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青森縣小泊村的徐福像 |
作為尋找一個民族的祖先的方法,還有分析語言的方式。這是因為,講述相似語言的民族的祖先很有可能是相同的。學習日語的人都會知道,中文和日語的語法結構完全不同。中文的語序反而更接近於英語和法語。而日語屬於烏拉爾-阿爾泰語系,與日語具有相似語法結構的語言包括韓語、滿族語、蒙古語和土耳其語等。僅從語言來看,日本人的祖先似乎並非中國人。
那麼,日本人是否來自相鄰的朝鮮半島呢?日語和韓語在語法上相似,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基本詞彙卻不相同。如果除去日本統治時代由日語進入韓語的日本式漢字詞彙,這2種語言中相同的詞彙並不多。在非常遙遠的時代,或許是講述相同語言的親戚,但似乎難以斷言韓國或朝鮮人是日本人的直接祖先。
文化風俗又如何呢?由於相撲等格鬥運動的風俗與蒙古相似,有觀點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北亞的騎馬民族。但是,日本很少存在與馬和羊等遊牧生活有關的傳説和風俗,上述説法有些缺乏説服力。日本人食用納豆這一讓大豆發酵而製作的食品,中國雲南省的人據稱也非常愛吃發酵食品。因此認為日本人起源於雲南省的説法一度很盛行。與水稻種植相關的語言同印度泰米爾地區的語言相似,因此還有説法認為將水稻種植傳到日本的人或許來自於印度。上述各種説法都缺乏可靠證據。
日本人的祖先長期以來是一個謎,但隨著科學的發展,線索被發現。NHK在最近的節目仲介紹了利用DNA分析法尋找祖先的研究成果。據介紹,被稱為Y染色體(父系遺傳)的DNA分為從「A」到「T」的20個種類。如果具有相同類型的Y染色體,祖先就將是相同的。在中國和朝鮮半島等亞洲大陸,「O」型染色體是主流,而日本除了「O」型之外,還有很多「D」型。也就是説,日本人的祖先並非全部來自於中國和朝鮮半島。
除了日本人之外,只有生活在印度洋的安達曼群島和西藏山區的人具有「D」型染色體。「D」型的人過去曾生活在亞洲,但後來被佔據優勢的「O」型所取代。「D」型僅僅在島嶼和山區被保留下來的假説能夠成立。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首先是「D」型人最早開始在日本生活,之後「O」型人接踵而來,最後形成了混血。
「D」型是被稱為繩文人的人種,而「O」型據推測是被稱為彌生人的人種。日本的古代劃分為繩文時代(公元前1萬6000年至公元前約300年)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左右至公元後250年左右),但兩個時代的主人公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是繩文人首先從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來到日本,隨後彌生人從中國南部、朝鮮半島來到日本。此外,日本人中還擁有與俄羅斯東部土著居民相同DNA的人。
從亞洲各地到來的人們很快在日本形成了混血。因此,日本保留了亞洲各地的各種風俗和語言。雖然聽起來不文雅,但日本人確實屬於「雜種」。就算沒有得到科學證明,日本人也早已注意到自己的「雜種性」。日本人非但不以「雜種」為恥,反而一直以此為傲。20世紀後半期有代表性的日本知識分子加藤週一就將日本文化稱為「雜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