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教育

主講者:陳龍安老師   整理者:沈玫伶

 

    我常說一句話“ The future is now.”未來就是現在,所以調整現在、改變現在才有辦法創造未來,你想想曾幾何時你還是學生,現在馬上要進入職場工作,對於未來時代快速的改變就是一種趨勢,什麼是趨勢呢?就是即將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現象,那未來有什麼樣的特徵呢?千禧年動亂歲月的特徵第一條是世界快速變化,各位有無發現現在政治、社會、經濟越來越複雜,工作本質徹底改變,工作機會難求,以前師資班畢業的都有保障工作,現在四千多位老師擠兩百多個名額,所以流浪教師一大堆。 

    所以我們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之下,台灣的教育開始做了些改變,挑戰2008年推動創意教學、全台各縣市極力打造成為一個ROC,已經是你們所面臨到的關鍵性問題,不過,創造力教學雖然是一種趨勢,但爭奇鬥豔並非創造力的主流,搞怪並不是創造力的表現。

    又創造性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有何不同?從英文字母來看,相信大家就會比較清楚的了解兩者是不一樣的,創造性教學是指你的教學有創意、活潑、生動、有趣,若太常搞怪則學生所注意到的便偏離內容了,老師打扮得奇裝異服,學生只是在心裡偷偷笑老師穿著怪怪的,焦點便失焦了。因此「創意的教學」與「教學的創意」這兩種觀點是不同的,創意的教學是「creativity」,就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教學,而教學的創意則是說明教學活潑生動有趣,其實我們會發覺創造思考教學最重要的是一種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套教學模式,換言之就是你的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力。

    因此創造力的教育基本上有二個內涵:

一、   希望我們的教學能活潑生動有趣,改變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樂在學習。

二、 要學習創意,讓學生在老師的教學當中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但教學有教學的倫理、師生的倫理,教學要讓學生滿意的話很簡單,只要讓學生all pass、不用做作業、來不來上課都沒關係、上課打瞌睡也可以,只要有選課就好,那學生當然很滿意,但這不符合教育的良知。

所以我一直認為教學的品質從方法開始,如果教育的方法有創意,則學生的學習就會有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則教育的效果便能令人滿意,所以我們知道,第一創意是未來的趨勢,教育也一樣,第二創造性教學跟創造思考教學是不同的東西,我們說的創造力教育是希望能融合兩者,讓教學更得心應手,讓學生更喜歡學習,因此我們說創造力教學變成我們未來教學的重要指標。

創造的行為其實就是「idea」,「idea」是由四個字所組成的。i」是「imagination-也就是想像力,愛迪生曾說過:「知識比想像力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遠弗屆的,能想像我在空中飄著講課,但實際上我飄不起來,要飄起來得運用些器具如鋼索、吊繩,記憶回溯過去,而感官體會現在,想像引導我們邁向未來,思考一切可能創造的願景,所以培養想像力比建構他們的知識更重要,換言之,我們要鼓勵孩子們的想像力,而不要傷害他們的創造力。

    但是只有想像力是不夠的,還要有data,沒有知識背景作基礎的創意那是騙人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評估選擇evaluation,最後還要能夠action行動,所以總括來講更具體把這四個因素結合起來而產生的創意就是所謂「different and better」或者「new and useful」,不同而更好的想法或者新而有用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是要可以被接受 。

    現在學創造力的人都知道有一位當紅炸子雞教授Csikszentmihalyi,他提出一個「守門人」的理念,什麼是「守門人」呢?比如說你來參加甄試而我是口試委員,那麼我便是「守門人」,再舉例,若你投稿而我是總編輯,那我便是你這份稿子的「守門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我今天老師在台上授課,「守門人」便是學生,如果老師講得不好,學生趴在桌上睡覺,那睡的人越多,便表示老師的教學越有發展的空間,這便是「守門人」的概念。 

    我們說教學運用了創造力四個很重要的因素:

一、引導:讓孩子有機會學習。

二、先備知識:也就是借用舊經驗。

三、幫助、輔導學生:可能藉由暗示或提示等方式,所以教育有時是助人的本質。

四、適時給予鼓勵:孩子是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的。

創造就是要引領孩子自由自在遨遊在思考的海洋,創造思考就是要孩子動動頭腦,近年來提倡左右腦皆要均勻發展。

威廉斯(Williams)提出創造與情意的教學模式,創造從認知跟情意著手,認知包含了「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而情意包含了「好奇心、冒險心、想像力、挑戰性」,他分三層面(課程、教學方法、學生行為),在各科當中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達成此目標。所謂的「流暢力」,就是當碰到問題時能想出許多解法,譬如說給一個圖型「V」然後可以畫出多少個不同的答案,畫了三個圖代表流暢力有三個,但若是三個都畫同一種類,那麼變通力只有一個,而「變通力」,其實就是分門別類的能力。

至於「獨創力」,就是畫出來的圖是別人沒有想到的,最後,「精密力」,指的是加以包裝美化。除此之外,有人提出第五的向度:「敏覺度」,也就是去發掘問題的關鍵。

    其實如我之前所提,創造思考教學是一種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套教學模式,這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模式,因此我把它統整成四個要素以供參考,那就是「問」、「想」、「做」、「評」,首先要作創造思考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背景,以及學科的教學目標,再用「問、想、做、評」來實行。這套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了解學生並達成教學目標,了解學生是說了解學生的程度及起點行為,教學目標則包括本學科目標跟創造思考的目標。

一、問:

發問是創造的起點,學無止境,問也無止境,「問」可從安排問題的

情境或提出創造思考問題開始,「問」又分為「封閉性問題」(硬性問題)及「開放性問題」(軟性問題),如「你有幾隻手?」為封閉性問題,而「手可以做什麼?」則為開放性問題。

二、想:

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及環境,並且給予適當時間思考,一個問題至少要給學生五秒鐘以上的時間思考,思考分為聚斂性思考(主內)跟擴散性思考(主外),擴散性思考譬如說「圓的東西有什麼?」,這問題可以想到許多答案,聚斂性思考則是給你「球、臉、太陽等,想出他們的關聯?」,此答案便是圓。

三、   做:

活動能多元化,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並訓練學生視聽技巧,創造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

四、   評:

就是評鑑與欣賞,有幾個基本原則,如「暫緩批評」、「多元評量」、「自我評鑑」、「質量並重」。

    此模式有幾個基本假設,第一是「推陳出新」,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上實施「問、想、做、評」活動;第二是「有容乃大」,提供支持性環境;第三是「彈性變化」,「問、想、做、評」之順序可隨意調動。最後,再加上多元智能那成了我所說的「多元創意教學法 」。

以上便是我要說明的創造思考教學的架構,在我的網站上還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可供大家參考、應用。(家族網站http://3q.creativity.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