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呂巡/莫忘故宮:外交及兩岸關係的考慮
在我卅五年的外交生涯中,不知陪同多少外賓參訪過故宮博物院,也選過許多故宮的複製品或文創品作為送給外賓的禮物,深感故宮對於我外交運作的貢獻,實在值得國人高度肯定,因而對故宮新任院長要把它「台灣化」的構想,以為可能畫蛇添足,混淆形象,且反而會對我外交及兩岸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多年來,故宮大多為外賓認為是訪台最高潮節目之一,參訪過的元首、總理級政要恐就不下百人(自然未必均是在位),例如曾任美國總統的就有雷根、福特,老布希、柯林頓等人。不過對故宮最入迷也最瞭解的外國政要,大概首推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她的回憶錄中花了七頁寫一九九二年訪台,中間有兩頁專寫故宮,詳述宋朝汝窰蓮花碗之美,並說中國如果要再生,就要先把過去找回來,並植基於歷史的遺澤。她又歷數我國寶於戰火中獲保存的艱辛歷程,說與藏品的本身幾乎同樣動人,還好最後精品多到了台灣,免於毛澤東治下的摧毀。
柴氏這兩段話實也道盡了台灣故宮對大陸發展的意義。大部分外賓自然對我們的珍藏不甚瞭解,但總覺得中華文化是人類幾大文明之一,今天有了一手接觸,不虛此行,另外對我們維護保存的努力,深表敬意及「還好有台灣」。這在兩岸多年的外交競爭中,自然替我們加了不少分。
以故宮文物的複製品或文創品作為外交禮物,極受歡迎且具意義。但主體雖為歷史的中國,而我們的祖先,本也全是康熙乾隆的子民;複製及文創的技術、材料、人工則全屬今天的台灣。送這些禮物,自然都要加以解釋,包括闡述台灣「保存之功,製作之美」,則過去中國的歷史,大可為今天台灣的外交服務。
例如我曾兩度碰到義大利籍的難纏交涉對手,起先態度冷淡,但一看到複製的郎世寧畫作,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又如趙孟頫「鵲華秋色」製成的絲巾,也極受歡迎,其兼具中國書法及畫作之美,背後歷史約七百年,畫上有卅多個帝王加註或蓋印,歐美具文化品味之人自加珍視。又政治人物多愛王者之氣,於是以台灣琉璃仿製的乾隆「古稀天子之寶」大印亦令人驚喜,俏皮者以之加蓋私人書信,某議員欣賞之餘,示我中共大使所贈禮物,為一拖拉機模型,因為當年文革時,他是坐在拖拉機上學英文。兩岸對比,令人感慨。
故宮還有一寶,就是外交部寄存的一百七十餘件清代的條約協定等,及六一五幅界圖,包括了大部分不平等條約的原件。習近平最近在會見連戰前主席時提到的鴉片戰爭及甲午戰爭,相關條約原件都在台灣。
民國一百年,我有幸跟當時的故宮副院長馮明珠女士依據這些史料,共同編輯「百年傳承,走出活路」文件集,包括南京、馬關、辛丑、二十一條各約…及後來的各國平等新約俱在,由故宮出版。我在駐英、駐美任內,根據此書內容在各大學、社團作過十幾次演講,多次會後即有大陸學生或人士來圍我說「謝謝台灣」,當初你們若沒帶走這些史料,恐怕在文革中早燒了。我還聽說,大陸使館也私下拜託僑界友人購買此書。
故而台北故宮及它所擁有及代表的一切,不但有助於外交,且對兩岸關係也可以產生深遠的正或負面影響。說不定大陸鷹派人士聽了陳院長的構想,又平添兩岸變數。不過掌故宮者可以放心,就算情勢持續惡化到一朝兵戎相見,中共的飛彈火炮,應該會避免傷及故宮的。
留言
共 0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