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叔本华美学随笔》之随笔

(2013-04-11 14:52:13)
标签:

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之随笔

 

                    

                             文:柠檬树开花的地方

 

      

          近日在读叔本华的作品,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诞生于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母亲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情感丰富的她是社交名人,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叔本华与歌德是忘年交,大概与母亲善于交际有关。叔本华一生游走花丛却终身未婚,一生恃才傲物却不得志。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这令人想起了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尽管如此,却丝毫不能动摇大器晚成的他作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他的作品博大精深,行文优美,语言质朴,哲理深奥,言之有物自然纯朴的文风,对阅读、思考、写作、批评、语言学习、文体、音乐、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问题的论述独辟蹊径,见解独到,论述入木三分。后期散文式的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叔本华的作品让读者的心性变得更加睿智、成熟,让写作者笔端流出的文字也更加趋于理性。特摘录部分内容与爱好写作的朋友们分享他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思想。

 

内容如下:

  

--------   没有什么事情比写出无人能懂的东西更加容易,而以人人都可以明白的方式表达出重要、深奥的思想则是最困难不过的。令人费解的文字是与无知和缺乏理性紧密相关的。在这种令人费解的语言背后,极有可能是故弄玄虚,而不是深不可测的思想。----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

 

       文体是因思想而变得优美,但那些假冒思想家却尝试让自己的思想因文辞而获得美感。语言文字只是思想的剪影;写出模糊或者拙劣的文字其实就是思维迟钝或者混乱。---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

 

    

       尽管如此,如果认为我们的作文应该像说话一样,那可是错误的看法。相反,每一种写作文体都必须带有某种精炼、简洁的气质,这也的确就是各种文体万变不离的宗旨。所以,怎么说就怎么写是要不得的,一如与此相反的做法,亦即说话就像写作一样。满嘴书面语言的人会被视为迂腐、书呆子气,听众听他说话也备感吃力。---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82

 

       如果字词堆彻超出了一定限度,那这些字词就反而使要传达的思想变得更加模糊。把握这个中的限度就是文体的任务和判断力的专责,因为每一个多余的字词都会产生与其目的正好相反的效果。伏尔泰的话正好表达了这一层意思,“形容词是名词的死敌”。但是,当然了,不少写文章的人倾泻字词,其目的就是掩饰自己缺乏思想。---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83

 

       真理在赤裸的时候是最美的;表达真理的方式越简朴,所造成的印象就越深刻。---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84

 

       我们必须尽力写出一种朴实的文体。凡是可有可无的词语都只会造成不良的效果。简单和朴实是所有优美艺术都要遵守的法则,因为简单和朴实,甚至和伟大、崇高也是协调、一致的。---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84

 

       朴实的风格始终是为天才准备的礼服,正如赤裸是美丽身体的特权一样。---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85

 

       写东西时疏忽、马虎的人,从一开始就以此方式承认了他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思想真有多大价值。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确信自己的思想包含真理,并且非常重要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所需要的热情,以不懈的毅力、一丝不苟地运用最清楚、最优美和最有力的语句,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正如放置圣物或者无价的艺术珍品时,我们会运用银制或者金制的器具一样。所以,古老作家的思想在其文字中存活了数千年,并因此缘故被冠以“经典”这一荣誉头衔。这些古老作家普遍都是细致、认真地写作。---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94-95

 

       只要比喻是把某一未知的关系引到某一已知的关系,那比喻就是很有价值的。甚至那些详尽并因此变成寓言的比喻,也只是把事物的某种关系以最简单、最明晰、最容易为人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0

 

       正因为比喻对于认知来说是强有力的杠杆,所以,能够提出令人惊奇,并且是鲜明、有力的比喻,也就表明了提出比喻的人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0

 

       亚里士多德说:“能够找到比喻是相当难得的事情,因为这是唯一无法向他人学习到的本领。这是天才的标记之一,道理在于要说出很好的比喻,就要认出事物中同类和相似的地方。”。---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1

 

       甚至在哲学里,能够在相差甚远的事物当中找到相似、同类的东西,就是洞察力的标志。---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1

 

       语言是艺术品,对语言人们应作如是观,亦即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语言。据此,用语言所表达的一切都应该遵循规则和符合语言的目的。每一个要表达某一意思的句子,都要能够证明这一意思的确就客观包含在这一个句子里面。我们不应该只是主观地应用语言,得过且过地表达思想,而与此同时又希望别人可以猜到我们的意思。---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3

 

        他们巴不得扬弃所有这些,好让德语在其手里沦为某种部落土话,那更适合含糊其辞,只表达大概意思的他们!那种人就是在当今精神思想破产的文坛中,一切向钱看的卑贱文人。---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3

 

        德语在遭到最低级的文痞恶待的时候,没有哪怕是一个人肯站出来施以援手。德国人就像绵羊一样地随大队,跟着蠢驴往前走。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德国人那样不愿意自己独立作出判断和因此作出谴责。---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3

 

        面对我们时代不知廉耻的文字泛滥,及因此日益严重、罪恶洪水般汹涌而至的无用和劣质书籍,书刊批评杂志应起着堤坝的作用,因为这些杂志应该公正、无私、严格地作出判断,毫不留情地抨击不够资格的作者炮制出来的劣品。---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4

 

        书评刊物应以抨击的方式履行职责,迫使滥竽充数者不再看见笔就手心发痒,阻止他们继续招摇撞骗,而不是以无耻纵容的方式与作者和出版者结盟,助其抢夺读者的时间和金钱。一般来说,这些摇笔杆子的人是只有微薄薪水和酬劳的教授或者文人,他们为了赚钱而写作。既然这些写作人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也就有着共同的利益。他们也就团结起来,互相扶持,互相吹捧。这就是劣书获得好评的由来----而这类吹捧文字就是书刊批评杂志登载的内容。---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4

 

        书评普遍都是维护出版商和书贩而不是读者公众的利益。但如果真有我在上文所要求的书评刊物,那每一个人,包括文拙劣的涂鸦者、缺乏思想的编纂人、剽窃别人著作的家伙、苍白而又自负的假冒诗人,还有通篇空洞无物、一心只争取职位的无能、冒牌哲学家,在看到自己粗劣的制品用不来多久就将钉在耻辱柱上,那发痒的手也会瘫痪下来。这对于文字创作是真正的福祉,因为在文字创作的领域里,劣作不仅是毫无用处,而且是相当有害的。---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5

 

        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取缔匿名发表文章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实已成了文学流氓护身的盾牌。人们在书评、文学杂志里引入匿名做法的借口,就是保护诚实的评论者、读者的顾问免受著作者及其靠山恼羞成怒的攻击。但如果匿名真的保护了批评者,那这一做法就百倍之多地为信口雌黄、无法支持和证明自己言论的匿名者开脱了一切责任;或者,当那些有奶便是娘的无耻家伙为了从出版商那里获得一点点的喝酒钱,不惜向读者颂扬某一本劣书的时候,这种匿名做法就能够为这种推荐者遮丑。它还经常为水平低下、寂寂无闻和根本无足轻重的评判者打掩护。---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6

 

       不管那些匿名者是贬损优秀作品抑或吹捧拙劣之作,这一方法一概行得通,那就是对那些人喝道:“报上名来,你们这些流氓!躲在暗处攻击身在明处的他人是好汉的行为吗?那只是无赖、地痞的行径。有种就报上名字吧,你这个坏蛋!”。---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6

 

       “ 一个露出自己面孔的公开对手,是一个诚实、不会过分的人,对这样的人我们可以容忍、谅解,并能与之和好。但躲在暗处的敌手却是卑鄙和怯懦的-----他没有胆量承认自己就是作出判断的人。他的意见因此对于他本人也不是很重要的,他只是感兴趣于暗中获得发泄怨毒所带来的快意,既不被人认出,又不受到惩罚”。--- 里默《关于歌德的报道》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7

 

       德国人终于获得了出版自由以后就不知耻辱地滥用这种自由。享有出版自由的先决条件应该是禁止使用任何种类的匿名和假名 。---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7

 

       不肯签署真实名字的批评人其实就是在评论他人或者他人的作品时,对于自己向世人要说的抑或要隐瞒的,他都是心虚的,他因此不想透露自己的名字。这样的事情人们可以容忍吗?没有什么太过无耻的谎言是匿名评论者不敢说出的,因为他们的确不用为此承担责任。匿名写出批评文章,目的就是造假和欺骗。---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7

 

       在发表文论的领域里,只要没有禁止匿名这回事,那所有诚实、正直的作者就要联合起来对付匿名的行径,要时刻和公开地对这种行为表示出极度鄙视,给这样的行为烙上耻辱的印记。他们应以各种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匿名抛出评论文字的行为是卑贱、不光彩的。---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08

 

       每一篇不署真名的批评文字我们都可以马上加上“欺骗”两个字。匿名的做法可以带来金钱,但肯定不会带来荣耀。在匿名发出攻击的时候,假名先生、无名氏就只是无赖先生。我们可以一对一的打赌:拒绝公开自己的名字就是想要欺骗读者大众。只有在评论匿名作品的时候采用匿名的方式才是合理的。总的来说,随着禁止匿名发表文章,文坛上无赖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九就会销声匿迹。---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之《论写作和文体》P110。

      

 

 

 


 

1

0

阅读(278) 评论 (2) 收藏(1) 禁止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