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机构简介贫困概况机关党建扶贫资料库社会扶贫政策法规纪检监察外资扶贫扶贫培训金色通道扶贫研究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首页图说天下
图片故事: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发布日期: 2010-04-29    来源: CFP    作者:    审核:    编辑:    阅读:


图片故事: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驯鹿到森林里找苔藓吃的季节,猎民点的帐篷内大黄狗陪在老人身边。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气温还在零下十度左右。沿着上山的路向山里进发,个把钟头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点,几个灰色的帐篷埋在深山老林里,帐篷内简单而狭小,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坐在火炉旁,一条大黄狗依偎在她的身旁,帐篷外偶尔的风声会打扰这里的寂静。这个老人就是被外界称为“最后女酋长”的玛利亚索,今年82岁。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驯鹿到森林里找苔藓吃的季节,猎民点的帐篷内大黄狗陪在老人身边。


    300年前,一支鄂温克人从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出发,赶着驯鹿,迁徙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密林中。因为这支在大兴安岭北坡靠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使用驯鹿驮运物品,所以被称为使鹿鄂温克。到现在,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仅有230多人。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大兴安岭深处驯鹿踏雪寻觅苔藓。                           
 
    玛利亚索小时候,家里只有1头驯鹿,到她出嫁的时候,家里有了十几头驯鹿,而她的嫁妆就是6头驯鹿,好多姑娘出嫁并没有鹿作嫁妆。为了能够打到猎物,家里总是要搬家到猎物多的地方去,每次搬家,总是驯鹿驮着东西到新的营地。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大兴安岭深处驯鹿踏雪寻觅苔藓。


     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与这次搬迁几乎同时改变的,是猎民放下了猎枪,告别了几百年来赖以为生的狩猎生活。现在的新址,房子是新翻修的,按北欧饲养驯鹿的萨米人的房屋风格设计的,两户一栋小楼,每家都是楼上楼下,免费居住。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玛利亚索老人随身携带的口弦琴吹起来悠扬动听


    而年长的玛利亚索却一直不喜欢到定居点生活,她不习惯房子里没有火。她说:“我在大森林里出生,从小到大我都非常适应山林里的生活,我喜欢和驯鹿在一起,跟大山在一起。”于是,她告别了山下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山上的狩猎点。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最年轻的在山上放养驯鹿的鄂温克女人布冬霞。


     在敖鲁古雅乡,像玛利亚索这个猎民点一样的还有6个。猎民点的地点不固定,因为驯鹿的主要食物是苔藓,所以他们的列民点也是不断的在搬迁,尤其是现在的苔藓越来越少,猎民搬家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行走在猎民新区的古香莲心情复杂,山上的原生态保护和山下新居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才能结合起来,做到现代文明和文化遗产保护共荣的局面。


    在距离玛利亚索猎所居住的民点50多公里的地方,36岁的鄂温克猎民布冬霞放养了40多头驯鹿。布冬霞的父母以前都是猎民,她从小就在山上长大。定居后,她的两个哥哥反而不愿意在山上放养驯鹿,而她却留了下来。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大列吧巴是玛丽亚索老人在猎民点的主要食物。


    4月5日上午,运送补给的车滑到路边雪地两次又挣扎出来后才来到了布冬霞的家。布冬霞两口子去找鹿了。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嘴里打着鹿能听懂的呼哨赶着鹿回来了。布冬霞从手里的口袋掏出豆饼喂驯鹿,用鄂温克语和驯鹿说话,她说:驯鹿可以听懂她的话。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一生都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人安道对生活很乐观。


     布冬霞13岁的儿子会在放暑假的时候到山上来,儿子小时候喜欢来山上,觉得新鲜,现在不喜欢来了,山上人太少,没有别的孩子陪他玩。布冬霞却觉得在山上的日子并不寂寞,她和丈夫有一台电视机,装了卫星接收器,靠太阳能发电,有时能看到电视节目。家里还有一个影碟机,可以看电影。最重要的是,“在山上可以和驯鹿在一起,每头驯鹿都有名字,像家人一样。”这个最年轻的在山上放养驯鹿的鄂温克女人说。

                                 


2010年4月3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索荣花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阿丽娜,儿子3岁,叫阿诺尔多索,出生那年,儿子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中的第236个。他们已经习惯了山下的现代生活。


     与布冬霞同岁的索荣花想法却完全不同,她不愿意再到山上生活了。索荣花在定居点开了一个小店,专营鹿茸、鹿头、鹿角以及兽皮包、桦树皮盒等旅游工艺品,夏天的时候生意非常好。她的丈夫是汉族,老家是根河正北的黑龙江漠河,现在敖鲁古雅乡鹿产品加工厂跑业务。

    索荣花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阿丽娜,儿子3岁,叫阿诺尔多索,出生那年,儿子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中的第236个。

    索荣花是玛利亚索的侄女,她说外面的人都管她姑姑叫“使鹿鄂温克最后一个女酋长”,她家里存着几本2006年出版的《使鹿鄂温克》杂志,封面就是玛利亚索和驯鹿,这本出版时标价16元的杂志,她现在卖给游客的价格是100元。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一家出版社工作,由于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回到了森林里,回到森林后也同样不适应寂寞的生活。


    对于“女酋长”这个称谓,玛利亚索的同胞并不完全认同。根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长古香莲也是从小在定居点长大的鄂温克人,她说“酋长”是外界炒作的概念,玛利亚索德高望重,但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不可接近。

    在另一个老猎民点生活的巴拉杰伊。她家的墙上挂着儿子维佳的油画,维佳也在山上和她一起放养驯鹿。巴拉杰伊老人的大女儿柳芭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一家出版社工作,由于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回到了森林里,回到森林后也同样不适应寂寞的生活。后来由于一次意外在42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巴拉杰伊家里没有挂柳芭的画,老人觉得看着女儿的画伤心。

                                     


20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每隔一段时间驯鹿就要从山上下来,补充盐量。


    2003年时,媒体当年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走出大山实现定居”,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这次移民行动的得失争论至今没有停息。

    古香莲说,敖鲁古雅鄂温克和驯鹿密不可分,驯鹿文化不能消失,30年后,50年后,我们要让驯鹿文化一直保存下去。

本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主任信箱管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12 金色通道杂志社
联系电话: 0771-2854891 传真:0771-2850671 技术支持:金色通道杂志社
本站中文域名:扶贫.中国 桂ICP备05002559号-1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乐路一号 邮编:530012 QQ:93137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