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44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如果日本人对你说你是支那人你会怎么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4: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支那”真正的来源 转帖自郑张尚芳的BLOG“支那”真正的来源


  缅文古称中国为 Cin’[sin’] 或 Cina[Sina],和梵文 Cina、希腊 Thinae、其他欧洲语 Sin-(拉丁 Sinae、英法Chin-)同源,通常都认为这是汉语“秦”的对音(1904伯希和引马丁尼 P. Martini说,195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赞同)。

  其实这种说法有几个很大疑点:

  第一,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建成强大“秦”王朝,可是秦朝历年过于短暂。而在此之前,在作为周之诸侯国的很长时期中,秦之先人对胡狄的影响力却不逮三晋。按《史记》载晋文公伐逐戎翟迎回被逐的周王,晋悼公甚至能使戎翟来朝晋;赵襄子踰疆吞并代地以临胡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置三郡,李牧至使匈奴不敢入边。晋相邻于三狄,其中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长狄鄋瞒,各部皆灭于晋景公,白狄因收留过文公重耳得免,而其后肥、鼓亦灭于晋昭公晋顷公,仅鲜虞(中山)灭于赵惠文王。秦国之影响力则主要对西戎。就全国说,晋自文公创霸,襄景厉悼四公继霸,在中原诸侯间也曾一度有周衰晋兴、周卑晋继之说。

  秦之建国既远晚于晋,先期在全国的影响力也远逊于晋国,不可能越过晋而代表中国。

  第二,更不合的是,“秦”字古音*zin>dzin,古代汉语一直念浊音,直至近代汉语方始变清音,上引各外语大都并不缺浊母,如是对译“秦”字,为什么却全都对译作清音,无一作浊音呢,这太令人疑惑不解了。

  第三,几种古印度语文献早于秦代就称中国为Cina了(较晚的笈多王朝大臣所写《治国论》年代在公元前330间,也早于秦武王,早于秦王政则近百年),后来汉译佛经译之为“脂那、支那、至那”,又或称Cinisthāna,汉译“震旦、振旦、真丹”,按 -a、-isthana皆为其语之邦域地名后缀,词根Cin都回译为章母字“震振真”或“脂支至”等,也都明显是发清音的。波迪埃(G.Pauthier)说,据最古的《摩奴法典》,则公元前千余年前,有人们从印度迁中国西部成立Thsin 国,说Thsin与China同字。

  H.裕尔《东域纪程录丛》第一章讨论Cina名称的起源,指出“支那”Cina自古就为印度人所知,并据德经等人所说,已提出“支那”可与“秦”有关,也可与某个具有类似称号的国家有关,其中即有晋Tsin和郑Ching。我们现在知道,“郑”上古音读deng是不合要求的,而“晋”则很合要求。

  交通史告诉我们,最初印度及西方人,是通过中亚人从北方草原的胡人(狄、匈奴)处得知中国的。草原民族南下最初碰到的应是周成王时分封于北边的“晋”*'Sin(>tsin)国(叔虞始封于唐,其子燮父因所都傍晋水而改称晋侯),过二三百年后才又碰到周平王分封的“秦”*Zin(>dzin)国。(依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公元前1046武王伐纣封建,至平王前770封秦,凡276年;若依成王继位伐唐以封叔虞说则减4年,若依我友吴瑞松伐纣在前1050年说,则再加4年,相隔年数仍皆在272-280年之间。)

  秦晋两国相邻,古音又相近,可能胡人乃据最初印象是“晋”而混称秦晋同为清音 Tsin 的(何况汉以后还有两百五十年的晋代可加深其清音印象,五胡乱华正为五胡乱晋)。《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匈奴传、西域传》《佛国记》所称“秦人”之原语可能就是清音之秦晋混称。

  晋北地区一向为胡狄集中之地,他们更熟悉其南之“晋”并以之代表中国,这不奇怪,当跟后来以“契丹”、及“大魏”转音的“桃花石”转称中国一样,也都是先由草原人熟知的北国之名,再传为全国之称的。这也跟汉代人称印度为“天竺、身毒”(天、身古读 h- 声母),是学的伊朗语 Hinduka,土耳其人称印度为Hint,是学的阿拉伯语,唐代人称阿拉伯为“大食”,是学的波斯语Tajik一样,都是从跟自己更近的邻居处获取更远国的名称的,所以唐代玄奘根据亲身至印所闻而改译“印度”时,指斥早期译名“天竺、身毒、贤豆”皆讹,其实他不明白,那不是本语的讹译,而是从相邻中亚称呼转译的“从邻称”。从邻称却是一种交通史上颇为常见的惯例。

  现今汉语称Russ、Russia 为“俄罗斯”以至“俄”国,前头这个“e”就是因为北边阿尔泰语言(“突厥、蒙古、通古斯”)各族都没有把r 放在词首的习惯,要发r- 就得先加个元音,如柯尔克孜语说Orus ,蒙语说Oros,于是罗斯就说成俄罗斯了,这是汉语中从邻称的典型例子。

  中日交恶时期,日本有某些人故意地以“支那人”贬称中国人,这是不了解此词原义,其实此词最早见于佛经对梵语Cina的翻译,在印度原含有称誉“文明智慧之国”之意,《翻译名义集》:“支那,此云文物国。”《慧琳音义》卷22震旦国:“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为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计作,故以为名。即今此汉国是也。”

  从Cina直到现代英语的China、法语Chine总是清音。唐代西邻的记录,还可看龚方震《唐代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字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83-1辑),文章指出该碑古叙利亚文称中国为Sinstan,中国人为Sinaya,此前生在亚历山大的埃及人科斯马斯Cosmas在547-550年用希腊语写的《世界基督教地志》则把中国写作Tzinistan(-stan是印度-伊朗语表地方、国家的后缀,该地志原文省作 -sta),早在三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的钵罗婆文文献中即已有Cīnīstān,古叙利亚文、希腊文没有c,所以写成Sin、Tzin,但都指示着清音。后来埃及Maqrizi(1364——1442)在《埃及史》里称成吉思汗为 Malik as-sīn(中国国王),中国也仍作清的sīn。

  至于我国南方一些民族如毛南语称汉人为Cin 1(水语又称也相近),又黔东苗语之 Cen 5,察其音韵,则c乃与见母对应,那又可能是指“荆”(楚国),而不见得与“晋”相关了。

(本文部分注音因为无法显示,只能用相近的字母代替)
也是转自百科全书“支那”在日本用法

清亡之前
而日本在江户幕府末年明治维新初年也开始使用支那一词来称呼中国。由于过去日本以“汉”、“唐”、“明”等方式称呼都是中国朝代的名称,为了确定对中国的称呼,便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一如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的汉诗“单身尝到支那邦 火舰飞走大东洋 交语汉鞑与英佛 欲舍我短学彼长 ”,文中支那非但不含贬意,反有钦羡之情。当时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国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比如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在一般的民间报刊,则一般把中国称为“支那”,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支战争”。

而中国当时的留学生,尤其是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家们,也以支那标志出身国。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1904年,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了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另如孙中山的革命伙伴,日本人梅屋庄吉,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日本发起成立“支那共和国公认期成同盟会”(此一历史在广州黄埔军校的孙中山纪念馆内有记载,该期成同盟会的匾额亦可见于该地),敦促日本政府承认中华民国,此时的支那也显然没有侮辱之意。

二战期间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没有完全统一,处于军阀割据之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后不论中国的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称呼中国。日本不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这个词明示这里才是中央之国,这样日本就成了“东夷”。1919年五四运动之际,中国爱国志士上书政府,要求日本不得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国”的说法。中国政府与日方交涉未果。1932年日本官方在中华民国政府的要求之下,改以“中华民国”代替支那在官方文书的称呼,但民间报刊仍称中国为“支那”。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日方把七七事变叫做“支那事变”。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官方也把中国叫做支那,以示对抵抗中的国民政府的不承认。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政府向全国发出《关于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的通告[2],此后“支那”这个词完全从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书、报刊杂志中消失。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以支那称呼中国,所以中国人将“支那”视为对中国的一种蔑称。由于“支那”是蔑称,于右任先生主张将“印度支那”(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一个半岛)称为“中南半岛”。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沉沦》中将他对“支那人”一词给他的侮辱感进行了深切的描述。

二战之后
日本战败后完全接受中国的条件,官方在公开场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词。然而现在,一些日本的右翼分子,如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在公开场合说“支那人”。

支那一词在日语中虽不再用于称呼中国,但并没有彻底消失。如拉面又称“支那そば”(そば是日本的荞麦面条),或称东海为“東シナ海”(即‘东支那海’的片假名写法,但书写时一律用片假名,避开令人不快的汉字。)。另外在关于二次大战的话题上也会使用“支那”一词。

在中文里“支那”一词也还由于历史关系没有被彻底淘汰,如地理名称“印度支那”。

支那人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改对中国人称呼为支那人;从甲午战争开始,因为侵略的关系增加的敌我意识,这词开始有蔑称的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接受中华民国政府的要求,媒体、教科书、公文、公务员对支那的称呼都禁止。

当今支那人在日语中是指中国境内(汉人)血统的人民(不包括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语中的支那是指整个谋求占领的中国,那时候说的支那人,为中国领土之中国人,而海外华人如马来西亚、台湾或新加坡之华人并未囊括在内。 现在这个用语在日本正式的场合已经不再使用,但日本激进右翼人士仍用支那人称呼中国人以表示蔑视。在匿名论坛(如:著名的2ch)用支那人称呼中国人的人仍有不少。
转百科全书 既然要明白,可以多看看多听听无妨!是否蔑称的争议

目前,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支那”是一个蔑称。但是,也有人认为将“支那”视为蔑称是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正如英语中 China 不是蔑称一样,支那只是对中国这一个地域不带“中央帝国”(Central Empire)色彩的客观称呼,或只是一个轻蔑性不高的称呼(实际上冒犯性比以倭寇称呼日本人低许多)。

然而问题在于,大多数人认为一个称呼在听者耳里为蔑称,即赋予了其相应的感情色彩,那就是蔑称。譬如:非裔美国人(即美国黑人)中,很多在种族上属尼格罗人种,但大多数人认为称呼黑人是“尼格罗(en:Negro)”是蔑称。再如英语中 en:Chinaman (中国佬)从字面上是“中国人”的意思,但中国人认为有贬低的意思。或者日本自称的 やまと 的汉字写法可以是“大和”,也可作“倭”,但现代中文中称呼日本人为“倭”或“倭人”往往有轻蔑的意思。

故现在大致上公认称呼中国为支那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不宜使用。与其相对的,鬼子、小日本、倭寇等词亦具有侮辱性,同样不宜使用。
纯粹是给自己补补课,如果大家有同感,可以看看!!中国抗日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中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华人世界,这场战争被称作抗日战争、八年抗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又称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

中日之外的学术界出于中立原因多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与第一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相对。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与日本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2#(沙发)
发表于 2009-10-8 19:3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心 于 2009-10-8 21:19 编辑

用热水浇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吊床)
发表于 2009-10-8 19:39:10 | 只看该作者
背包客
直接揍他 哪那么多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今日未签到
签到57天

使用道具 举报

4#(躺椅)
发表于 2009-10-8 19: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藤椅)
发表于 2009-10-8 19:44:02 | 只看该作者
必须揍他。。还要对他说,你就是倭奴!!
天使的心 发表于 2009-10-8 19:40

揍完了 你帮我处医药费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今日未签到
签到57天

使用道具 举报

6#(板凳)
发表于 2009-10-8 19:48:40 | 只看该作者
揍完了 你帮我处医药费 哈哈
一轩 发表于 2009-10-8 19:44

给你的医药费,还是给日本人的医药费啊?这个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石凳)
发表于 2009-10-8 20:34: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蒲团)
发表于 2009-10-8 21:16:5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  没看
不过我知道支那本意并没有贬义
只是满贼统治中国后国力衰退才变成贬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报纸)
发表于 2009-10-8 21:18:27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我和一朝鲜族朋友去体育用品商场, (朋友手里的定货单子都是用韩语写的,)看了商品我们问她是哪生产的,她说是 しな支那,,,晕死我,,他们肯定不知道中国有朝鲜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地板)
发表于 2009-10-10 08:36:14 | 只看该作者
其實美國往日本仍原子彈的時候其實是3顆 不是2顆,

但是有一顆沒爆炸,就變成了兩顆,

這是日本最近才公開的,

但是支那這個字眼在咱中國人來看,就是 貶義之意,

有人跟你熟支那的話,就收拾,

就說 おーい,しなじゃねぇやろ、中国、覚えとけ。
回复 支持 反对
今日未签到
签到6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声明:网友言论仅代表当事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或意愿无关,本站对其内容不负法律责任;未经本站及原作者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归档|手机版|广告管理|广告业务|在线客服|小春网 ( 豫ICP备12009906号

GMT+9, 2015-1-9 04:44 , Processed in 0.208874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xChun.Com

© 2004-2014 小春株式会社, 法律顾问 高桥史记 顾问 陈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