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韓政府曾鼓勵“賣淫愛國” 百萬婦女淪為美軍性奴
2014-12-02
來源:環球時報
當時韓國女性接待美軍的場面。
【環球時報記者 田聿 艾嘉】“我叫金正子(化名),現年74歲。我本該在家安享晚年,但今天坐在大家面前就是要說明真相,想要得到我們應得的賠償和安慰。我是一名美軍慰安婦,我的青春是在美軍‘基地村’度過的,受盡蹂躪和折磨……”據韓國《統一民族》雜志報道,曾在駐韓美軍基地附近紅燈區(又稱“基地村”)提供性服務的122名韓國女性,今年以“美軍慰安婦”身份,並以韓國政府的嚴厲管控導致自身人權受到侵害為由,向首爾法院提起集體訴訟,要求獲得每人1000萬韓元(約合55510人民幣)的國家賠償。
日本侵略後仍有“慰安婦”
對韓國人來說,“慰安婦”是極為敏感的詞語,因為韓國女性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被擄掠充當慰安婦,深受淩辱。但事實上,二戰結束後,韓國還曾有過專為美軍服務的慰安婦。在朝鮮戰爭期間,韓國軍方也設立有慰安所。上世紀50年代,韓國陸軍本部編撰的《後方戰史》中承認,當年設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慰安婦,慰安所的女性被稱為“特殊慰安隊”、“第五補給品”,而專為美軍服務的慰安婦還被裝進鐵皮桶里送到前線,供美國大兵“享樂”。
1953年簽訂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標志著兩國軍事同盟正式確立,從此美國完全承擔起對韓安全保障義務,駐韓美軍被韓國視為威懾和抵禦朝鮮威脅的必要力量,而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也成為韓國經濟和國防建設起飛的重要保障。當時,駐韓美軍駐紮的地方不少是日軍佔領時期建造的基地,而一同被保留下來的還有日軍制定的允許女子性交易的制度。朝鮮戰爭結束後,許多韓國人面臨生計問題,尤其對那些柔弱的女性來說,向美軍提供性交易是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於是在美軍基地附近,漸漸形成專供美軍娛樂的“基地村”。
實際上,早在1948年,韓國政府就頒布《禁止公娼制》,但為了討好美軍,急於恢復國家經濟的韓國政府也無暇顧及了。1959年10月,一名韓國議員在國會上建議:“讓外國軍人感到滿足和幸福,我們只能允許更多的慰安婦。”為了美化這一行為,韓國政府還將被迫從事賣淫的婦女公開稱為“洋公主”“美韓民間外交官”等。
媒體鼓吹用“洋公主”身體挽救經濟
1962年6月,樸正熙政府批準了性交易合法化,在全國劃設允許賣淫嫖娼合法化的區域,下令在全國開設104家慰安所,其中9個設在漢城(今首爾),61個設在首都圈的京畿道地區,這些慰安所無一例外地都跟美軍基地離得非常近。《韓民族新聞》稱,當時統治基礎尚不穩固的樸正熙只能看著美國人的眼色過日子。1961年,韓國交通部企劃調整官室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最容易留住的外國遊客就是聯合國軍,因此政府有必要大力推進‘妓女合法化’。”1966年,韓國《新東亞》雜志在報道中稱,“洋公主的能力是巨大的,她們的身體優勢將是挽救我國經濟的良方。”《新東亞》還專門統計過,當時全國有190處慰安所,每年創收外匯達1000萬美元,而當年韓國外匯創收只有2.5億美元。
1962年9月10日出版的《京鄉新聞》報道,時任美國陸軍第1軍軍長哈里斯與時任京畿道知事的樸昌元等30余名韓國官員召開“美韓親善委員會”,專門研討“基地村”女性的問題。會上,樸昌元說:“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內對所有願意從事賣淫的女性進行精神、美容、英語會話等方面的培訓,還將對這些女性進行身體檢查,健康的女性才被允許進入慰安所。”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
-
辦案人員訊問了馬超群的兒子、大學四年級學生馬唯賀後,派人跟蹤... 【詳細】
檢方跟蹤馬超群兒子發現“藏金洞”
-
-
PMI回落幅度明顯,表明中國經濟繼續疲軟。11月制造業不景氣... 【詳細】
PMI創新低 實體經濟盼政策讓利
-
-
雖然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比美國好不了多少,但... 【詳細】
世界看中國:「螞蟻戰略」顛覆舊格局
-
-
在回答記者有關兩岸關系的提問時,柯文哲表示他當選臺北市長後, ... 【詳細】
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 談兩岸關系
-
-
辦案人員訊問了馬超群的兒子、大學四年級學生馬唯賀後,派人跟蹤 ... 【詳細】
檢方跟蹤馬超群兒子發現“藏金洞”
商務部
| 香港政府新聞網
| 香港貿易发展局
| 香港旅遊发展局
| 香港立法會
| 香港廉政公署
| 香港申訴專員公署
| 香港警務署
| 香港入境事務署
| 無線電視
| 聯合出版集團
| 三聯書店
| 亞洲電視
| 文明公民網
| 大公網
| 中國金融網
| 香港經貿商會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 九龍總商會
| 中小企國際聯盟
| 兩岸三地雜誌社
| 香港經濟網
| 證券時報網
| 香港中華工商業協會
| 香港新聞網
| 紫荊網
| CCTV財經
| 為民網
全球商報聯盟
香港商報|
經濟導報|
信報財經月刊|
CAPITAL 雜誌|
《台商》雜誌|
領袖人物|
加拿大商報多倫多|
大華商報(加拿大)|
加中時報(加拿大)|
美華商報(美國)|
中華商報(美國)|
美洲商報(美國)|
歐洲華商報(德國)|
歐洲商報|
華商報(英國)|
歐洲時報|
商報(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商報|
國際日報報業集團|
光華日報(馬來西亞)|
自由日報(馬來西亞)|
華商日報(柬埔寨)|
經濟日報(台灣)|
聯合報(台灣)|
資本雜志(香港)|
澳門商報|
國際商報(北京)|
中華工商時報(北京)|
中國質量報(北京)|
上海商報|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深圳商報|
中山商報|
成都商報|
重慶商報|
河南商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