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70多歲的葉禮霖博士,手執巴掌大的陳舊筆記簿,薄薄數頁繪有多艘日軍戰艦,翻開香港淪陷的可怕歲月。 原來,這本筆記簿本屬於他的父親。父親在葉博士7、8歲時,悄悄把筆記簿藏在他的衣服中,保存至今。父母與妹妹都相繼在戰時去世,現已白髮蒼蒼的葉禮霖在過去10多年,將兒時的經歷繪成10多幅畫作,讓年輕人認識日佔時期本港被遺忘的一段歷史。 兒時常到海邊觀察戰艦駐紮 「空襲警報聲一響,燃燒彈從天而降,那陣難聞的鐵鏽氣味我依然記得……」葉禮霖生於1937年,談起1945年日佔時期,日軍襲港的情景時依然中氣十足。他說,日軍戰機經常空投燃燒彈,彈頭着地後火舌四散,途人一旦走避不及即變成人肉火球。其父當年是高級知識分子,曾於銀行工作,在逃難期間不時帶他到海邊,觀察日軍戰艦的駐紮情况。 「當年我不知父親為何這樣做,後來他送我一本筆記簿,裏面畫了多艘日軍戰艦,我不敢問他,但心裏有無數問號,直至最近我才開始有點眉目。」原來,在數年前,他買了一本名為《香港英雄兒女》的書,當中記錄香港日佔期間本地各階層如何加入東江縱隊,在艱難的條件下奮力抗戰。 書中記載着本地市民擔任情報收集員,在維港兩旁定期記錄戰艦的停迫位置、識別船隻種類及噸位等資料,工作與其父親當年所做的不謀而合,令他藏在心底數十年的心結終於解開。 多年來,葉禮霖更嘗試憑父親繪畫的戰艦圖,到日本 東京 、京都尋找相關的模型及歷史資料,他指着其中一艘戰艦插圖說︰「從船身外型而言,這應該是日本軍艦『筑摩號』,當年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 親睹母親被槍殺 他表示,圖畫在當時是軍事機密,難怪父親隻字不提。父親後來被日軍捉往深水埗集中營,母親在抗戰期間被日軍槍殺,妹妹又遭遇不測,這些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 香港中小學教科書中描述香港抗戰歷史的資料一向不多,現時在港大任教通識課程的葉禮霖深感港人歷史觀薄弱,希望以自身的經歷繪成多幅畫作,令年輕人接觸一段不能忘記的珍貴史料。 有關葉禮霖博士的故事已輯錄在港台 節目《香港檔案.X》,將於星期日(29/03)下午12時50分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有興趣的市民亦可到該節目特備網址瀏覽︰hkfilex.rthk.org.hk 明報記者 彭碧珊 意見 : 0 分享 Tags : 筆記簿 | 戰艦圖 | 葉禮霖博士 | 日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