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是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的謚號,皇太極時期稱庄妃,順治時期尊號為昭聖皇太后,康熙時期尊號為昭聖太皇太后。「大玉兒」的稱呼為後人所杜撰,並不為實。是否下嫁多爾袞,也眾說紛紜,至今仍是歷史疑案。
孝庄文皇后,生於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
天命十年(1625年),年僅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此前,皇太極已經娶她的姑姑哲哲為正妻。第二年,皇太極繼承汗位。
天聰三年(1629年),生長女雅圖,即固倫雍穆公主。六年生次女阿圖,即固倫淑慧公主,七年生三女,即固倫端獻公主。
天聰八年(1634年),姐姐海蘭珠再嫁皇太極,形成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婚姻。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稱帝,布木布泰受封為永福宮庄妃。
崇德三年(1638年),生下皇九子福臨。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在未及確立繼承人的情況下,因暴疾而逝。孝庄施展謀略,爭取各方支持,終於由其子福臨繼位。
康熙八年(1669年),支持康熙擒鰲拜,幫助康熙實現真正的親政。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去世,享年75歲。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逝世,福臨即位,年號順治。尊庄妃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八月加上尊號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加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順治十八年(1661年),福臨死後,第三子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去世。二十七年十月上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
雍正元年八月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聖文皇后。
乾隆元年三月上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孝庄的謚號很長,「孝」字是所有的皇后謚號都帶的,「庄」是孝庄個人的,即庄妃的「庄」,「文」字說明孝庄的丈夫是文皇帝皇太極。
在皇太極生前,孝庄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顯赫。後宮統攝一切的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孝端文皇后,而受到皇太極專寵的則是她姐姐宸妃。
后金天聰初,皇太極即汗位,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被封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但當時沒有東宮福晉,所以布木布泰在後宮位居第二位,僅次於其姑哲哲。
后金天聰六年二月,巴雅爾戴青之女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嫁皇太極為東側妃,稱東宮福晉。布木布泰在後宮地位降居第三位。
后金天聰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嫁皇太極,寵冠後宮。后林丹汗遺孀陸續嫁與皇太極,使布木布泰在後宮的地位下降。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后妃,次西宮——庄妃,稱西側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居第五位。
福臨即位后,為儘快掃清明殘餘勢力及各種抗清力量,孝庄百般籠絡一批有實力的漢族上層勢力,設法使已歸順清朝的孔有德、吳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為他們封王進爵。還將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以郡主視之,招為義女。又把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以聯姻結親手段,對之既拉攏,又控制。
另外,由於清初的長期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災民流離失所,社會極不安定。為此,孝庄在宮中一再提倡節儉,並多次將宮中節餘銀錢賑濟災民。這既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安定,也有利於穩固順治的統治地位。
孝庄與順治母子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與隔閡。孝庄作為崛起於東北一隅的滿族貴族女性,有較濃厚的滿漢之別的民族觀念,總希望能更多地維護滿族的舊俗舊制。她利用滿蒙聯姻的傳統,為順治的後宮挑選了多名蒙族的妃子,還將自己的侄女、侄孫女先後封為順治的皇后。
然而,順治作為新一代滿族貴族,則比較崇尚漢文化,又是一個富有感情的性情中人,他力求婚姻上的自主,不喜歡孝庄為她選定的后妃,卻偏偏鍾情於自己喜愛的董鄂氏。董鄂氏卻年輕早逝,致使遭受感情沉重打擊的順治,不理朝政,一心皈依佛門。這些都使孝庄極為失望和不悅。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在鬱鬱寡歡中,感染天花而病逝。孝庄在極度悲痛中,又把心思精力全部轉移到新的皇位繼承人玄燁身上。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病逝,由玄燁繼位,她精心撫育培養玄燁,授以治國方略,指導處理各種政務,終使康熙成為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代君主。
孝庄對康熙的教育十分嚴格。康熙後來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軌,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
康熙8歲喪父,10歲喪母,幼年由孝庄撫養成長,又賴孝庄輔政。孝庄不過多出面參政,然而康熙處理國家大事,必先徵求孝庄同意而後決。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溫泉,《清聖祖實錄》中詳細記載了一路之上,康熙對祖母扶前圍后,體貼入微。在外期間,京師來報,康熙皇二子、4歲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強忍悲痛不讓孝庄知道。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亂時,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亂,撥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孝庄皇太后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其節省家風影響到康熙、雍正兩朝。
姓名 | 與孝庄的關係 | 備註 |
莽古思 | 祖父 | 達爾罕王旗(現在的科爾沁左翼中旗)世祖,哈薩爾的第17代子孫,被皇太極追封為和碩福親王 |
—— | 祖母 | 清人稱其為科爾沁大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福妃, 莽古思去世后復嫁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諾木 |
寨桑·布和 | 父親 | 寨桑貝勒,莽古思之子,被順治帝追封為和碩忠親王 |
博禮 | 母親 | 清人稱其為科爾沁次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賢妃 |
博爾濟吉特·哲哲 | 姑姑 | 孝端文皇后,丈夫皇太極的嫡妻 |
烏克善 | 兄長 | 大哥,達爾罕旗(科爾沁左翼中旗)卓禮克圖親王 |
察罕 | 兄長 | 二哥,1653年封鎮國公,1662年晉多羅貝勒 |
索納姆 | 兄長 | 三哥,清初立有戰功,英年早逝未被封爵 |
滿珠習禮 | 兄長 | 四哥,達爾罕親王,被皇太極封為巴圖魯郡王,順治九年晉達爾罕號,十六年晉封達爾罕巴圖魯親王 |
博爾濟吉特·海蘭珠 | 姐姐 | 敏惠恭和元妃,丈夫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 |
雅圖 | 女兒 | 皇四女,即固倫雍穆公主,嫁弼爾塔哈爾 |
阿圖 | 女兒 | 皇五女,即固倫淑慧公主,先嫁索爾哈,復嫁色布騰 |
—— | 女兒 | 皇七女,即固倫端獻公主,嫁喇瑪思 |
福臨 | 兒子 | 皇九子,即順治帝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故,遺命將其葬在順治的孝陵附近 ,「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按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應與皇太極合葬,入葬盛京昭陵。康熙皇帝既不想破壞祖制,又不願意違背祖母遺囑,只能採取拖一拖的辦法,在東陵建暫安奉殿,並將祖母生前喜愛的寢宮——紫禁城內慈安宮東側的一座廡殿頂的殿堂拆運到清東陵暫安奉殿,以停放棺槨。
經康熙一朝,未能解決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問題。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雍正以孝庄文皇后暫安以來國家昌盛,聖祖在位曆數綿長,子孫繁衍為由,認為此地頗吉,故將暫安奉殿改名昭西陵。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動工,同年十二月初十將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宮,前後歷經38年。
布木布泰是孝庄太后的本名,亦作木布泰,是億萬子孫的意思。布木布泰在現在的蒙文裡面沒有,它是很古老的蒙文。著名學者蔡東藩在《清宮十三朝秘史》和《清史演義》這兩本書裡面都不約而同地說庄妃叫玉妃。說她因為長得漂亮,皮膚如脂玉一般,所以人稱玉妃,又名大玉兒。但正史上,玉妃這個詞送到她姐姐海蘭珠身上更適合,海蘭珠蒙古語意思就是玉,但孝庄長得確實貌美,被稱為「滿蒙第一美女」。
大玉兒,只是民國時期的一個作家王浩沅在他的小說《清宮十三朝》當中杜撰出來的。
在太宗皇太極時期,庄妃的姑姑哲哲是正位中宮為皇后,比庄妃后入宮的姐姐海蘭珠被封為宸妃,位居東宮——關雎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年輕的庄妃位居西宮——永福宮。此時的她根本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與作為,而且一個后妃是不可能參與朝政大事的。
根據史書記載,洪承疇被俘之初拒不投降,卻被皇太極抓住了他的思想弱點,親自出馬招降成功。
太後下嫁之說,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張煌言此詞寫於順治七年,以當時人記當時事,似有所據,何況多爾袞於順治五年已稱「皇父攝政王」,慈寧宮又是孝庄皇太后的寢宮,詞中說慈寧宮中張燈結綵,喜氣盈盈地舉行婚禮,顯然是指孝庄太後下嫁多爾袞之事。
主張太後下嫁說的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當與太後下嫁有關;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似乃暗指多爾袞迫使太后與之為婚;其三,孝庄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而有難言之隱;其四,滿族作為北方少數民族,素有兄終弟及、弟娶兄嫂之舊俗,即使有下嫁事,亦不違倫理道德。
老一輩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後下嫁考實》,針對太後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第二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
然而,孟森先生之說並未成為定論,胡適先生讀過孟森的《太後下嫁考實》后,曾致書詰難,認為孟文「未能完成釋皇父之稱的理由」,「終嫌皇父之稱似不能視為仲父、尚父一例」。此後,無論是1949年之前,或者是新中國成立后,仍不斷有學者對「太後下嫁」之說,發表持肯定性的看法,不過卻也沒有擺出更確鑿的實證。
康熙評價孝庄文皇后:「如果沒有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天的大清。」
雍正給予孝庄文皇后極高的評價:「欽惟孝庄文皇后,躬備聖德,天錫純禧,誕育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君臨萬國。逮我聖祖仁皇帝繼聖嗣統,久道化成,立萬世無疆之業,皆我孝庄文皇後福德兼隆之所啟佑也。」
孝庄文皇后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帝主政,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贈太後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十三年二月,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上承太后訓,撰內則衍義,並為序以進。聖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九年,上奉太后謁孝陵。十年,謁福陵、昭陵。十一年,幸赤城湯泉,經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后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后念從征將士勞苦,發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輒發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后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餘,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國初故事,后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罷之。宮中守祖宗制,不蓄漢女。上命儒臣譯大學衍義進太后,太后稱善,賜賚有加。太后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後行。嘗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又作書以誡曰:「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莫不引領,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綿曆數於無疆,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於厥心。」十九年四月,上撰大德景福頌進太后。
二十年,上復奉太后幸湯泉。雲南平,上詣太後宮奏捷。二十一年,上詣奉天謁陵,途次屢奏書問安,使獻方物,奏曰:「臣到盛京,親網得<魚達>、㧐,浸以羊脂,山中野燒,自落榛實及山核桃,朝鮮所進柿餅、松、栗、銀杏,附使進上,伏乞俯賜一笑,不勝欣幸。」二十二年夏,奉太后出古北口避暑。秋,幸五台山,至龍泉關。上以長城嶺峻絕,試輦不能陟,奏太后。次日,太后輦登嶺,路數折不可上,太后乃還龍泉關,命上代禮諸寺。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聞太后不豫,即馳還京師,太后疾良已。
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復作,上晝夜在視。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后。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慟,欲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命撤太后所居宮移建昌瑞山孝陵近地,號「暫安奉殿」。二十七年四月,奉太后梓宮詣昌瑞山。自是,歲必詣謁。雍正三年十二月,世宗即其地起陵,曰昭西陵。
世祖親政,上太后徽號,國有慶,必加上。至聖祖以雲南平,奏捷,定徽號曰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子一,世祖。女三,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奉天承運寬溫仁聖皇帝制曰:自開闢以來,有應運之主,必有廣胤之妃。然錫冊命而定名分,誠聖帝明王之首重也。茲爾本布泰,系蒙古廓爾沁國之女,夙緣作合,淑質性成。朕登大寶,爰仿古制,冊爾為永福宮庄妃。爾其貞懿恭簡,純孝謙讓,恪遵皇后之訓,勿負朕命。
大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
《山河戀·美人無淚》(袁珊珊 飾 孝庄)
《康熙大帝》·玄燁奪宮(張夢棣 飾 孝庄)
《天子屠龍》(黎宣 飾 孝庄)
《少年天子順治篇》(潘虹 飾 孝庄太后)
《少年天子康熙篇》(潘虹 飾 孝庄太皇太后)
《新月格格》(劉雪華 飾 孝庄)
《康熙王朝》(又名《康熙大帝》)(斯琴高娃 飾 孝庄太后)
《格格要出嫁》(博弘 飾 孝庄)
《江山風雨情》(牛莉 飾 孝庄)
《誰主沉浮》(劉曉慶 飾 孝庄)
《皇太子秘史》(呂中 飾 孝庄)
《康熙秘史》(又名《康朝秘史》)(鄔倩倩 飾 孝庄)
《明末風雲》(李悠悠 飾 孝庄)
《誰主中原》(即《明末風雲2》)(李悠悠 飾 孝庄)
《一代皇后大玉兒》(潘迎紫 飾 大玉兒)
《庄妃佚事》(賈真珍 飾 小福晉布木布泰,柏寒 飾 庄妃)
《大清風雲》(許晴 飾 孝庄)
《孝庄秘史》(寧靜 飾 孝庄)
《孝庄傳奇》、《孝庄皇后》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