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

目录

首页 > 社科总馆 > 社会时政 > 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五节、吐蕃、蒙古文明衰落的人口因素(1)

易富贤 中国发展出版社

第五节、吐蕃、蒙古文明衰落的人口因素

  唐朝时期吐蕃(西藏)人口众多,非常强盛,藏人勇而好斗,是唐朝最大的威胁,唐朝只好采纳和亲政策。自七世纪后期起,西藏军队开始进攻中国唐朝的边疆地区。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实力下降,人口降低到1700万;西藏人口有800万。西藏军队曾经于公元763年一度攻占唐朝都城长安。唐德宗采纳“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战略,使吐蕃四面受敌,吐蕃才无力大举攻唐(《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但是西藏后面喇嘛教兴起,使得大量人口出家为僧而不事社会生产和人类生产,严重限制了人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将大量财富用来修建众多的寺庙,进一步降低老百姓养育孩子的能力。吐蕃人口减少,对中原政权不再构成威胁。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藏族只有277.5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藏族人口541万,占中国人口的1/233。

  毛泽东认识到西藏的制度不利于人口发展,他在1959年说:“旧制度不好,对西藏人民不利,一不人兴,二不财旺。西藏地方大,现在人口太少了,要发展起来。”“你们一百二十万人里头,有八万喇嘛,这八万喇嘛是不生产的,一不生产物质,二不生产人。”

  萨满教不但使得蒙古剽悍,也使得人口增加较快。蒙古帝国并拥有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战马,13世纪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大陆,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被屠杀,征服的疆域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但很快就因为本民族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崩溃,其强大不过是昙花一现。

  满清入关之后,为了保证北方退路的安全,对蒙古民族明拉拢实打压防范了两百年。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能统一在一起形成人口规模优势,这样就不会威胁满清的统治。康熙《大清会典》规定:“外藩蒙古不得越旗畋猎。越境游牧者:王罚马十匹;贝勒、贝子、公罚马七匹;台吉罚马五匹;庶罚牛一头。”

  满清利用藏传佛教作为柔服蒙古的工具,控制蒙古族的人口。“修庙一座,胜用十万兵”,“家有二子者以一子当喇嘛,有三子者以二子当喇嘛”,喇嘛人口甚至占到了总人口数的1/3。通过物质刺激鼓励人们当喇嘛,清政府在其《理藩院则例》中规定“喇嘛辖众者,令其治事如札萨克”,使掌权的喇嘛有了与旗长同等待遇和权力,上层喇嘛享有与蒙古王公同等的优厚待遇。人们愿意当喇嘛(类似于现在的“少生奖”、“丁克奖”)。为了尽快推广喇嘛教,不仅给喇嘛优厚待遇,而且清帝亲自从国库中拨出国帑修建寺庙。1792年乾隆皇帝亲自撰写了《喇嘛说》碑文,立此碑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他的子孙后代“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根本宗旨,阐明这是“所系非小”的“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的大政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