼勃艮第宫相就成为惯例,只有一次例外,小丕平册封自己的儿子德罗戈。
而在纽斯特里亚,厄奇诺尔德成为宫相后,起先与太后楠尔德一同作为小国王克洛维二世的摄政,等32岁的太后楠尔德在642年不幸去世后,厄奇诺尔德便独揽大权,因而被誉为是当时最有实力的贵族。
在厄奇诺尔德这些友善的叔叔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小国王克洛维二世不负众望的疯了,显然疯子无法管理国家,所以法兰克王国只能由宫相们“暂为”代管。
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情况与纽斯特里亚王国相差无几,格里莫阿德凭借萨莫最终如愿以偿。
达格伯特一世死后萨莫没有停止对法兰克入侵,使得图林根地区一片糜烂,当地的索布人纷纷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人贵族拉杜尔夫临危上任,在636年驱除萨莫,但他并非忠臣,在老丕平死后就割据图林根拒绝卸任。
老丕平去世后,奥斯特拉西亚军队主要是由格里莫阿德控制,但宫相奥多为了通过镇压叛乱增加威望,在西格伯特三世的配合下抢过格里莫阿德的军事指挥权。
很快西格伯特三世就指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战役,被拉杜尔夫打的一败涂地,被格里莫阿德扶下战马时还止不住的哭。
随后就是战败问责,宫相奥托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被格里莫阿德命令阿勒曼尼亚公爵勒塔里二世处决,而他自己终于能捧起父亲的头衔,成为新一任宫相。
- 第四章:成王梦碎家族灭
在格里莫阿德成为宫相后,与西格伯特三世保持着良好关系,充分关心小国王的子孙后代,所以便有如下剧情。
这大概是发生在643年到650年之间的事情,有一天饰演曹公的格里莫阿德忧心忡忡的上朝,对饰演汉献帝刘协的西格伯特三世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今陛下无子,老臣忧心忡忡啊。”
刘协听了这话顿时就感觉妈卖批,心想老子现在还不到20岁你急个屁:“曹公忧国忧民,朕心甚慰,不知曹公意下如何啊?”
“老臣有一不孝子曹丕,此子聪慧过人可堪大任,陛下不如收他做螟蛉义子,这样百年之后也可传续我墨洛温的香火。”
刘协听闻此言不禁泪流满面:“曹公不愧国之肱骨,所图甚远,此时朕除了同意还有什么选择呢?准奏。”
于是在曹公的安排下,刘协收养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将他改成墨洛温家族的姓名希尔德贝尔特,一时可谓是皆大欢喜,随后政由曹公祭由寡人,西格伯特三世投身于宗教事业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你们要知道,刘协毕竟不到二十岁,年轻人控制不住自己就容易搞出人命,所以他的儿子达格伯特在650年时出生。
这样做就会让曹公生气了:“陛下何故谋反耶?既然已经立曹丕为继承人,如何能再生王子呢?”
当然以上这段话是我虚构,而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是26岁的西格伯特三世在656年时不幸死亡,他的儿子达格伯特被格里莫阿德剪掉头发流放爱尔兰,新国王自然是格里莫阿德的儿子,西格伯特三世的养子,伪王希尔德贝尔特。
纽斯特里亚拒绝承认伪王希尔德贝尔特的地位,厄奇诺尔德针锋相对的扶持克洛泰尔三世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他是克洛维二世的儿子。
但是23岁的疯子克洛维二世在657年去世,厄奇诺尔德也在658年去世,面临换代的纽斯特里亚一时间没空去管奥斯特拉西亚。
在厄奇诺尔德去世后,他死前推荐的埃布鲁安(Ebroin)成为第四任纽斯特里亚宫相兼第十二任勃艮第宫相。
早先,埃布鲁安与太后巴蒂尔德效仿厄奇诺尔德和太后楠尔德的例子,共同作为小国王的摄政,但很快埃布鲁安便排挤了巴蒂尔德太后而独揽大权,随即发动对奥斯特拉西亚伪王的讨伐。
支持格里莫阿德父子的贵族寥寥无几,二人很快便被击败,法兰克重新被克洛泰尔三世“统一”。
伪王父子怎么死的说法冲突,只能说结果,在处决前伪王希尔德贝尔特就病死在监狱中,格里莫阿德战败则是被拉到巴黎剁了。
格里莫阿德父子的死,标志兰登家族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再也没有号称是他们家族后裔的人出现,据猜测他们家族的势力被加洛林家族利用姻亲关系给吞并。
- 第五章:宫相争霸三巨头
昔日古罗马有前三巨头、后三巨头,还有人给西罗马末年埃提乌斯手下出来的三位大将评为西罗马三巨头,这三巨头中马约里安成为皇帝,然后被里西摩尔干掉,里西摩尔掌控西罗马数十年,埃塞提乌斯则被里西摩尔排挤,在纽斯特里亚自立苏瓦松王国。
而在墨洛温王朝,当权力从国王移到宫相手中后,法兰克便进入数十年的宫相争霸,直到加洛林家族的小丕平横扫法兰克为止,而在这数十年中也涌现出三个强力的宫相,这里我姑且称他们为三巨头。
终结宫相争霸的小丕平无疑是三巨头之一,他是阿努尔夫的孙子,老丕平的外孙,安塞尔吉赛尔与白嘉的儿子,“铁锤”查理的父亲。
加洛林家族一度在阿努尔夫卸任后不复辉煌,垄断数十年的梅斯教区丢了,安塞尔吉赛尔不过是奥斯特拉西亚一名普通的贵族军官,是给自己大舅子格里莫阿德这些人跑腿的,因而在宫相专权早期默默无闻,此时是厄奇诺尔德那批人的舞台。
这种情况直到小丕平出现才被改变,而让加洛林家族重返舞台的关键,并非小丕平有多能耐,而是依靠下半身。
小丕平在670年时迎娶普莱特克路德(Plectrude)作为自己的妻子,依靠这次婚姻他得到莱茵河、摩泽尔河和默兹河之间大片的土地,才有了参加宫相争霸的本钱。
埃布鲁安毫无疑问也是三巨头之一,他对宫相权力的运用完全超过了之前的宫相,将太后巴蒂尔德排挤进修道院后,埃布鲁安越过已经形同虚设的王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构建法兰克王国。
在纽斯特里亚,埃布鲁安进行以自己为中心的集权,并将这种制度扩张到勃艮第,然后是奥斯特拉西亚,因而埃布鲁安在668年直言不讳的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国王。
如此霸道的行动必然会受到贵族们的反扑,对贵族来说你架空国王没问题,但把主意打到贵族头上就是过界。
对埃布鲁安的牵制是全方位的,使得他讨伐伦巴第的行动遭到悲惨失败,而反抗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奥斯特拉西亚。
因此埃布鲁安进攻伦巴第的行动遭到了悲惨的失败,而对奥斯特拉西亚的征服也是先顺利后失去。
希尔德里克二世是克洛维二世的长子,可不知为何王位却给了他的弟弟克洛泰尔三世,因此他自然有不满的理由。
所以在贵族的邀请下,希尔德里克二世前往奥斯特拉西亚,顶着教会压力迎娶西格伯特三世的女儿比利希尔德,随后继承奥斯特拉西亚王位,法兰克再次分裂。
此时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叫武尔伐德,他便是最后一个三巨头,武尔伐德与埃布鲁安和厄奇诺尔德那些宫相不同,他与希尔德里克二世的关系更类似于合作。
因此希尔德里克二世是墨洛温王朝后期难得有权力的几个国王,就我猜测的原因,是因为埃布鲁安带来的压力,迫使贵族不得不向埃代表正统的国王让步。
纽斯特里亚兼勃艮第宫相埃布鲁安,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武尔伐德,还有加洛林家族的小丕平,这便是宫相争霸三巨头。
- 第六章:跋扈之人起刀戈
奥斯特拉西亚再次分离后,法兰克暂时维持几年的平静,直到21岁的克洛泰尔三世在673年去世而被打破。
纽斯特里亚兼勃艮第国王克洛泰尔三世没有儿子,因此纽斯特里亚宫相埃布鲁安扶持19岁的提奥德里克三世作为新国王,他克洛维二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克洛泰尔三世的弟弟。
然而前面说过,许多贵族本就对埃布鲁安的集权而不满,因而两个贵族借此机会,以反对提奥德里克三世当国王为口号而发动叛乱,叛军从勃艮第出兵成功击败埃布鲁安,将埃布鲁安与他拥立的提奥德里克三世统统赶进修道院。
这两个贵族是谁呢?一个是厄奇诺尔德的儿子莱德西斯(Leudesius),另一个是第三任阿尔萨斯公爵阿达尔李希(Adalrich),日后哈布斯堡家族号称自己是他的后裔。
阿尔萨斯公国最早可以追溯到596年,词汇大致范围是沃斯河、勃艮第门和特兰朱拉河两岸,由当时奥斯特拉西亚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将阿尔萨斯地区转让给自己的弟弟,勃艮第国王提奥德里克二世,这使得阿尔萨斯与勃艮第王国联系在一起。
随后在623年克洛泰尔二世因为贵族逼迫,不得不提前册封自己儿子达格伯特一世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时,阿尔萨斯仍留在勃艮第法理中,还是在奥斯特拉西亚贵族进一步逼迫下才移交过去。
这里先介绍一下阿尔萨斯公国的情况,毕竟就冲着蛤堡号称的祖先,也得对这个公国多说说。
第一任阿尔萨斯公爵是贡多因(Gundoin),他至少在630年以后便成为阿尔萨斯公爵,对墨洛温王朝的忠诚度相当可疑。
第二任阿尔萨斯公爵是卜尼法斯(Boniface),他能成为阿尔萨斯公爵有赖于他与贡多因和武尔伐德都有亲戚关系,在662年结束统治。
之后的第三任阿尔萨斯公爵便是阿达尔李希,663年至683年统治当地,作为宫相跋扈时代的贵族,阿达尔李希善于投机,他从来没有对自己押宝的人看走眼,这次与莱德西斯一同对埃布鲁安发动叛乱,便是他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押宝。
- 第七章:专横之世舞战旗
繁衍百年的墨洛温王族由于血染高卢四十载,使得克洛泰尔二世统一后,已经自相残杀到只剩下他和他的儿子。
所以当莱德西斯与阿达尔李希将埃布鲁安扶持的提奥德里克三世推翻后,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迎立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希尔德里克二世来当国王。
当隔壁的消息传来时,希尔德里克二世把胸脯拍的砰砰响,同意对面提出来的条件,如遵守《巴黎诏令》,不让宫相终身任职以防出现第二个埃布鲁安等一盖同意,从而得到纽斯特里亚贵族的欢迎。
可在希尔德里克二世真的继承纽斯特里亚王位统一法兰克后,以上承诺全被他当屁放了,作为一个多少有点实权的国王,希尔德里克二世希望重振墨洛温王朝的统治。
莱德西斯推翻埃布鲁安,主要就是想像父亲一样成为宫相,可邀请希尔德里克二世继位后,纽斯特里亚宫相居然没有给他,而是给了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武尔伐德,至此武尔伐德也达成一个成就,他是墨洛温王朝第一个身兼三国宫相的贵族。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当奥斯特拉西亚贵族觉得受到国王压迫时,他们会各种扯后腿搞阴谋,典型代表就是克洛泰尔二世和达格伯特一世。
但纽斯特里亚贵族就不同了,他们比较直接不做作,典型例子就是希尔佩里克一世,而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这个时代的纽斯特里亚贵族更不做作了。
公元675年,一次针对国王的袭击开始了,宫相武尔伐德狼狈逃回自己老巢奥斯特拉西亚以保住性命,但国王就没这么幸运了,除了一个逃到修道院的儿子以外,一个叫博迪洛的贵族将21岁的希尔德里克二世全家杀死,大乱就此开启。
希尔德里克二世死后新国王应该是谁?贵族们对此意见不一,因而展开了激烈的角斗,战场主要分为奥斯特拉西亚与纽斯特里亚两个区域。
纽斯特里亚区域一开始笑的人是莱德西斯,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纽斯特里亚兼勃艮第宫相。
可是这回对国王的人选,莱德西斯已经没有选择,不管他是否有参与进针对国王的弑杀,总之莱德西斯不愿意扶立希尔德里克二世的儿子,那么能成为国王的人选只剩下一个,被埃布鲁安扶立却又被自己赶进修道院中的提奥德里克三世。
提奥德里克三世很快就被纽斯特里亚贵族重新立为国王,但埃布鲁安却也趁着混乱从修道院中杀出,与莱德西斯再次在纽斯特里亚交战。
而在奥斯特拉西亚地区,交战的双方是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武尔伐德,以及终于趁着混乱而起的小丕平,双方围绕着国王人选展开激烈交战。
不知为何武尔伐德也没有扶立希尔德里克二世的儿子成为国王,而是千里迢迢从爱尔兰迎回达格伯特二世作为新国王,他是西格伯特三世的儿子,在19年前被格里莫阿德赶到爱尔兰。
小丕平认为这是自己走上舞台的最好机会,于是他反对武尔伐德拥立的达格伯特二世,自己拉出了一个新旗杆,克洛维三世。
这个克洛维三世是谁呢?不清楚,有说是克洛维二世的儿子,有说是提奥德里克三世的儿子,还有说是克洛泰尔三世的私生子,总之小丕平连家谱都没编好,就把克洛维三世拉出来做傀儡,也真是缺德。
- 第八章:豚奔犬窜小丕平
两个战区中纽斯特里亚最先决出胜负,埃布鲁安成功击败莱德西斯,随后将他刺瞎双眼处死,至于提奥德里克三世则继续尊为国王。
在这过程中,从不押错宝的阿尔萨斯公爵阿达尔李希自然站在胜利者这边,一开始就反水了,为埃布鲁安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重新成为纽斯特里亚宫相后,埃布鲁安将目光瞄准奥斯特拉西亚地区,显然他认为武尔伐德更难对付,于是承认克洛维三世是合法国王,与小丕平结盟共同进攻武尔伐德。
刚刚转投埃布鲁安这里没多久的阿达尔李希再次倒戈,即便他刚刚从国王手中获得修道院,因为阿达尔李希从不押错宝。
战况也正如阿达尔李希所预料的那样,武尔伐德将讨伐自己的联军双双打爆,使得自己扶持的国王达格伯特二世坐稳了王位。
随后埃布鲁安不得不退回纽斯特里亚,小丕平也只能继续回到乡下蛰伏,等待下一次机会,至于那个被扶立的克洛维三世,连什么时候死的都不清楚,总之不见了。
二人的下一次机会很快便到来,29岁的达格伯特二世在679年遇刺身亡,普遍认为这次刺杀是由小丕平与埃布鲁安策划的,而宫相三巨头的武尔伐德也在680年去世,结束了自己二十余年的叱咤风云。
武尔伐德死后,奥斯特拉西亚再也没有能与小丕平匹敌的贵族,于是在贵族的一致支持下,小丕平成为新一任奥斯特拉西亚宫相。
克拉苏死后庞培和凯撒发生了什么,现在就发生在小丕平和埃布鲁安身上,此前一直亲密无间对付武尔伐德的盟友,很快就将刀刃互相指向对方。
克洛维三世早就在几年前去世,此时奥斯特拉西亚根本没有国王,而在小丕平看来让自己成为宫相比选个国王重要多了,所以也没去找个国王,这就给了埃布鲁安机会,他宣称提奥德里克三世是奥斯特拉西亚国王,随即对小丕平发动入侵。
而小丕平的这一举动也又开辟了一个先例,他以宫相职位总览奥斯特拉西亚大权,调集兵马抵御埃布鲁安的进攻,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王只有宫相,对墨洛温的王权又是一次重大打击。
宫相们在本土打成这样,各个边区纷纷割据自立,阿达尔李希也趁着这机会出去凑热闹,普罗旺斯统治者赫克托尔在679年被刺杀,阿达尔李希试图趁机征服普罗旺斯,然而却被击退,一无所获的回到本土。
此时法兰克陷入埃布鲁安与小丕平之间的争霸,作为胜利者风向标的阿达尔李希这次押宝小丕平。
但阿达尔李希那敏锐的嗅觉似乎失误了,小丕平在680年的卢克法奥战役(Lucofao)中,被埃布鲁安打的一败涂地,宛如落水狗一般。
小丕平的平庸父亲安塞尔吉赛尔早就将家族交给长子控制,结果在埃布鲁安的指示下被他的仇人冈德温所杀。此外小丕平还有一个弟弟是拉昂公爵马丁(Martin),在卢克尼奥战役惨败后逃回拉昂固守,被埃布鲁安假意谈判诓出拉昂以后杀害。
父亲没了,弟弟死了,自己在奥斯特拉西亚被埃布鲁安追的豚奔犬窜,似乎一切大局已定,然而我说什么来的,阿达尔李希从不押错宝。
埃布鲁安在681年被人刺杀,由于嫌疑犯太多使得无法确定目标,但总之这让小丕平松了一口气,新任纽斯特里亚宫相沃顿无意继续与小丕平的战争,所以在达成协议以后便从奥斯特拉西亚退军。
当法兰克宫相三巨头都还在的时候,小丕平被武尔伐德和埃布鲁安压得喘不过气来,但随着这两个敌人接连死去,属于小丕平的时代就此到来。
- 第九章:横扫高卢无敌手
埃布鲁安的继任者沃顿(Waratton)远不如他,沃顿甚至连自己儿子吉尔莫(Gistemar)都压不住,吉尔莫以父亲退军是软弱行为做口号,率领贵族在682年将沃顿推翻,自己成为新任宫相。
靠着这种激进口号上任的吉尔莫别无选择,很快就点起兵马杀向奥斯特拉西亚,试图借小丕平人头刷个威望。
或许纽斯特里亚贵族还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觉得小丕平还是那个被武尔伐德和埃布鲁安暴打的渣渣,但显然吉尔莫并非前两者,因而这次反而是他在那慕尔被小丕平打的找不着北。
趁着吉尔莫惨败,沃顿趁机将儿子赶下台,恢复自己的宫相席位,并与小丕平再次和平,而吉尔莫并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于是父子二人继续相亲相爱的作战,直到吉尔莫在684年去世,才为内战画上一个逗号。
沃顿在686年去世,继任者是沃顿的女婿贝夏尔(Berthar),他成为第十一任(第九位)宫相纽斯特里亚兼第十九任(第十八位)勃艮第宫相。
贝夏尔的政治主张倾向吉尔莫,他也发动对奥斯特拉西亚的入侵,试图击败割据于此的小丕平,通过统一法兰克来增强自己威望,为了表明自己才是法兰克正统的代表,国王提奥德里克三世也随军队一同出征。
但是这个贝夏尔眼高手低,他将自己看作是埃布鲁安,实则能力可以与吉尔莫划等号,对小丕平的讨伐自然是千里送人头,在韦芒杜瓦的特尔特里战役(Tertry)被吊打,一时间法兰克贵族惊呼小丕平不可战胜。
这次胜利后小丕平也看穿了对面的虚实,埃布鲁安死后法兰克就没一个能打的,于是乘胜追击反杀到巴黎,逼迫贝夏尔签署城下之盟,承认自己的地位并交出提奥德里克三世。
虽然贝夏尔被迫签署城下之盟,但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在争吵杀死了自己的岳母,以至于害怕的从巴黎逃跑,最后在688年年末或者689年去世。
随后为了吞并沃顿的势力,贝夏尔的遗孀阿斯特鲁有了新丈夫,小丕平的长子香槟公爵德罗戈。
至此挡在小丕平面前的所有阻碍都已消失,他成为继武尔伐德以后第二个身兼三国宫相之人,并加冕为法兰克公爵,将整个法兰克王国视作自己的私产。
提奥德里克三世的摄政权被小丕平抢夺后,也娶了小丕平的妹妹克洛蒂达尔(Clotilda)为妻,但到现在这块招牌已经不是特别有用了,而小丕平对王宫很有兴趣,所以派自己次子格里莫阿德将妹夫一家请出王宫,加洛林家族住了进去。
所以虽然加洛林王朝在近百年后才建立,但是从687年以后,在王宫里住的已经是作为宫相的加洛林家族了,至于被撵出王宫的国王住哪里?这就要看加洛林家族的心情。
最后要提的则是泄愤,毕竟埃布鲁安生前把小丕平追的上蹿下跳,现在小丕平得势,不把他拉出来鞭尸,怎么对得起自己之前的豚奔犬窜?
于是一个叫安索尔德的主教与小丕平心有灵犀,在684年站出来指控埃布鲁安是敌基督,心中只有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小丕平听后深以为然,奖励了安索尔德,还将被埃布鲁安残忍杀害的莱德西斯为圣徒,即圣·莱德西斯。
- 第十章:阿尔萨斯的番外
按理说押宝完小丕平胜利后,阿达尔李希在加洛林家族史中就没有什么事了,但出于对蛤堡的敬仰之心,还是将这位目光如炬之人的结局给讲完。
阿达尔李希在宗教方面的名声,一言以蔽之就是声名狼藉,典型例子就是穆迪尔·格兰德瓦尔(Moutier-Grandval)修道院事件。
这个修道院卷入对上一任阿尔萨斯公爵的叛乱,尽管已经时隔多年,但冲着当地教会的财产,阿达尔李希从废纸堆中捞出这件旧事抓着不放,然后派兵去“镇压叛徒”。
阿达尔李希的军队主要由阿勒曼尼亚人主城,当这批军队走进山谷时,当地教士派出使节请求谈判,愿意用书籍和文物换取阿达尔李希放弃暴力。
然而阿达尔李希不为所动,在袭击穆迪尔·格兰德瓦尔修道院后,在当地大肆掠夺,日耳门(Germanus)和兰道尔(Randoald)两位教士在此过程中被残忍杀害,死后作为殉道者被教会封圣。
或许是孝子行为做的太多,他的女儿奥蒂莉亚(Odilia)天生失明,这让阿达尔李希深感丢了面子,下令将这个辱没家门的女儿给处死,但他的妻子贝斯温达心疼自己的女儿,秘密把奥蒂莉亚送去帕尔马修道院。
奥蒂莉亚在帕尔马修道院隐居时,由于被主教厄哈德涂抹圣油而奇迹般的恢复视力,好心的厄哈德主教想要让父女重归于好,于是将消息通报给阿达尔李希,但仍然被阿达尔李希拒绝,他不愿承认一个在修道院中长大的女儿。
但奥蒂莉亚的一个哥哥可怜自己的妹妹,违背父亲意愿将她带回家,得知消息后愤怒的阿达尔李希用权杖重击这个儿子,结果误杀了儿子。
出于对误杀儿子的愧疚,阿达尔李希勉为其难的接受奥蒂莉亚入住,为女儿在古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的堡垒遗址上修筑修道院,让女儿在这度过余生,奥蒂莉亚死后在1807年被庇护七世册封为阿尔萨斯的守护圣徒。
4 条评论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