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5, 2016

政壇低能奇觀

立場新聞製圖
特首梁振英向《蘋果日報》發律師信,連傳媒「報道偏頗」,也要威脅告人誹謗;外國機構不查UGL貪污,就以為已在香港脫罪,兼不容別人再講。689 要記住,曾蔭權被控告,不是直接因為貪污罪名,是因為沒有申報利益,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同理,UGL 五千萬事件,就算沒有貪污證據,但梁振英任期內收錢不申報,以同一標準,為何不告?

指人誹謗,論據荒唐,不須再浪費筆墨,卻可見梁振英連任勢危之傳聞有基礎;聰明一世,用到此等奇招,正是狗急跳牆,機關算盡,兵行險著。

特首跑馬仔民調第一炮,曾俊華領先幾個身位;頭號種子梁振英戰意甚濃,卻可能連出閘開跑的機會也沒有。看幾位躍躍欲試的人物,特區第二、第三把手、前立法會主席、行政會議成員,都在其中。

當朝俊彥,日理萬機,坐埋一枱,卻天天笑裏藏刀,人人有通天上線,每人都有一個靠山,鬥得你死我活,可謂特區政壇奇觀。特首不准有政黨背景,立法會議席零散細碎,沒有一黨獨大,邊個最開心?當然就是躲在西環背後扯綫垂簾聽政再插手干政的人。

梁振英被問到會否競選連任,他答「未有消息」,我們已經把滑稽當作日常。自己特首自己選,等甚麼「消息」,等待自己內心澎湃的呼喚?等待天降神諭、維港水域出靈龜?

梁振英的律師信,已曲線表明有意競逐連任,一眾公關奇才與梁粉靈童,天天吹噓梁特的豐功偉績;所謂智囊,收納稅人的血汗錢年薪數百萬,卻為梁振英歌功頌德,納稅人心裡苦,要大大聲說︰選管會做嘢,這批靈童,還有一眾梁粉傳媒,你有你的言論自由,但所有開支,由此刻開始,要算進競選經費,唔該。

就在此際,又聞有泛民中人想派代表參選特首,他們的政治智慧實在別樹一格,若是策略考慮,作兩手準備,未嘗不可,但確實有不少真心膠,要借勢宣傳泛民訴求云云。

這一役,當梁振英在廝殺,泛民若置身度外,積極地旁觀,選委會中兩百多泛民票,就成為食花生的造王者;落場打一仗明知被邊緣化的不公平競賽,只會成為泥漿摔角賽中的泥漿。

又有人說,泛民參選可借勢統合訴求,宣示執政準備云云;今時今日的泛民,不具備合作基礎,若建制派中已有競爭,泛民仍派人參選,只會自製分裂,百害而無一利,與其獻醜,不如藏拙。

還記得上屆特首選舉,僭建風暴、「酒池肉林」、「課外活動」、「你呃人」,金句連連,奇峰突出。我等草民,五年一度,只能準備一箱花生,看清我們的政壇,一切低能事,源於一個自我催毀的怪圈;整個社會,就在這些奇觀中沉淪,翻身無望。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Tuesday, October 4, 2016

689 連任第一天

立場新聞製圖
論壇上,聽到一位知名學者說了一番有關「梁振英連任」的個人意見,他強調是一種預示,是「意見」,絕不是甚麼嚴謹的論證。

他說,華人社會有民主的地方,叫台灣;過去兩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任期四年再連任四年,兩位到八年的最後關頭,皆民望慘跌,幾乎捱不完第二任。

看看香港,回歸後,這個假民主或半民主社會,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做了七年多,腳痛下台;曾蔭權本來就只有七年多任期,也「臨尾香」,倉皇告別,官司纏身。

輪到梁振英?就算能連任,看來也捱不完五年,這位學者如是說。原因?他沒有詳述,就由我來補充猜度下去。

如果連做七、八年很難捱是一種「宿命」,那必定是一個大環境因素,分別影響香港與台灣不同背景不同特質的首長,十多年來都難逃魔咒。

如此強力衝擊,看似只有一個可能:崛起的中國。

第一,一個「強鄰」,顛覆了往日的經濟規律,磨滅了往日成功的動力,兩地一直無法找到新方向,融合是死路一條,不融合則被邊緣化。

二,大陸質量極大的經濟與政治能量,有如黑洞,扭曲人心,形成全方位的兩難與對立。你若能自我催眠,樂於處身豐衣足食的豬圈,堅信吃飯就是人權,自會對不識時務的反抗者深痛惡絕;重視尊嚴與自由的人,則悲嘆時代荒誕,在邪惡的錢權惡勢力前,更不能軟弱。

無人能擺平的撕裂,願景化作空談;結果,由經濟到民心,長年處於失控狀態,長官本來已難做。

而梁振英更有其個人之長,任職只數年,已眾叛親離,聲望低殘;五年任內,港獨思潮從無到有,社會撕裂擴濶得深不可測。最大貢獻,乃用納稅人的錢,養了一些公關奇才,天天製造冷笑話,豐富了我們的政治生活。

不過,天威難測,若梁振英真的能連任,他宣誓就任的那天,正是回歸二十年大日子,按慣例必有國家領導人訪港,慶祝統一大業。到時,若然這位犯眾憎的  689,以  601 至  609 之票數僅勝,僥倖連任,七月一日就職那天,街上有多少人贈慶,五十萬好不好?七十萬夠不夠?

五年太長。若梁振英能連任,他能否捱過第一天,這是一個大問號。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Monday, October 3, 2016

有關《斯諾登風暴》,我只想評論一些評論

立場新聞製圖
《斯諾登風暴》快正式上映,未睇,也不知會不會睇;這篇不是影評,算是關於評論的評論,皆因又見論者借題發揮。

有一幫人,每次談到斯諾登,像執到寶,鞭撻美民主也濫權監控,口是心非侵犯私隱乜乜乜。

權力使人腐敗,從來不是新鮮事,國家安全與人權私隱,如何劃界,是無休止的討論。奇就奇在,同樣這些仇美論者,回頭面對自己的國家,卻不敢哼一聲,討論也不敢討論,更無人敢膽拍一齣對準國家級惡勢力的電影。

最近,內地公檢法部門聯合發出「規定」,自我賦予權力,日後查案時,有權索取私人電郵,蒐集電子通訊,即是,你平日在通訊軟件的朋友談話,隨時「依法」變作呈堂證供;偉大祖國,不須偷偷監控你,公然把侵犯私隱常規化,發出規定就當作法律,然後說自己「依法辦事」。

如果那些仇美論者覺得美國中央情報局侵犯私隱不可忍,中國公檢法部門在升平盛世嚴密監控自己國民,一個自命愛國者,又如何能忍?

這些仇美論者歌頌斯諾登這位「吹哨者」,又為何對神州大地眾多堅持維護社會公義的勇士視而不見,不吭一聲?

最新一例,是內地著名律師夏霖,被指詐騙,重判監禁十二年。

夏霖曾代理過鄧玉嬌、譚作人、艾未未、蒲志強等案,政府指控他以詐騙方式借貸千多萬,但案件沒有受害人,借錢還不還,本屬民事,何用官府擔憂?

現在,內地敢言的記者,不是被噤聲就是已去國;依法接案的維權律師陷獄,為維權律師維權的律師也被算帳。愛國愛港者若為斯諾登搗破美帝假臉具而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也請轉個頭來看看偉大祖國,關注一下那些如斯諾登一樣不懼強權而失去一切的勇者。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為加長版)

***   ***   ***

相關文章:
牆倒下了 牆又築起來 

Friday, September 30, 2016

南果洲三奇洞


香港有這種地方嗎?

一般訪客,只能趁夏天海面較平靜時,乘船遠觀,洞內乾坤,則須帶齊裝備,爬石、游水穿越,兼有洞穴達人帶路,再遇上海浪稍息時,才有機會探秘。

南果洲之南,有連續三個貫穿島心的海蝕洞
這裏是南果洲最南端,連續三海洞,東西兩岸各有出口,三洞穴形態不同,連穿三洞,一個歷險旅程。
天梯洞東入口,是一巨大石室
天梯洞西洞口
最南端叫「天梯洞」,一邊開闊如巨大石室,另一端出口是巨浪中一道石縫。

中間一個叫「迴流洞」,僅容一人泳渡穿越,洞高而窄,巍峨巨石懸於洞頂,幽藍波光粼粼,偶有大浪暗湧,前後夾擊,激起浪花;只有深入洞中,才能感受詭異之境。




最後一個「三叉洞」,水道較寬,洞長且直,一端有兩個相通洞口,故名「三叉」。

三叉洞東,有兩個洞口,故名為三叉洞





南果洲的海蝕洞,飽受巨浪拍擊,既宏偉亦密集,也因長年波濤洶湧,水路泅泳穿越,風險甚高。不過秘境當前,難怪有朋友說,第一次踏足此地,立即上癮。

往日乘船經過西貢海岸,巖岸洞穴,多被崖壁包圍,不能綑行,只能遠觀,看似平平無奇;換個玩法,跳海游進去,才知道海洞各有型格氣質,頑石相叠,潮水漲退,浪花徐疾,水波或碧綠或幽藍,秘道中有挺拔有圓潤卵石,洞中有洞,水道又直又彎,或窄轉寬,都是未知世界,真正無人之境。

***   ***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為加長圖片版)

相關文章:
黑洞巨浪石柱群:橫洲十二景

秋高氣爽郊遊好去處︰

瑞士探洞故事:
秘密屋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6

大龍鳯與老海鮮

網上圖片
 今時今日,記者會是一場騷,如橫洲風雲政府高官大龍鳯記者會,一問一答皆成為焦點,記者的問題,也往往直播出街,被評頭品足。記者行家謂,記者會上問問題,壓力很大,因為直播盛行,你老闆、你阿媽、全香港人,一齊緊盯熒幕,不容失禮。

對記者們問問題的表現,行內包括我等「老海鮮」都有微言,主要是問題不夠短小精悍、抓不緊重點、尤其是記者愛一次過問兩三條問題,容易給官員選擇性閃躲,答了等於無答,觀眾又不覺得官員在逃避;客觀效果,就是讓高官們又過一關,把記者會變成自己表演的舞台。

不少人說,這是全行的通病,記者人工低,工時長,留不住人才,所以在外跑腿採訪的,一般資歷很淺。

真的嗎?

前綫記者提問技巧,固然可以改善;經驗相對淺,也是常態;但資深記者全部都死光了嗎?當然不是。

記者行家告訴我,有些新聞機構的人手編配很特別,往日見過很多例子,明明是重要記者會,偏偏要派經驗淺或批判力弱的記者出席,難道他們不想思路清晰、熟悉議題、問題尖銳的記者發問嗎?

對,就是不想,就是怕得罪權貴,就是怕尖銳,就是怕政治不正確;得過且過和稀泥一番,大家高興。

再說,提問出自記者之口,但那些問題的角度、問多少題,往往是高層指定。資歷淺的記者有個「好處」,就是心裏無底,願意乖乖覆述主管要問的問題,問咗,任務完成;要他們果斷地追問有意義的問題?需要信心、勇氣、真材實料。

再者,通訊技術發達,現時差不多所有重要記者會,沒有直播都有即時訊號,新聞編採中高層,安坐辦公室,完全看得清聽得清一問一答。一些新記者說,主管們追魂急電或  whatsapp,即時叫記者補充問題,一字一句,指令非常清晰。通訊技術發達,可以反過來削弱記者的自主權;有前綫記者形容,自己有時像 mic-stand (擺放話筒的「咪架」),一邊覆述主管要問的問題,然後覆述官員的答案,像傀儡、像錄音機。

所以,請不要全怪幕前的記者,問題癥結,更大程度源自幕後的「老海鮮」。發佈會上問問答答,由大官到記者,背後都有人扯綫,都是一場大龍鳯。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