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佳談「一國兩制」 料中央出手 重掌話語權
2012-12-03 02:19:00 来源: 香港成报
■劉兆佳教授認為,「一國兩制」被部分港人錯誤理解,北京高調親自闡釋國家立場的情況將成趨勢。(夏家朗攝)
外部勢力藉香港牽制中國,挑撥矛盾,政圈中人聽過不少,雖感有些虛無飄渺,但中央視此為絕對警惕之事,避免「港獨」勢力抬頭。全國政協委員、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分析,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早前的文章,料是中央「糾正」港人錯誤理解「一國兩制」的前奏。他解釋,回歸後,泛民主派長期「壟斷」解釋「一國兩制」,把一些約定俗成的觀點歪曲成定理,偏離國家立法的原意,不利於香港以至整個國家的發展。在目前建制力量鬆散下,他們總抓不緊「北風」怎吹,劉兆佳預測北京高調親自闡釋國家立場的情況將成趨勢,過程中雖會給批評為干預香港事務,但不能不這樣做,因重新樹立的「一國兩制」正確觀念為當前要務。
文:記者林于鈴、高級採訪主任劉美儀
本身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的劉兆佳,礙於中策組的官職,十年來鮮作公開就香港政治局勢發言。今年6月底離開政府「熱廚房」後,一本新作《回顧十五年來香港特區管治及新政權建設》檢視特區管治的得與失,「佳叔」再度活躍起來,評論時局。「佳叔」笑言:「在退休後,還忙過以前。」最近,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主理的《港澳研究》中,刊載一則由劉兆佳的數萬字鴻文,論盡香港政黨政治、陳方安生的角色、港人的「抗共心態」等內容,針砭時弊,本報將由今天起轉載(見A3版)。
文章刊國務院港澳研究刊物
九七回歸後,誰是中央「傳話人」?政圈長期猜測是某某某,但有些所謂「代言人」演繹北京的意思,內容有時又欠準確,甚至「冷處理」。劉兆佳預測未來中央親自來演繹的做法愈來愈多,張曉明早前的長文料是中央「糾正」港人錯誤理解「一國兩制」的前奏。
一旦中央增加對香港事務發言,勢引起部分港人強烈反彈?有必要動用這些「硬招」嗎?劉兆佳不諱言中央已經錯失最好發言時機:「我覺得中央只是從過去15年『一國兩制』實踐之中,汲取到教訓,願意恢復應當扮演、但過去又沒有扮演的角色而已;早些做還好些,講明了自己立場,起碼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識不會太偏離。」
擔心外部勢力藉「港獨」發難
劉兆佳說,中央除了擔心「一國兩制」不能如期望落實,更擔心香港成為「反共基地」。「現時情況不單關乎『一國兩制』落實、香港內部矛盾、兩地之間摩擦,(中央)更需考慮整個國際大局會否讓外部力量有機可乘,借助香港的本土主義或地方主義力量抬頭,來為國家發展製造麻煩,引發內地政局不穩。」
香港特區在未來數年將會是處理政改、落實「雙普選」的關鍵時刻,劉兆佳認為重新樹立正確的「一國兩制」觀念,遠比政改重要。「政改只是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現在談的是整個『一國兩制』能否按照原來構思準確落實……若港人的認識愈來愈從香港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出發,將來香港和中央、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將會出現嚴重摩擦,這對香港、以至國家都不利,香港內部也遲早激化矛盾。」
劉兆佳認為,現時一切看似中央干預香港事務的象,均緣於各方溝通不足:「回歸前這些問題並不存在……當時大家(英方、民主派、香港愛國陣營、中央)都願意講明自己立場,好像前港澳辦主任魯平很願意發言,因當時特區政府尚未成立,他覺得有責任既代表中央,又代表未來特區講明『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不過,但回歸後,中央就認為要避免介入香港事務、避免不尊重香港高度自治,所以有一段長時間不出聲。如是者,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便被民主派所壟斷,變成約定俗成。例如人大釋法便等同破壞香港法治。」
民主派錯誤演繹 急出手糾正
劉兆佳說,從中央最近動作頻頻,例如魯平、陳佐洱的放言、張曉明的長文,估計中央顯然忍無可忍,正在予以糾正及澄清:「我估計他們會更加積極去闡述自己的立場……張曉明的文章是近期比較明確的一種表態,之前喬曉陽及一些內地的專家、學者所講的,都有相當大代表性。」
「中國政府會愈來愈多,甚至覺得有需要去公開闡明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並對一些認為偏離了『一國兩制』的原則、立場、言論和觀點予以反駁……這趨勢開始後,自然會給人批評中國政府加強介入香港事務,引起某些香港人、特別是反對派人士不滿,引發的論戰也會愈來愈多,社會走向政治矛盾也會更趨激烈。不過,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相信會得到某種程度的糾正。」相關新聞刊A02、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