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宽永国”考辨

一、引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名学者曹廷杰实地考察了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以东的滨海区域之后,写出了东北历史地理方面的权威性著作一一《西伯利东偏纪要》一书。该书第62条记有“宽永残碑”,第61条记有“宽永建都”的苏城。按曹廷杰在俄界计129天,往返道路1 .6万余华里,撰成《西伯利东偏纪要》共计118条,其中竟有两条记述的是相传与“宽永”有关的遗迹和遗勿,可见曹廷杰对此是很玉视的。28年后,魏声和著《鸡林旧闻录》,亦基本沿用了曹氏旧说,只是作了少许更正。如曹氏云:“查宽永为日才国号。”魏氏则进一步指出:“宽永系日本后水尾天皇年号,当明朝天启、崇祯时代。”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曹、魏之说不再为人们提及,而且连关于“宽永”的探讨也销声匿迹了。 1984年,罗继祖先生恨据东北地区时有宽永钱发现的情况,联系到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提到的某些宽永遗迹或遗物,怀疑“宽永”为金元时东北某一割据者之号①,提请学术界进一步探讨。1...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西伯利亚研究》2000年05期
西伯利亚研究

曹廷杰及其《西伯利东偏纪要》

清朝末年,因东北边患频仍,涌现出一批攻研边疆史地的学者、其中成就卓著而又亲赴俄国境内实地考察的仅曹廷杰一人。其《西伯利东偏纪要》即是侧重对东北疆域的调查分析.记述了沙俄的野蛮罪行、传达了当地各族人民回归祖国的热切愿望。他建议清政府应严密防守,坚决反击来犯者,并提出作战方案、充分显示出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然而,以往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与宣传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一 曹廷杰,字彝卿,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生于湖北枝江,少年时就才思敏捷,聪颖好学。同治十三年( 1874年)。由廪贡生考取汉誊录、咨送北京国史馆当差。此时正值沙俄乘新疆农民起义之机悍然派兵侵入我国伊犁.引起了中俄两国围绕伊犁问题长达10年的艰苦交涉之际。面对日趋紧张的北部边患,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及早采取对策。以备不测。怀着一腔爱国热血的青年曹廷杰,毅然决定放弃京城的安逸生活,上奏朝廷请求投效东北边防。光绪九年(1883年).朝廷准奏,命其以候选州判供职吉林、又由...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学问》2002年08期
学问

谫论关东鳇鱼文化(下)

鲤鱼责与练单级 鲤鱼向被视为珍品。鲤鱼皮又是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衣皮衣”的最佳选料。人们对鲤鱼有着特殊的感情。皇帝的重视及捕捉时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对蝗鱼产生敬畏和神秘心理。据《西伯利东偏纪要》载:赫哲、济勒弥等人原以奉旨送鱼,不敢捕取。《宽城随笔》也有类似情况介绍:“其初济勒弥人以海神使者,不敢捕取。”即使捕到蝗鱼,也不敢携人室内,恐有神祟。早在辽国时代就有“辽丹主钩牛鱼以占岁”(《演繁露)})之说,即用蝗鱼占卜,具体如何占卜,未作详细描述,但肯定已经形成了禁忌。《鸡林旧闻》也有类似的叙述:“渔人捕得鲤鱼仍不敢携人室内,恐这为祟也。”赫哲人有刻木供神礼仪,“刻木为熊、虎形,置林中,家有病人,或有吉庆事,则抱置炕上,陈酒食、跪祷,旋送原处。又刻木为人,日喀勒喀马,夏得青黄鱼则陈饮食,焚僧克勒香而敬之,专称搜温”。这“黄鱼”即是“鲤鱼”。可见鲤鱼在渔民心里,神秘色彩和氛围有多么浓重。满清皇宫把鲤鱼看得很重要,成为祭天祭祖必备的牺...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学问》200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