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校发[2002]教字49号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我国为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所设立的。我校自1988年首批创办以来,已培养了许多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2年开始,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年招生规模已从60人增加到230人。为了在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充分保证教学质量,突出七年制教育的特点,达到新世纪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我校多年的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重新修订了《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是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了七年制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方案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到能力考核要求都做了阐述,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培养目标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七年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学位授予标准及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愿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中内科学、外科学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下同)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修业年限及时间分配
修业年限为七年。前三年主要安排基础教育,包括早期接触临床和早期科研训练的内容。后四年为临床教育,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主要专业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临床医学导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神经科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三)必修课课程体系及时间分配
1.必修课门数59门;总学时4310;专业课理论与实验的比例为1:0.8
2.第一次临床实习36周,实习科目二级学科6科;初级卫生保健实习2周。
3.第二次临床实习87周,其中临床二级或三级学科实习83周;毕业论文答辩4周。
4.必修课模块体系结构及时间分配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模块体系结构及时间分配表
(四)必修课程
基础阶段
1.政治、社科与体育
共516学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治、社科:教学时数为340。包括①马列主义理论课5门(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自然辩证法);②思想品德教育课4门(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学、法律学基础、形势与政策)。
(2)体育课:两年体育课共120学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3)军事训练及军事课程:第一学期集中训练3周,军事学36学时。
2.公共基础课程
共1224学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外国语:教学时数为666。主要内容是公共英语的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发展,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水平。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接受专业课教学,并使用英文参考教材。第四、五学年开设医学专业英语,包括医学英语阅读和视听内容。第二次临床实习期间,要求翻译医学专业英语文章。毕业时,使学生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英语文献。
(2)高等数学:教学时数为96。其主要内容为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概率论及线性代数。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将数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知识相联系。
(3)物理学:教学时数为96。物理学是深刻认识生命过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运动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今物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具备正确认识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技能,使医学生能用理科的头脑分析解决现代医学问题。
(4)化学:教学时数为196。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计算机:教学时数为140。主要内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加强七年制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和应用能力。
3.基础医学
共1052学时,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4.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
共270学时,包括卫生学、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文献检索、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
5.早期临床
临床医学导论28学时,实习1周。
6.早期科研训练
七年制学生在第六学期安排8周早期科研训练。主要安排在基础学科,实行导师制教学。学生主要以教师承担的一个课题为载体,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最后完成一个文献综述或小论文。具体安排见医大校发[2002]教字48号文件《关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的有关规定》。
临床阶段
1.临床基本技能
共342学时,包括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包括麻醉、局解、手术学)。
2.临床专业课与见习
共878学时,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传染病学、心理与精神病学、急诊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核医学、法医学、临床药理学。
3.第一次临床轮转实习
临床轮转实习36周。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初级卫生保健实习2周。
4.第二次临床实习
第二次临床实习,即临床定科实习,共83周。学科选择原则及时间分配详见医大校发 [1999]教字25号文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