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中海三国志——亚历山大大帝继业者们的故事
引言
真实历史往往比小说还精彩。对于文化昌明的希腊,伟大光荣的罗马,很多朋友都是耳熟能详。但对于它们之间的历史,往往并不很了解,一般书上也就一笔带过。其实从亚历山大去世的前323年,到罗马征服希腊本土的前146年(也有人认为到托勒密灭亡的前30年),一般称作希腊化时代。这一时代受到的关注比较少,但却是西方世界主导权从希腊向罗马过渡的时期。最近对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继业者国家感兴趣。就动手查了一下,发现几乎没有完整的中文资料,但是确实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于是简单写写,让后来者有个基本框架。我并非历史专业,也并非专研某个领域的深度爱好者,因此写的比较浅显,也肯定会有错漏。
帝国分裂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大帝踩在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尸体上征服了广袤的土地,最东边到达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然而在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他英年早逝。因为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在他死后,部将们争权夺利,爆发了多次内乱,瓜分了庞大的帝国。这些人们被称作继业者,英文Diadochi,拉丁文Diadochus,来源于希腊语Διάδοχοι,即继承人。我们要讲的,正是继业者们的故事。
亚历山大死后,以墨勒阿革洛斯(Meleager)为首的步兵派将领,拥立亚历山大同父异母的智障哥哥阿里达乌斯(Arrhidaeus)为王,是为腓力三世(Philip III),他们试图控制傀儡皇帝,掌握帝国实权。而亚历山大的左右手、伙伴骑兵统帅佩尔狄卡斯(Perdiccas)发动政变,干掉了步兵派将领,夺取政权成为帝国摄政。为了安抚人心争取支持,他通过巴比伦分封协议(Partition of Babylon)把各将领封为行省总督
第一次继业者战争
但大体上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佩尔狄卡斯迎娶亚历山大的妹妹,长公主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导致众将领不满,认为他是想自立为王,于是联合起来密谋对付佩尔狄卡斯。这些人包括控制希腊、马其顿本土的前后两任帝国欧洲统帅安提帕特(Antipater)和克拉特鲁斯(Craterus)、色雷斯统帅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埃及总督托勒密(Ptolemy)、巴比伦总督阿昌(Archon )、卡里亚总督阿桑德(Asander)、吕底亚总督米南德(Menander )、大弗里吉亚、庞非利亚、吕基亚总督安提柯(Antigonus )等等。看地图就知道,基本上整个帝国西部都反了。
正逢此时佩尔狄卡斯将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体从帝国首都巴比伦送往马其顿本土历代国王安息处安葬。在经过叙利亚的时候,埃及总督托勒密出兵夺取了亚历山大的遗体,并运往埃及,想借此宣示自己的正统性。佩尔狄卡斯出兵埃及,但是却战事不利,试图渡过尼罗河时数次被托勒密击败,他麾下的将领:米底总督培松(Peithon)、银盾兵统帅安提贞尼斯(Antigenes)、伙伴骑兵统帅塞琉古(Seleucus)共同密谋,刺杀了佩尔狄卡斯,与托勒密议和。
接着继业者们在特里帕拉迪苏斯召开会议,重新达成了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Partition of Triparadisus)。安提帕特成为新任帝国摄政,塞琉古成为巴比伦总督,安提贞尼斯成为埃兰总督,帝国政局重新洗牌。
以上史称第一次继业者战争,这时是公元前320年,亚历山大死后3年
第二次继业者战争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78岁的帝国摄政安提帕特就去世了,他任命部下波利伯孔(Polyperchon)继承自己帝国摄政之位,引起了儿子卡山德(Cassander)的不满。卡山德起兵并得到了安提柯和托勒密的支持,培松、塞琉古也加入了这一方。而波利伯孔则与佩尔狄卡斯的遗党欧迈尼斯(Eumenes)结盟,帝国东部的总督们,包括安提贞尼斯也加入了这一方。
双方在希腊、马其顿、小亚细亚等地大战。最后,西线战场的卡山德将波利伯孔击败,后者出逃伯罗奔尼撒,而东线欧迈尼斯和安提贞尼斯虽然屡次获胜,但在伽比埃奈战役(Battle of Gabiene)遭受麾下银盾兵背叛,被安提柯俘杀。
以上就是第二次继业者战争,这次战争结束后,安提柯成为最大的赢家,控制了几乎整个帝国亚洲部分,并除去了可能成为威胁的培松,塞琉古被迫出逃投奔托勒密。这时是公元前316年,亚历山大死后7年。
第三次继业者战争
安提柯的势力急剧膨胀,并且作风霸道,迫使从前的盟友卡山德、托勒密、塞硫古、利西马科斯联合起来,而安提柯则与从前的敌人,战败出逃的波利伯孔联手,进军希腊、马其顿。在南线,埃及总督托勒密进军叙利亚,击败了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Demetrius)。更糟糕的是,在东线,得到托勒密援助,重返巴比伦的塞琉古迅速崛起,趁机夺取了大部分东部行省。一时间,安提柯面临着四面围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齐宣王。
而此时,卡山德、利西马科斯、托勒密也战事不利,安提柯正好与他们议和,专心对付塞硫古。安提柯与德米特里先后进军巴比伦,但都未能取胜,于是只好与塞硫古议和,。
这就是第三次继业者战争,这次战后,帝国格局如图所示。因为卡山德先后杀害了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儿,也就是帝国名义上的皇帝、太后、太皇太后,因此可以视作帝国彻底灭亡,列国纷争的时代到来。此时是公元前310年,亚历山大死后13年。显然,这次战争并未分出胜负,仅仅是中场休息而已。
第四次继业者战争
托勒密一直在塞浦路斯岛等地,从海上不断骚扰安提柯,缓过气来的安提柯重整旗鼓,派德米特里先后击败卡山德、托勒密,攻占了雅典和塞浦路斯。安提柯父子优秀的军事才能让势力再度扩张。相应的,反安提柯联盟也再次组建起来,但安提柯实力雄厚,卡山德、利西马科斯、托勒密都不是对手,战争中仍然落于下风。
此时塞琉古在做什么呢?远在东方和印度人打仗!当时印度的旃陀罗笈多起兵,反抗希腊人的统治,建立了孔雀王朝。塞硫古与旃陀罗笈多交战,双方各自宣称胜利,议和并缔结了同盟。据记载,塞琉古从印度获得了500头战象。
公元前301年,塞琉古率军赶往西方支援盟友们,双方动员总兵力16万,在伊普苏斯展开大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普苏斯战役(Battle of Ipsus)。
联军共出动大约64000步兵、15,000名骑兵、400多头战象、100多辆卷镰战车;而安提柯方面则有70,000步兵、10,000名骑兵和75头战象。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安提柯军质量占优,但得益于赛琉古从东方带回来的印度战象和波斯卷镰战车,使得联军有科技优势。
战役开始,双方重步兵方阵交战,德米特里率安提柯军骑兵冲击联军侧翼,试图包抄。但是这正中圈套,联军骑兵统帅塞琉古之子安条克(Antiochus)佯退(也可能真的败退,记载不清),德米特里穷追不舍。而塞琉古的战象截住了他的归路,战马畏惧大象,无法赶回战场,安提柯军的骑兵和步兵被截断联系,最终导致了惨重的后果。
在左翼截住了安提柯骑兵的同时,联军趁机从右翼出动弓骑兵。众所周知,马其顿长枪方阵优点是正面刚猛,无坚不摧,缺点是笨拙、机动力差,怕侧后方攻击和弓箭。在弓骑兵的袭扰下,安提柯军士气逐渐崩溃,而骑兵一直不能赶回战场。直到安提柯战死,全军溃败,德米特里只好带残兵逃走。
伊普苏斯战役是整个继业者战争的高潮,相当于赤壁之战的地位,此战结束后,天下大势基本确定。参战的卡山德、利马西科斯、塞琉古三家忙着瓜分小亚细亚,并未对逃走的德米特里赶尽杀绝。德米特里仍然控制着雅典、伯罗奔尼撒和一些爱琴海岛屿。双方和谈,德米特里将妻弟皮洛士(Pyrrhus,没错,就是你知道的那个皮洛士)送往托勒密处为人质。托勒密虽未参加此战,也占领了腓尼基、巴勒斯坦等地,这些是合约中属于塞硫古的领土。但因为托勒密曾经收留赛琉古,赛琉古念及恩情并未追究。
这就是第四次继业者战争,此时是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死后22年。
卷土重来
希腊世界又维持了2年多的和平,直到前298年卡山德去世,卡山德的两个儿子安提帕特一世和亚历山大五世兄弟阋墙,安提帕特一世失败后居然向父亲的死敌德米特里和皮洛士求援,给了德米特里东山再起的机会。德米特里趁机出兵,安提帕特一世和亚历山大五世根本不是对手,先后被杀,马其顿落入了德米特里的囊中。
德米特里登上马其顿王座后,扩军备战,准备夺回父亲安提柯的领土。于是反安提柯同盟再次形成,他们说动皮洛士叛变姐夫,距离最近的利西马科斯德则从色雷斯入侵。德米特里让儿子——也叫安提柯,留守希腊本土,自己率军从海上进攻小亚细亚,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最终被塞琉古击败俘虏。塞琉古将他软禁起来,直到数年后去世。在欧洲,利马西科斯与皮洛士反目,夺取了整个马其顿。
这一年是公元前285年,亚历山大死后38年。
宫廷权谋
公元前285年,奋战几十年的英雄们日渐老去,这一年托勒密已经82岁,利马西科斯76岁,塞琉古73岁。三国鼎立的格局也逐渐稳固下来,于是都开始着手安排继承人问题。然而,就像历史上很多其他统治者一样,他们的家庭生活都很复杂,很容易在继承人问题上栽跟头。
托勒密废长立幼,立了宠妃贝勒尼基(Berenice)的幼子托勒密二世,而前帝国摄政安提帕特的女儿欧律狄刻(Eurydice)所生的兄长托勒密·克劳诺斯(Ptolemy Keraunos)被迫出逃,投奔利马西科斯。
而埃及的贝勒尼基派和欧律狄刻派的斗争居然也蔓延到马其顿和色雷斯,利马西科斯此时的王后阿尔西诺伊二世(Arsinoe II),正是贝勒尼基的女儿,托勒密二世的姐姐!而利马西科斯的儿子,本该顺理成章的继承人阿加托克利斯(Agathocles)却正是前帝国摄政安提帕特另一个女儿妮卡亚(Nicaea)所生,而且他娶的妻子,正是埃及姨妈欧律狄刻的女儿,自己的表姐吕珊德拉(Lysandra)!
本来就如此混乱的家庭关系,现在又加上一个托勒密·克劳诺斯,导致双方才在埃及斗完,又在马其顿继续斗了起来。
阿尔西诺伊二世挑拨父子关系,诬告阿加托克利斯谋反,导致阿加托克利斯被父亲利马西科斯处死。如今托勒密和利马西科斯两家都被贝勒尼基派控制,吕珊德拉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塞琉古。
公元前281年,塞琉古出兵干涉。这一年,利马西科斯和塞琉古都已年迈,两位老朋友终于兵戈相见。利马西科斯的做法激起民愤,不得人心,很快在库鲁佩迪安战役(Battle of Corupedium)中败亡,他的遗体被一条忠犬看守着,几天后被找到,并被塞硫古送还。
而塞琉古今年已经77岁了,他将帝国的亚洲领土委托给儿子安条克,而自己准备渡海前往马其顿,回到故乡,以马其顿国王的身份安享晚年。
但他还没来及享受胜利的果实,就被托勒密·克劳诺斯刺杀,一代豪杰光辉的人生就此谢幕。
加上托勒密在公元前283年病逝,两年间,执掌天下的三位英雄相继离世。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这一年是公元前281年,距离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已经42年。
尾声:新时代
托勒密·克劳诺斯当上了马其顿国王,但仅仅2年,就亡于入侵的凯尔特高卢人,这些凯尔特高卢人后来入侵小亚细亚,定居在加拉太。在凯尔特高卢人的肆虐中,德米特里的儿子,本来占据希腊的安提柯乘乱而起,击败入侵的蛮族,于公元前276年入主马其顿,成为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二世。
此时已是伊庇鲁斯国王的皮洛士,远征西西里与意大利归来,又与斯巴达、马其顿敌对,虽然一度击败安提柯二世,但在公元前272年和伯罗奔尼撒的战争中意外身亡,年仅47岁,从此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再无有力的挑战者。
托勒密二世成为埃及国王(法老),娶了逃回国的亲姐姐阿尔西诺伊二世,他在位期间,巩固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统治,兴建水利,重视学术,出兵收复昔兰尼加,干涉希腊、马其顿,与塞硫古争夺叙利亚,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安条克继承塞琉古王位,史称安条克一世,他即位后,在广袤的东方领土上勘察地理,新建城市,与印度孔雀王朝发展和平外交,在希腊化时代中有所贡献。在军事上,小亚细亚、叙利亚接连的反叛,加拉太人的入侵,还有和帕加马和托勒密的战争,让帝国四面受敌,版图缩水。虽然安条克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东征西讨,取得了一连串胜利,维持住了帝国核心领土。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塞琉古帝国中央的位置和广阔的领土在当时都是致命的缺陷,注定要四面受敌。在他死后,东方的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等地区先后独立,恢复帝国疆域则要等到他的曾孙安条克三世(大帝)了。
安提帕特、卡山德、托勒密、塞琉古、利西马科斯的同盟,安提柯、德米特里、安提柯二世祖孙三代,还有皮洛士,甚至佩尔狄卡斯、欧迈尼斯,这个时代可谓群雄逐鹿、英雄辈出。他们继承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光荣与梦想,交织成一部新的英雄史诗
无论如何,继业者们主导的时代都将过去。在东方,帕提亚人将会崛起,建立起安息帝国,他们的帕提亚战术独步天下,流誉至今;在西方,则要开启另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主角就是皮洛士远征时碰到的对手,罗马人和迦太基人,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激烈碰撞将会点燃整个西地中海的海面,飞扬起阿尔卑斯山的雪,留下一连串的英雄传奇。
不过,那都是下一个时代的故事了
参考资料:
wikipedia相关词条
《帝国的终结》[法]帕特里斯·格尼费
Youtube Kings&Generals纪录片频道
Talessman's Atlas-World History Maps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题图来源:Alexander the Great
禁止转载
7 条评论
写的条理很清楚 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