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世界历史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

【简略科普】加洛林诸王记·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

第一卷:此身原是罗马人

  • 第一章:起源于阿维尼亚

司马迁这个离刘邦时代并不远的史学家,在《史记》中也只能遗憾地说刘邦的父亲是刘太公,真名叫什么不清楚,但是等到东汉时,已经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说刘太公的真名是刘煓,字执嘉,号显初,现代修的家谱还把刘煓的九代祖宗都搞明白了。

无独有偶,《法兰克人编年史》这部教会编年史,得到希尔德布兰德与他儿子尼伯龙根一世的资助,此人是“铁锤”查理的兄弟,应该对加洛林历史够清楚了吧?然而这本书中却没有对加洛林历史过多的追溯。

但是等到查理曼加冕以后的9世纪初期,那加洛林历史就不得了了,我大加洛林,那乃是正统罗马人的后裔,所以加洛林血统乃是整个古代罕见的直系继承案例。

加洛林家族,用拉丁语来说就是“Karolingi”,得名于“铁锤”查理的查理,因而说他是加洛林家族的缔造者毫不夸张。

加洛林的母系血统,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弗莱威厄斯·阿弗拉纽斯·赛亚里斯(Flavius·Afranius·Syagrius),生卒年为345年至382年。

这位弗莱威厄斯·阿弗拉纽斯·赛亚里斯是出生于里昂的罗马大贵族,他将女儿嫁给费雷罗斯(Ferreolus),这便是加洛林家族父系能追溯到的最远尽头。

这位费雷罗斯也是一名贵族,来自阿维蒂(Aviti)的阿维尼亚家族(Arvernian),他以罗马元老(Roman Senator)的身份当任过高卢保民官(Tribune of Gaul)。

费雷罗斯的儿子叫做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Tonantius·Ferreolus),生卒年为390年至475年,他是高卢长官(prefect),prefect在罗马官职中为由政府任命并非民选的职位,级别低于执政官与保民官,君士坦丁时期设立了4大prefect,此时如何就不知道了。

作为一个生活在5世纪高卢的罗马人贵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一生战功累累,阻止过总督对高卢横征暴敛而得到公众赞誉,还参与过终结阿提拉入侵高卢野心的“沙隆战役”,估计可能还和墨洛温王朝始祖墨洛维在这里碰过面。

(图1.1:沙隆战役)

等西罗马势力退出高卢后,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成为遏制西哥特人继续向高卢扩张的重要人物,他击退了西哥特人对阿尔勒的进攻。

当时间到469年时,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已经年老体衰,于是放下政务转而寄托于宗教生活中直到自己去世。

他的妻子帕帕李安是阿维图斯的侄女,这个阿维图斯在455年至456年成为西罗马皇帝,两人的孩子中,鲁力丘斯(Ruricius)成为泽斯主教,而加洛林的父系祖先,是与他同名的另一个儿子,也叫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

(图1.2:西罗马皇帝阿维图斯)

  • 第二章:从南方到法兰克

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父子的名字完全相同,并且没有X世,所以区分两人的关键在于职位,父亲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后面是长官(prefect),而儿子是议员(senator),这里我以罗马习俗用老小来进行区分。

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出生于公元440年到450年左右,去世年为511年到517年左右,他的妻子是“纳博纳的”英多思提尔(Industria),这位女士是罗马元老弗莱维乌斯·普罗布斯(Flavius Probus)的女儿。

当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活着的时候,西罗马已经对高卢失去了控制,高卢北方被苏瓦松王国和法兰克人所占据,南方则被西哥特王国占据,后来法兰克和阿基坦之间的分野,也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与北方不同,在阿基坦地区罗马遗泽要更多,比如元老院在阿基坦一直到6世纪后期,才在墨洛温王朝的内战中走向衰亡,此前一直在当地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在西哥特治下仍旧是高卢城市的元老。

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与他的父亲不同,他效忠于西哥特人,曾参与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与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在507年所发生的“武勒伊战役”(Vouille)。

(图2.1:武勒伊战役)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战死,西哥特几乎丢掉了整个阿基坦地区,只保留南部小片领土。

随后东哥特“大帝”狄奥多里克出手,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西哥特王国,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则继续留在当地,还被“大帝”狄奥多里克授予Defensor Pedensis的职位。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还是离开了阿基坦,搬迁到北部克洛维一世起家的地区,也就是后来的奥斯特拉西亚,在这里一直待到自己去世。

小托拿提乌斯·费雷罗斯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法泽米乌斯接替叔叔鲁力丘斯成为下一任泽斯主教,大儿子“罗德兹的”费雷罗斯(Ferreolus of Rodez)则投身于世俗贵族工作,将家族传承下去。

“罗德兹的”费雷罗斯在485年出生于纳博纳,死亡时间不详,他曾经当任过纳博纳的元老,后来与父亲一同北上投奔法兰克,为墨洛温王朝的梅斯国王提奥德里克一世效命,以奥斯特拉西亚地区的罗德兹作为采邑。

这位“罗德兹的”费雷罗斯是加洛林家族在奥斯特拉西亚站稳脚跟的开始,从他开始加洛林家族逐渐与法兰克人合流。

“罗德兹的”费雷罗斯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与联姻有关,他的妻子“梅斯的”多达(Doda),是一位里普利安法兰克人酋长的女儿。

依靠着裙带关系,他将自己的次子阿吉洛夫(Agilulf)推举为梅斯(Metz)主教,梅斯教堂这座奥斯特拉西亚最重要的教会之一,成为加洛林家族崛起的关键。

(图2.2:梅斯所在地)

  • 第三章:梅斯教会握冠冕

“罗德兹的”费雷罗斯的长子是安斯博特斯(Ansbertus),被推举为当地的元老,娶比利希尔德(Blithilde)为妻,这个比利希尔德是谁的女儿不清楚,有说是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的私生女,又说是克洛泰尔二世的私生女,总之似乎是来自墨洛温王族。

依靠着自己妻子的关系,虽然安斯博特斯本人事迹不详,但他的儿子可了不得,将加洛林家族(疑似)的辉煌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安斯博特斯弟弟阿吉洛夫的生卒年为537年至601年,590年成为梅斯主教,在601年去世后,本着内举不避亲的原则,让安斯博特斯的长子阿诺尔德(Arnoald)成为新一任梅斯主教。

阿诺尔德生卒年为540年至611年,在601年至611年这十年中担任梅斯主教,梅斯教区在他的领导下,成功成为当时法兰克王国最强大的教会。

(图3:ckhip中阿诺尔德是加洛林家族最早的祖先,生卒年为557年至602年)

在阿诺尔德之前,法兰克王国最重要的主教,是图尔主教格雷戈里(Gregory)与兰斯主教埃吉迪乌斯(Egidius)。

图尔主教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他书写的《法兰克人史》是中世纪早期蛮族地区少数史书之一,也是现代研究早期法兰克人最重要的史料,可惜他本人去世后,图尔没能延续他的辉煌。

至于埃吉迪乌斯所在的兰斯主教,可以说是法兰克最重要的教会之一,他本人也在575年成为国王的三名摄政大臣之一,可因为和摄政太后布伦希尔德发生冲突,卷入刺杀太后的指控中,从而失去了威望与摄政地位。

等到590年时,埃吉迪乌斯又面临新的指控,他涉嫌与纽斯特里亚王国太后弗雷德贡德一同谋杀自己的国王希尔德贝尔特二世,并被查出来接受过几座庄园作为贿赂。

这次风波后,虽然埃吉迪乌斯保留下性命,但权势不复当初,随着兰斯的衰弱和图尔的早夭,阿诺尔德掌控的梅斯成为法兰克王国中势力最强的教会。

在宗教世界依靠阿诺尔德掌握王国最高权力的同时,加洛林家族的政治势力也在突飞猛进,厄奇诺尔德(Erchinoald)是安斯博特斯年纪最小的儿子,使得他和阿诺尔德儿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这位厄奇诺尔德在641年至658年担任纽斯特里亚第三任宫相,被誉为是法兰克最有实力的贵族。


  • 第四章:一统高卢墨洛温

在我们继续说加洛林家族历史之前,先要简单的提及这个时代欧洲的局势,尤其是加洛林家族所在的法兰克王国内部,才能有更深的了解。

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与匈人的挤压,再加上罗马帝国自身的混乱,日尔曼蛮族开启了大迁徙时代,西罗马帝国在大迁徙中被撕碎。

(图4.1:第一次蛮族大迁徙)

自从斯提里科为了守护意大利而将高卢地区的军队调走以后,高卢的安危主要寄托于两个因素,阿勒曼尼亚人的中立与法兰克人的忠诚。

昔日君士坦丁王朝的尤利安诏安了法兰克人后,起码在这个时代,法兰克人确实对得起被诏安的价格,他们一度牵制住蛮族大军,几乎让汪达尔人全军覆没,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让开了通道,蛮族这才涌入高卢。

随后萨利安法兰克人酋长墨洛维的孙子克洛维一世在481年成为酋长,起初他拥有的法兰克王国不过是后来被称作奥斯特拉西亚的地区,经过他一生南征北战以后,确定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奠定了墨洛温王朝的基础。

而其中有趣的一点在于,墨洛温王朝中期形成了三个次级王国,这三个次级王国却以不同形式在克洛维一世便有所存在。

(图4.2:三大次级王国的雏形)

所谓次级王国,实际上是来自于《德意志史》的说法,对于法兰克人贵族来说,这三个王国才是基本盘,其他地方都可以算是后娘养的。

在图4.2中,原本蓝色的领地是克洛维一世起家的地方,即最初的法兰克王国,而在后来,这里也成为三大次级王国中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大致范围。

图4.2中紫色的领地,在克洛维一世统治初期是罗马遗民建立的苏瓦松王国,486年被克洛维一世给吞并,墨洛温王朝中期时这里形成了纽斯特里亚王国的大致范围。

图4.2中绿色的领地,当时是勃艮第人建立的勃艮第王国,一直到克洛维一世死后二十多年才被吞并,日后也成为三大次级王国中的勃艮第王国。

图4.2中南方黄色的领域,是原西哥特王国的领土,在507年的武勒伊战役以后被吞并,这里也成为日后的阿基坦地区,整个高卢除了后来的赛普提尼亚以外,全都被墨洛温王朝所征服。

所以阿基坦虽然领土占到法兰克的将近一半,但他们政治地位却一直处于一种很可悲的情况,而福祸相依的地方在于,这里也保留了更多罗马遗迹,甚至当地一直到6世纪时,大城市中仍然保留着元老院的机构。

在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瓜分了法兰克王国,而他最年幼也是最无耻的儿子克洛泰尔一世,凭借着年纪优势熬死三个哥哥后,成功将法兰克王国再次统一。

克洛泰尔一世年轻时为了吞并兄长克洛多梅尔的领土,将两个侄子亲手杀死,到了晚年也被自己的儿子勒姆背叛,将叛乱平定后,怒不可遏的他将勒姆及其妻儿统统杀死,随后扔进屋里焚烧。

(图4.3:描绘克洛泰尔一世将自己两个侄子残忍杀死的图画)

或许是对克洛泰尔一世年轻时为了吞并死去哥哥财产而将两个侄子给亲手杀死的报应,他晚年时当平定勒姆叛乱时,怒不可遏的克洛泰尔一世将勒姆以及勒姆妻子孩子统统杀死,随后扔进屋子里焚烧。

发泄完愤怒后,克洛泰尔一世似乎感觉到后悔,于是前往圣马丁墓忏悔,不到一年后便去世,法兰克再次四分。


  • 第五章:同室操戈四十载

克洛泰尔一世去世以后,他的四个儿子瓜分了法兰克王国,这四个王子的母亲是来自姐妹,图林根公主英格尔与阿贡德,她们都是图林根国王巴德里克的女儿。

除了这一对姐妹花以外,克洛泰尔一世还有不少妻子,比如巴德里克哥哥博塔查尔的女儿拉德贡,不过拉德贡与克洛泰尔一世没有子嗣,并且随着克洛泰尔一世对图林根王族斩草除根而关系彻底闹僵,值得一提的是拉德贡是剑桥的守护圣徒。

(图5.1:剑桥的守护圣徒拉德贡)

瓜分法兰克王国的四个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是阿贡德孩子中唯一成为国王的,纽斯特里亚王国的概念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形成。

剩下三个国王都是阿贡德姐姐英格尔所生,其中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概念在西格伯特一世统治时期形成,勃艮第王国则是在贡特朗时期形成。

最后一个国王是克洛泰尔一世的长子,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事实上在瓜分领土他的领土是最多的,可惜他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最早去世,所以影响是4个国王中最小的,不过有说法安斯博特斯的妻子比利希尔德正是他的私生女。

(图5.2:587年时的法兰克地图)

除去早夭的查理贝尔特一世外,血腥的同室操戈没过多久,便降临在剩下的三个国王身上。

首先是西格伯特一世与希尔佩里克一世之间的混战,随后西格伯特三世在575年被弟弟刺杀,希尔佩里克一世也没笑多久就在584年被刺杀——不过他仇家满天下导致嫌疑犯太多,很难说是谁做的。

西格伯特一世遇刺后,他5岁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继承王位,由太后布伦希尔德摄政。

而希尔佩里克一世遇刺后继承人就出现了,他的第三任王后是侍女出生的弗雷德贡德,在心狠手辣的坑害前王后以后,又把前王后的孩子一起送去见幕后,而她自己的孩子却多死于高卢大瘟疫中,此时只有一个刚刚出生还没受洗的婴儿。

甚至就是这个婴儿,还被不少人认为不是希尔佩里克一世的孩子,导致弗雷德贡德不得不抱着王子逃跑,最后还是贡特朗出手帮助,才让这个孩子继承王位并受洗,即克洛泰尔二世。

但这份关系没能一直保持下去,绝嗣的贡特朗在592年去世后,最终选择将王位传给希尔德贝尔特二世,使得他得到了法兰克王国大部分的领土,颇有再次统一法兰克的可能。


  • 第六章:王族互杀不停休

当22岁的希尔德贝尔特二世在592年继承贡特朗的勃艮第王国时,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他试图进军纽斯特里亚王国以统一法兰克,结果他在595年就不明不白的死了,纽斯特里亚就此逃过一劫。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死后,勃艮第王国由他的长子提奥德里克二世继承,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由他的次子提奥德贝尔特二世继承,尽管太皇太后布伦希尔德试图说服兄弟二人团结一致先消灭纽斯特里亚,但是兄弟二人显然认为对方才是最大的敌人。

经过无效的说服以后,布伦希尔德最终和提奥德贝尔特二世闹翻,于是到提奥德里克二世的宫廷中,在612年击败提奥德贝尔特二世,经过布伦希尔德的教唆,提奥德里克二世将提奥德贝尔特二世和他的儿子们屠戮一空,以确保自己是唯一的继承者。

杀死提奥德贝尔特二世后,25岁的提奥德里克二世统一了父亲的领土,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他试图进军纽斯特里亚王国以统一法兰克,结果他在613年就不明不白的死了,纽斯特里亚就此逃过一劫。

孙子突然死亡后,布伦希尔德再次出来摄政统治法兰克,不知为何提奥德里克二世没有结婚,只留下一堆私生子,于是布伦希尔德便扶持年纪最大西格伯特成为新的国王,即西格伯特二世。

就在提奥德里克二世尸骨未凉之时,宫廷中四个贵族联手发动政变,他们的理由是要迎立克洛泰尔二世作为西格伯特二世的摄政。

政变发生后,布伦希尔德带着西格伯特二世逃亡,然而却在今日瑞士一个叫做纳沙泰尔的湖边被逮捕,随后被贵族引渡给克洛泰尔二世。

克洛泰尔二世接受邀请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和勃艮第的摄政后,当即就把自己12岁的侄孙西格伯特二世给暗杀,让自己成为墨洛温王朝唯一的国王。

西格伯特二世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同族,所以使得还算干净利落,但布伦希尔德就不同了,她从克洛泰尔二世母亲弗雷德贡德开始就斗了十多年,还杀掉了克洛泰尔二世的儿子墨洛维,再说了总得有人给西格伯特二世的死背锅。

于是复仇的时候到了,克洛泰尔二世组织了一场对布伦希尔德的公审,审判中宣称这个恶毒的女人谋杀了许多王族,搞笑的是西格伯特二世也名列其中,看起来这些年死亡的墨洛温王族全都是布伦希尔德杀得。

既然她是一个罪恶深重的女人,那自然就要受到罪恶深重的惩罚,于是70岁的西哥特公主布伦希尔德被挂在木杆上整整3天,才被放下来四马分尸,死后尸体被焚烧一空。

(图6:惨死的布伦希尔德)

为什么我要这么详细介绍这件事呢?西方也有四马分尸这种刑罚让我感到很好奇只是一点,更重要的在于,四个发动政变的贵族中,就有阿诺尔德的儿子。


  • 第七章:一封诏令懒王近

发动政变驱除布伦希尔德使得克洛泰尔二世得以一统法兰克的四名贵族,分别是沃纳查尔、拉多、兰登家族的老丕平,以及加洛林家族的阿努尔夫。

前面提到过,安斯博特斯的长子阿诺尔德继承叔叔梅斯主教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后代,生卒年为582年至640年的阿努尔夫(Arnulf)便是阿诺尔德的儿子,而这位阿努尔夫也是加洛林家族第一位可信的祖先。

加洛林家族是来自于奥斯特拉西亚的家族,因而阿努尔夫在少年时在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的王宫中接受学习教导,希尔德贝尔特二世后来因为祖母而被杀了全家,因而也能理解这是阿努尔夫参与政变的原因之一。

成年以后,阿努尔夫为希尔德贝尔特二世的王宫提供了卓越的服务,他既擅长军事又擅长管理,可以说是全能型人才,据说6个省份都被他招呼的井井有条,所以被册封为斯海德尔(scheldt)公爵。

(图7:阿努尔夫壁画像)

阿努尔夫在596年娶多达为妻,二人的长子“梅斯的”克罗杜夫继承了梅斯教会,在657年至697年就任梅斯主教,次子则是安塞尔吉赛尔(Ansegisel),他便是小丕平的父亲,“铁锤”查理的祖父。

在参与政变的4个贵族中,与阿努尔夫关系最亲密的无疑是老丕平,因为双方是儿女亲家,老丕平的女儿白嘉嫁给了安塞尔吉赛尔。

剩下两个贵族,一个是拉多,他虽然现在名声不显且资料不多,但显然在当时并非是什么可以轻视的角色,否则也不会参与到政变中。

沃纳查尔同样如此,甚至是四个政变贵族中地位最高的一个,他从596年开始就作为提奥德里克二世的摄政,小国王就是他教导出来的。

所以当提奥德里克二世在612年吞并奥斯特拉西亚后,任命沃纳查尔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然而现在沃纳查尔却这样对待他的儿子。

既然克洛泰尔二世可以夺取王位是靠着贵族的支持,那么自然就应该有所补偿,因而《巴黎诏书》在614年10月18日闪亮登场。

总共有27条条款《巴黎诏书》是墨洛温王朝最重要的诏书之一,是法兰克封建君主制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墨洛温王朝中国王自己发布的,最后一则涉及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与宗教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这个诏书以后,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就逐步走向所谓的懒王,其实按照法兰克的标准,汉献帝也可以叫做懒王。

很多对中世纪一知半解的人通常会有个来自《查理大帝传》的固有印象,墨洛温王朝是因为懒王导致权力被宫相夺取,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墨洛温王族是因为权力被宫相夺取,才不得不成了懒王。

《巴黎诏书》最重要的内容,是第11则条款,这一则条款明确规定,一个行政地区的长官,也就是伯爵,只能由君主在当地贵族中挑选并任命,国王不可以委任自己的官员过去统治。

我认为《巴黎诏书》的这一条条款是四十年内战阴魂带来的回响,尽管内战已经结束,但是趁内战而崛起的军事贵族们却不愿意就此退出舞台,通过这一条款开始将自己对地方的控制权合法化。

通过这一条款,贵族开始逐渐走上舞台,体现在之后历史中的事件,就是此前墨洛温王朝历史中几乎只是个配角的贵族,在这之后于王国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始可以左右王国的局势。

当然,克洛泰尔二世以及他的儿子达格伯特一世时代,问题还不是特别严重,父子二人勉强还能控制着部分权力,但在这两位最后的实权王去世后,懒王的时代就真正到来。


  • 第八章:阿努尔夫的传说

据说阿努尔夫后来为自己卷入墨洛温王族仇杀而感到不安,于是他去默兹河的一座桥上,将象征主教的戒指给摘下来并扔进河内,随即向上帝祈祷许诺,如果戒指回到他的手上,就代表上帝赦免了他的罪过。

(图8:hip中的阿努尔夫)

这枚戒指在628年被一个渔夫找到,他从自己在默兹河里捕捞出来的鱼肚子里发现,于是将戒指带到阿努尔夫面前。

看到戒指以后,阿努尔夫认为这是上帝的预兆,便立即辞去梅斯主教的职务,并在余生中隐居,以此来报答上帝的神迹。

但在他辞职之时,王宫地下室突然发生了火灾,并迅速蔓延到整座城市,见此阿努尔夫勇敢的站出来与市民一同灭火,并在大火前发出“如果上帝真的要我被烧死,那我情愿死在他手中”,说罢画了个十字架。

说来也怪,在一个十字架画完以后,凶猛的大火顿时退去,这让周围市民认定阿努尔夫是被上帝庇护的虔诚信徒。

隐居的阿努尔夫在642年7月去世,尽管这是炎炎夏季,但梅斯教区的民众仍自发聚集起来去祭奠这位圣徒。

前行路漫漫,很快民众就变得又渴又累,甚至有直接趴在地上睡觉的,见此一些人打算放弃。

在此时一个叫杜克·诺托的信徒长出来说道:“只要我们认真虔诚的祈祷,受祝福的阿努尔夫会把我们缺少的一切带来。”话音未落,朝圣者的水带就被补满,随后的旅途非常顺利。

以上是与阿努尔夫有关的三个传说,对于这些传说大家看看当个乐就行了,而阿努尔夫说完这些传说,也就没啥内容了。


  • 第九章:话回往昔探宫相

阿努尔夫的故事大体已经结束,但不要忘了他还有个年纪相当的小叔叔厄奇诺尔德,而在介绍他的故事前,我们必须先提一个官职,“宫相”(mayor of the palace),因为真正让加洛林家族掌控法兰克的阶梯就是这个宫相。

“宫相”起源于奥斯特拉西亚,由第二代梅斯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设立的,他克洛泰尔一世的孙子,相当有能力的国王,除了短命以外没有其他可以抨击的地方。

(图9:提奥德贝尔特一世货币)

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做了许多革新,比如从阿基坦招来罗马遗民帕尔特尼乌斯,对自己的梅斯王国进行罗马式的税制改革,还任命设帕米修斯成为第一任宫相辅助国王。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宫相是国王的协助者,因此当45岁的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去世以后,帕尔特尼乌斯就被法兰克人贵族杀掉,帕米修斯虽然被主教护送藏到特里尔的教堂中,却仍最终被石头活活砸死在教堂里,由此可见宫相这一职务确实相当成功。

宫相随着帕米修斯被砸死而暂时取消,一直到19年后的567年才被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恢复,第二任宫相名叫狗狗(gogo)。

567年是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去世的年份,因此我猜测西格伯特一世恢复设立宫相的目的,在于辅佐他统治骤然增大的领土。

随后,宫相被狗狗当任12年,被旺达勒努斯当任19年,被贡达夫当任12年的统治,就到了612年,这一年奥斯特拉西亚被勃艮第国王提奥德里克二世征服,随后任命自己的导师沃纳查尔成为第五任宫相,而结局我们已经说过了。

第二个设立宫相的国家是勃艮第王国,由提奥德贝尔特二世在596年设立,第一任勃艮第宫相是沃纳查尔一世,注意此人与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沃纳查尔不是一个人。

沃纳查尔一世仅在位3年便下台,随后因为不明原因导致勃艮第宫相被空缺4年,这体现出宫相职位在勃艮第的不稳定。

博索尔德在603年成为第二任勃艮第宫相,但博索尔德在604年就被布伦希尔德设计害死,随后布伦希尔德安排自己的疑似情人普罗塔蒂斯接替宫相,他在606年被阿勒曼尼亚公爵杀死,第四任宫相克劳迪斯连在位时间都无法确定。

纽斯特里亚王国宫相设立也很早,早在希尔佩里克一世时代就有一个叫兰德里克的贵族实际上起到宫相作用,但并没有形成像奥斯特拉西亚那样的成熟制度。

等到纽斯特里亚出现成熟的宫相,是要到克洛泰尔二世613年统一法兰克以后,他任命兰德里克的弟弟冈多兰成为第一任宫相。

所以大家到现在可以看出,法兰克的三个次级王国各有一个宫相,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人身兼三国宫相呢?有的,“铁锤”查理就是最后一个。


  • 第十章:关系良好老丕平

如果问法兰克王国再次统一以后,什么位置是最吸引人的呢?毫无疑问是宫相,因而可以通过宫相变动的情况,来管中窥豹的刺探当时政治局势。

在613年的政变后,除了名字所有消息一概不知的勃艮第宫相克劳迪斯被克洛泰尔二世撤职,随后四大功臣中的拉多取而代之,沃纳查尔则继续担任奥斯特拉西亚宫相。

这么看起来,克洛泰尔二世似乎很信赖这些拥立自己的功臣,然而其实并非如此,阿努尔夫和老丕平这两位亲家都没有受到拉多那样的赏赐。

阿努尔夫前面已经说过了,他继续担任一些年的梅斯主教后也离职了,他儿子要过好多年才重新拿到这个席位,但阿努尔夫的情况还算好的,老丕平那里几乎可以说是把歧视卸载了脸上。

613年的时候,沃纳查尔作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不能动,可以理解;勃艮第宫相奖励给功臣拉多,可以理解;纽斯特里亚宫相给了冈多兰,这是克洛泰尔二世的亲信,所以也可以理解,但之后就不能理解了。

拉多在617年去世,勃艮第宫相位置不是空出来了吗?总该轮到老丕平了吧?然而没有,克洛泰尔二世让沃纳查尔从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位置上卸任去当任勃艮第宫相,为了与勃艮第第一任宫相沃纳查尔区分,这个沃纳查尔又叫沃纳查尔二世。

既然沃纳查尔二世被调走,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位置空出来了,那总该轮到老丕平了吧?然而没有,克洛泰尔二世将休提拔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这个休是谁?资料缺乏。

你把一个资料缺乏的人提拔为宫相都不选老丕平,这让他怎么想?所以随后奥斯特拉西亚就传来反对国王的声音,说奥斯特拉西亚要有自己的国王,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分裂,这样吧,把达格伯特王子调过来当国王如何?

克洛泰尔二世闹不过当地贵族,只能在623年将自己18岁的长子达格伯特一世提前立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达格伯特一世成为国王以后,休便不是宫相了,那么新任宫相是谁呢?老丕平本人不客气的当任了,你说老丕平有没有参与闹国王的事呢?不知道,而他成为宫相后,亲家阿努尔夫很快也成为宫廷顾问,可谓鸡犬升天。

(图10:老丕平雕像,位于比利时)

按照现有史料显示,老丕平就任宫相期间将奥斯特拉西亚治理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与达格伯特一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即便某些有心人不断捣鬼,都没能损害两人真挚的友谊,真可谓主圣臣贤一派和谐。

克洛泰尔二世在629年去世,达格伯特一世继承了父亲的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重新统一法兰克。

统一后达格伯特一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老丕平宫相职位给撸掉并不再设立,使得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职位空悬。

有些编年史作者对此感到相当惊愕,双方关系不是挺好的吗怎么突然罢免对方职务?我寻思应该是达格伯特一世充分感受到老丕平的友谊,所以体谅他年老体衰,让他回家去养老吧?

编辑于 2020-01-26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10 条评论

  • Waon Winwhoo2 个月前

    英多思提尔(Industria)

    ==

    这位女士看来是个工业党。

  • 雪拉比2 个月前
    这个内容都在墨洛温家族传里面讲过了。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雪拉比2 个月前

    是啊,所以我写前面写的比较顺畅

  • 朱朱2 个月前
    即位后就把老丕平撸了,看来君臣非常和谐
  • Ophanim1 个月前
    4.2图里红色部分是那个?好像没看到说明[赞同]
  • 虚无行者 (作者) 回复Ophanim1 个月前

    阿勒曼尼亚人,我打漏了

  • Ophanim回复虚无行者 (作者) 1 个月前
    Soga
想来知乎工作?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