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帮有点名头的团队,哪个敢放话说自己一年保证能出一个产品?可Illusion就做到了一年三个甚至五个。那它做的到底是什么,也就不用多说了吧?
Illusion的《VR女友》前几天正式发售,带量好汉们欣喜若狂。我们也看到了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评测:有人高呼神作,有人觉得是垃圾……其实两者都没错。
当我们在谈论H-Game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要么是H,要么是Game,就看你谈论其中哪一部分。很显然,觉得是神作的,针对的是H的部分(虽然这部分做得其实也并不好);觉得是垃圾的,针对是Game的部分,那确实称不上是个成功的3D游戏。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你只谈论H,或你只谈论Game,实际上都只是从单一角度去观察,未能得其大略。在这里我不是要吃祝佳音的瘪,写起文来他是把好手,再加上搞了十几年游戏工作,我不信他看不出游戏好坏——但他吃亏就吃亏在毛游戏玩得少。再加上年纪确实也有点大了,不像十八岁小青年上来先点右键(长按右键3秒进入临战状态,人工少女3的设定)。反过来说另一篇评测,全文洋溢着一种“我好兴奋啊!”的莫大欢喜,可以想像作者全身有无名乳白色斗气萦绕,百分之九十五的精液都水逆上行到了脑部,左腿右边右腿左边有一片黑森林里的那棵参天巨树瑟瑟发抖——那你还指望看到什么正经评价?
要想全面地评价H-Game是不容易的,因为绝大多数H-Game做得就不全面。市面上的H-Game可以分三类,AVG、同人RPG和“其他”:AVG就是那种你的键盘必须有Ctrl键不然没法玩的,同人RPG就是那种你的机器必须有RPGMaker不然没法玩的,这两类在我看来都是垃圾。在“其他”类里又五花八门地分为许多类型,SLG、ACT、STG,或者是Flash小游戏等等(比如OZ系列,出了快30部了,30部的女主好似一个妈生的)。
关于ACG和同人RPG都是垃圾,我知道这个说法肯定有人不同意,打算告诉我xx和xx是经典——那是你玩得不够多。H-Game我玩了20年,早就脱离图片、内容,上升到“形式”的高度去看问题了。
比如1996年的时候我玩《魔石英雄传II》,那就是个西式RPG;玩《龙骑士4》,那就是个日式RPG;玩《妖塔2189》,那就是个分支AVG;玩《梦见坡》,那就是个NVL……在“内容”上,后来的游戏肯定有它自己的独特(精彩)设定;但在“形式”上,我看不出太多比20年前强的地方,那我又何必多看?何况现在的同人RPG限于资源素材版权等等,在美术方面大致也就等于1998年时的水平,在玩法方面大致没有脱离传统的打怪升级路线,那不就是个毛版仙剑奇侠传一代?我又不是没看过赵灵儿洗澡。
情况是这样的。日本人做游戏——日本人做毛游戏,还在走单机时代的路子,卖拷贝。就算是最经典的作品,一套卖个1万日元左右也算是了不起了。一般点的AVG,一套大概也就3000~4000日元,甚至更低。而这毛游戏虽然在日本卖不犯法但你标了是毛游戏那面向的人群就肯定有严格限制,渠道什么的也不给你带量,最终结果是销量一般都不高:比如Rance系列,R5(《鬼畜王Rance》)是75000左右,R7(《战国Rance》)是65000左右。以定价1万日元来算这就是6、7亿日元的流水,听起来是不是很动人?比如Lilith(不是打DOTA那个)的成名之作《対魔忍アサギ》据说卖了35万份?可是它每份只卖2160日元……
(数据是08年的,就是看个大概)
简单来说,由于产业模式陈旧,利润率已经很低,AVG或说毛AVG不可能搞什么创新。来来去去你看到的就是那些元素的排列组合,义母OL幼训染、风吕神社保健室。整个游戏从画风到游戏机能都没有新意,你拿十年前的机器来跑也能跑得飞快,你拿个十年前的游戏来说这是昨天刚出的,别人也分不出来……2017年了分辨率还是1024*768,how to say ya?
同人作的情况也差不太多。你一个游戏爱好者,功夫再厉害,还能顶得过一个工作室、一个开发组、一个公司?指望同人RPG做出新系统来,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么,何况制作过程还要受RPGMaker的限制。操作往往要键盘+鼠标(你以为打FPS啊),分辨率直接给压到800*600……就这你要还觉得是经典,那我没话讲了。
显然,如果H-Game还有希望,那希望应该是在“其他”上。比如说,VR女友?
Illusion的游戏除了最早的《まんぐり》之类我没玩过,自DB3以下基本我全都玩了。二分地看,Illusion有两个优点。第一,他们做CG电影。我承认这个公司第一次震慑我就是在《尾行2》里插入的过场电影(虽然当时也是800*600分辨率)。不幸的是这个传统现在全给丢掉了,因为你费半天劲做出来,销量也提不了多少,没ROI。所以后来改成可以自己录游戏里的视频,自行制造、传播小电影,按我国法律这要斩一手一脚……
第二是他们经常有一些好点子,比如做《Battle Raper》(格斗游戏,游戏模式创新),《勇者からは逃げられない!》(世界观创新,在这一作里你是勇者,女魔王到处追杀你,追上了就和你“咿嘘吸”),《人工少女3》(开放性创新,功能强大的编辑器允许你导入各种角色与服装),《カートへプレミアムプレイ~ダークネス~》(IPVR,流程创新,开放的剧情选择),《ジンコウガクエン》(人工学园,图像创新,2D化脸部尝试,不是第一次但是这部做得比较好),《ベストコレクション淫 ~ミダラ~》(不要脸创新,这个系列就是把之前出过的人拉出来打个包重新让你重新“唔哦啊”一次),《ハーレムめいと》(想像力创新,本作支持最多6P,准确地说是五飞)……当然还有去年的《セクロスフィア》(支持手机联动,玩手机小游戏可以增加姑娘好感度),还有就是《vrカノジョ》也就是我们说的“VR女友”,主打VR概念。这一路看下来,你要说这个公司没有创新精神我是不同意的。相比起来,Alicesoft只有做地域类SLG还行(甚至也不一定都行),Eushully只能搞战棋,Elf甚至把自己做倒了——与Illusion相比你们不惭愧吗!
(Illusion有一阵走邪路,在你“呵嘿喝”时要按住鼠标然后在桌子上画圈,同时左手按键盘切摄像机角度,好像打太极时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画兴奋度就不涨,算是“操作方式创新”)
不惭愧啊。我们可以看个数字,自2010年以来,Illusion出游戏的速度明显增快,每年3个以上,甚至一年能出5个游戏,这还没算上资料片(H-Game的资料片一般就是人物、衣服、地图场景的追加包,与骗钱的区别不太明显)。以我一点粗浅的手游开发经验,一个成熟的团队去搞逆向,动作再快,搞个游戏出来也得3、4个月,如果加上拿去测的时间就半年往上了。话摆在这,国内这帮有点名头的团队,哪个敢放话说自己一年保证能出一个产品?可Illusion就做到了一年三个甚至五个。那它做的到底是什么,也就不用多说了吧?
Illusion走的路子就是“换皮+新概念”,虽然在新概念的实现上往往照猫画虎、走样得厉害。搞手游的还要整个IP,他们连IP都不用整;反正来来去去不就是那事儿,整个古装IP穿越回战国时代有屁用?再说,你可以自己导入外部服装包嘛!我们发现这公司对互联网哲学当真是吃得很透(我在此大胆预言,Illusion下一个作品会有“人工学习”功能:你平时最喜欢“咦噢嘻”的姑娘和衣服会被保存下来,下次系统自动推荐给你相近风格的),感慨之余也想,日本一个做毛游戏的公司都能走在互联网前列,国内的游戏公司是到了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我来翻译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这vr女友一出来你们有的觉得新时代要来了有的又喷粗制滥造,依我这玩过的小黄油比你们看过的小**还多的资深玩家来看啊啊,这不就是I社为小黄油包了个VR皮搞噱头的产物么。所以说啊你们年轻人啊还是太傻太天真,像我这种游戏经验丰富又是业内人士的资深写手写起文章来资料不用细查理论也不用严密准确就能自带优越感出来喽。毕竟啊像我这种不注重形式只看游戏本质的专家,只要啪啪啪这一过程用游戏体现的够新颖,就算屏幕对面的角色个黑人大妈我也neng乐在其中啊哈哈哈哈。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好像在(mai)X论坛里看到有人点评某家的姑娘素质特别高。不但三十六国史倒背如流,还精通弦理论和神学,只要条件充足甚至可单人完成胰岛素的制造。可惜活儿还是跟3000年老祖宗一样,缺乏新意,来来回回就那些套路。这行业真是日暮西山,吃枣药丸。
but………………………………who cares?
大哥,我就想知道去哪里能爽,你给我整这些有啥用啊?
您真的知道你抬头问题的答案吗?就您这样还做游戏?您真的能理解您产品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吗?做程序的吧,您?
作者中学语文毕业了吗?一点条理逻辑都没有,我给59分。
怎么说呢,这篇文章看起来就像是某些网站里常见的《震惊!在xx生活的真相!看了你绝对不会再想去xx!》
从头到尾充满了臆测和逻辑谬误,除了罗列的作品名可令某些老司机心血来潮再次怀怀旧之外,也就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很有见地。
——“H-Game我玩了20年,早就脱离图片、内容,上升到“形式”的高度去看问题了。”
我也有同样的感觉。电子游戏玩了几十年,早就脱离内容上升到形式的高度去看问题了。但是在形式上,还真看不出太多比60年前强的地方,无非就是通过输入设备操纵着屏幕上的像素点来来去去,跟当年真空管计算机上的井字棋也没什么区别。mud着实惊艳可惜也没能彻底掀起变革的潮流啊。全潜入头盔脑芯片baldr世界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呢?
不过这也没办法,缺乏创新毕竟是人类的原罪。你看人类赖以生存的一日三餐,自有人类文明开始形式几乎从未改变,整天在内容上下功夫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把白菜做成肉味,吃进肚子里的不还是碳水化合物,各种蛋白质?可悲,可叹吶!
如果普通avg是用十年前的机器跑十年前的游戏,i社的游戏就是用今天的机子才能跑起来十年前的游戏。。。
并不知道作者除了甩资历还想说个啥。我只能说是是是,******。
h界还有比i社更高产且质量不差的公司吗。。。
你不如先问问还有几家公司在主做3D游戏
这篇文章与之前那篇玩家和开发者关系的文章简直是一个地一个天
看看评论里那些批评,我真的认为作者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I社我就觉得勇者那作蛮有趣的……
另外以前还有出过个号称“第一部互动型动画电影游戏”的A.GA(结果这个剧情还是辣鸡)
形式确实是那个形式,但是在一个形式下可以装进去各种内容
比如某神器和某神器
只要有概念上的创新,就是良心了?我不敢苟同。
至少I社这些年的作品我始终感觉粗糙,甚至还不如当年的《同校生》。不管有没有H成分,如果3D游戏里的人物动作僵硬、浓浓地透着一股机器人味,那我是怎么也入不了戏。
况且H这种东西,虽然都是为了解决那点原始欲望,但每个人的口(xing)味(pi)千变万化,你爱你的萝卜,我爱我的白菜,真的没多少可比性。
喜则迷,不喜则弃。何敢言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