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ZK 訂戶專享 ─ 最新內容 >> 立即登記為訂戶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搜尋器
登入 訂閱雜誌

閣下現正閱讀 二十四卷四十一期 (2010-10-17) 精彩內容

本期精彩內容
RSS
有關亞洲週刊
廣告查詢
聯絡我們
2010亞洲卓越品牌評選
全球華商1000排行榜
亞洲銀行300
國際華商500
中國上市企業100大
2010香港書展特刊
2009香港書展特刊
2008香港書展特刊
亞洲財經
 
筆鋒

日本擁核論升溫新右翼力量抬頭 .毛峰
東京市長(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高調提出日本「擁核論」,聲稱要以核彈對付中國。日本輿論對此不再強烈批判,政府對「擁核論」保持沉默。其實日本不僅具備核能技術,而且擁有不少直接製造核彈的高濃縮鈾。三菱、日立和東芝核電企業及兩百多家配套企業形成完整核電產業鏈,估計可迅速製成核彈。日本新右翼組織出現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要將民族主義與自由民主人權掛u,反對中國。



在中日釣島之爭升溫之際,日本東京市長(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高調提出:「日本如果動手就能夠在短短兩三年內製造出核彈,日本如果擁有核武的話,就不必懼怕中國。」此主張使一直被視為「言論禁區」的「擁核論」重新在日本抬頭。以往,每當有右翼人士要突破「無核三原則」,日本朝野以至媒體均出現強烈的反對聲音,但這一次,卻全面保持沉默,這顯示日本的政治生態及民意正在出現微妙變化,並可能加速催化「擁核論」。

一種新的右翼力量在這位老右翼政治人物的振臂一呼之下,迅速成軍。這種新右翼力量和傳統右翼有相同之處,他們同樣會使出包圍、潑油漆、砸玻窗、恐嚇電話等暴力手段,但同時,它也具有時代性的新意涵:部分人是屬於年輕、高學歷,在社會上屬於中產階級的一群,這和傳統日本軍國主義的中堅支持者迥異。

九月二十九日,日本九州五十多個右翼組織集結了六十輛宣傳車在福岡市進行反華抗議行動。途中右翼宣傳車更一度團團圍住了十輛中國遊客乘坐的旅遊大巴進行謾罵,緊急中所幸警方及時趕到而安全脫圍。日本神戶中華同文學校連日來也收到十多個威脅電話,令學校不得不加強對在校華僑子弟的保護。長崎華人學校玻璃窗被砸,中國駐福岡和長崎總領館也有被右翼人士扔擲煙霧筒。京都嵐山公園的周恩來總理紀念碑也被人潑了油漆。九月三十日,東京地區六個右翼團體在有樂町交通會館進行「守衛尖閣諸島」街頭演講。另外,還在眾議院會館召開緊急集會,抗議政府對華外交軟弱,釋放中國船長是向中國舉白旗投降。

十月二日,由「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草莽全國地方議員會」、「日本李登輝之友會」和「台灣研究論壇」四大團體發起了「譴責中國侵略尖閣諸島全國國民統一行動」的集會遊行。除東京外,還有名古屋、京都、札幌等十八個地方城市同時響應參加這個「用國民力量拯救日本」的抗議活動,其規模之大、參與城市之多,實為近年來所未見。

在東京代代木公園的集會上,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空軍司令)田母神俊雄、東京都杉並區區長山田宏、草莽全國地方議員會幹事長水島聰、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等人和一些地方議員紛紛發表演講,抨擊菅直人內閣對中國外交軟弱和執政民主黨亡國與賣國,強調日本國民如再不動員起來保衛國土,尖閣諸島將被中國掠奪,北方四島將被俄羅斯永遠霸佔。集會甚至要將九二四定為日本的「國恥日」。隨後,約有近一千人手持日本國旗及「菅直人,不能原諒你」、「救國,阻止侵略」等標語進行了示威遊行。他們沿著繁華熱鬧的表參道時尚大街經原宿至澀谷。值得注意的是,在參加集會遊行者中約有近三分之一的是年輕人,顯示原來日本青年對政治漠不關心狀態已悄然生變,「日本式憤青」開始從虛無網絡走上社會街頭。

石原慎太郎在題為《難道想把日本變成五星紅旗的星星!》一文中宣稱「日本真想要擁核兩三年就可以了」的話並非戲言。鮮為人知的是,日本雖不擁有核武,但卻是美、俄、法、英、加和中國六大核擁有國之外唯一的全部擁有核產業鏈的國家。日本核研究所籌備成立於一九五四年,核能研究甚至早於中國核技術開發,一九五五年日本教學用反應堆運轉,六十年代中期就有第一座核電站「東海一號」投入運行。這是直接引進英國製造原子彈的「鎂諾克斯堆」即石墨氣冷堆。七十年代末,日本開始使用濃縮鈾燃料建立輕水冷卻堆型的核電站。日本核能研究領域及技術廣泛且精進,沸水堆、壓水堆均有。在獨自建立自己三代標準的先進沸水堆後,日本在四代堆中的快堆、高溫氣冷堆、鈉冷堆等技術研究成果也很豐碩。在下一代濃縮鈾技術、慣性和磁約束核聚變研究方面甚至領先於美國。

三菱重工、日立製作和東芝集團是日本目前最大的三家核電企業,它們都能獨立設計核電機組,也能獨立從核燃料到後處理的全套技術。東芝集團零六年還收購了美國三大核能企業之一的西屋公司,使其核電製造能力稱雄一方。在這三家龍頭企業的掛帥下,日本還形成了兩百多家與核電製造相配套的骨幹企業和核電產業鏈,事實上令日本成為了「完整的核能力國」。到目前為止,日本已擁有核電站五十三所,核電裝機容量達五千九百三十五萬千瓦,僅次於美國與法國。現在,日本的核能發電量已佔全國總發電量的百分之三十,其中關西電力、九州電力均已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一九九七年,日本核研究所與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介子科學實驗室合併重組為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它與日本原子能開發機構一起成為了日本核能技術研發的兩大支柱。此外,東京大學、京都大學、近畿大學也均擁有以高濃縮鈾為燃料的小型核反應堆。因此,日本不僅具有先進成熟的核能技術,而且還保有不少直接可以用來製造核彈的高濃縮鈾。據美國能源部和軍工管理局(NNSA)內部報告透露,冷戰時期日本為促進核能和平利用從美國進口研究用高濃縮鈾。近年,為防止被核恐怖活動所利用,美國要求日本逐步退還這些高濃縮鈾。至今,美國已將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及京都大學的研究用核反應堆中共計五百七十九點七公斤的高濃縮鈾進行了回收。這些被收回的高濃縮鈾足以製造二十多枚核彈。

亞洲週刊獲悉,由於大量高濃縮鈾被美國收回,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擁有的四座高濃縮鈾反應堆,其中兩座已轉換為以低濃縮鈾為燃料的核反應堆,兩座無奈關閉。京都大學的一座核反應堆也在今年夏季轉換為低濃縮鈾反應堆。另外,由於在東京大學、近畿大學等機構擁有的一些小型高濃縮鈾反應堆在技術上無法轉換為低濃縮鈾反應堆,因此仍會有十多公斤高濃縮鈾殘存於日本。重視核不擴散和強化核恐怖對策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為此督促日本要切實保全好重要研究反應堆以外的小型研究反應堆中擁有的高濃縮鈾。

由此可見,日本並非缺少核技術和技術開發能力與核彈原料高濃縮鈾。日本政治強人小澤一郎於二零零二年在福岡表示「日本核電廠堛s完全可以製造出四千多枚核彈頭,我們在軍事實力上不會輸給中國」以及此次石原慎太郎揚言「兩三年內日本就可以製造出核彈頭」等言論,也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上,隨著日本釋放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中日間政治外交從「戰略對抗」轉變為「戰略僵持」階段。日本《讀賣新聞》十月四日公布的全國輿論調查顯示,菅直人內閣支持率在日本釋放中國船長後由百分之六十六下跌至百分之五十三,短短兩週內下跌了十多個百分點。其中有七成二的受訪者認為日本政府決定釋放中國船長之舉不當,而對中國沒有信任感的則高達百分之八十四,對民主黨政權的外交安全保障政策感到不安的也首次超過八成。在此敏感背景下,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九月三十日發行的《週刊新潮》上公開提出「擁核論」,石原認為,日本若擁有核武,釣魚島海域中日撞船事件就不會變成目前這樣的狀況。石原強調,日本只要有擁有核武的想法,兩三年內就可實現,今後應對此進行認真討論。

美國核保護無用論

在《難道想把日本變成五星紅旗的星星!》一文中,石原慎太郎還竭力為日本「擁核」製造聲勢。石原說,從撞船事件中,可知美國並不可靠,美國不會也沒有能力守護釣魚島,美國經濟目前風雨飄搖,無法協助日本。同時,石原還試圖強調美國對日的「核保護傘」無用論。他認為,日本是一個小國,兩顆氫彈就能毀滅日本。如把一顆丟在沖繩的話,日本西半部就被毀滅了。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能守護的只有美國本土,日本還天真地以為美國會以核武來守護日本。石原強調,日本現在對中國採取如此軟弱的外交,肯定會招致國家危機,無法不令人聯想到政府要把日本演變成中國的附屬國。石原還說,如果擁有核武的日本展開戰爭的話,美國才會感到為難而伸出援助之手。因為美國不希望自己金屋藏嬌被他人染指。

「擁核論」一直是曾遭原子彈轟炸受難的日本國民所深惡痛絕的禁忌,但也是日本右翼政治勢力一直處心積慮試圖突破的一個「禁區」。由於日本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受害國,日本民眾普遍持有強烈的反核情結,特別是廣島與長崎的民眾,更把反戰和反核視為無法推卸的歷史任務和歷史使命。六七年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首次在國會表示日本「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四年後,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將「無核三原則」變成為日本的國策。

儘管如此,否認日本進行侵略戰爭的日本保守右翼鷹派勢力一直在尋找各種機會,試圖擺脫「無核三原則」對日本成為「普通國家」的束縛。早在一九七零年,時任防衛廳長官的中曾根康弘在戰後第一次發表的「防衛白皮書」中,就表示「日本即使擁有小型核武器,也不違背戰後的和平憲法」。這引起了日本國內外嘩然和日本各界人士的強烈抨擊。九九年,時任防衛廳政務次官的西村真悟公開提倡在國會談論擁有核武器問題,試圖以討論核武來鈍化國民談核色變的「核敏感症」。這同樣招致日本社會和輿論的嚴厲批判。二零零六年十月,在朝鮮進行核試驗後,日本政壇上的保守鷹派人物、時任執政自民黨政調會長的中川昭一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日本憲法中並沒有禁止保有核武,擁核可以降低日本受到攻擊的可能性,日本應該認真討論該不該擁有核武。」而時任外務大臣的麻生太郎隨即同聲附和,強調討論日本擁核十分重要和必要。身居執政黨和政府要職的中川昭一和麻生太郎「一唱一和」的擁核論,受到在野共產黨、社民黨的強烈批判。日本在野黨紛紛要求日本內閣罷免麻生太郎的外相職務,這迫使當時首相安倍晉三不得不出面表示日本政府不會改變無核三原則,但同時又稱不能封殺言論的自由。對此日本輿論指出:「如果日本遵守無核三原則不是騙人的話,就不應該再進行擁核的討論。」

挑戰無核三原則禁區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作為日本首都行政長官和在日本社會頗具影響力的石原慎太郎全面露骨的公開倡議日本「擁核論」,挑明日本要扔掉美國「核保護傘」,獨立擁有核武器並將此作為對抗中國的策略,這實際上是在鼓動日本要在行動上突破「無核三原則」的禁區。對於如此出格的言行動向,日本政府卻保持了沉默,日本輿論也不再敏感,不再抱持強烈的批判態度,這顯示了近年來在東瀛列島不斷製造與渲染日本危機和鄰國威脅的氛圍中,日本的政治生態與引導國民意識的輿論環境開始出現異化,強化安保和加強軍力的思潮有可能催化「擁核論」升溫。這其實是隱藏在此次中日撞船政治危機背後的不容忽視的一個危險信號。

縱觀歷史經驗,日本右翼勢力始終是煽動民族主義的急先鋒和鼓吹民粹主義的「助推器」。戰後日本右翼基本上繼承了戰前右翼的思想衣x。首先是宣揚皇道主義,其次是強調以強大軍力為一切行動的後盾,第三是否定侵略戰爭,第四是修改和平憲法,第五是鼓吹大和民族優秀論。隨著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出現了以日本民族優秀論為主基調,強調日本要向美國說不,要成為「普通國家」並與世界大國平起平坐的社會思潮,不斷激發出潛在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也使像石原慎太郎等的國粹主義言行在日本社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此基礎上誕生的日本新右翼組織,從本質上看其基本的思想理念並無改變,但在成員構成上趨向於年輕化,在活動方式上則更多的利用演講研討以及現代網路等傳播方式來擴大其影響力。作為新右翼團體,則是新右翼組織的新變奏,他們往往沒有嚴密的組織形式,多採用自由加入自由退會的會員制方式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在行動與宣傳上也不再露骨地強調「大東亞聖戰」,而是更多地把自身的民族主義與自由民主人權等掛u。由於不強求必須參加活動,不進行暴力性抗議行動,因此比較容易贏得中產階層、普通市民和青年學生的思想共鳴。

但整體上來講,日本嚴格受制於和平憲法和「無核三原則」,絕大多數日本國民均保持強烈反戰反核情緒。這也令日本一些右翼政治家力圖突破「無核三原則」的「擁核論」頻頻破產。日本北海道教授山口二郎指出:「如果日本進行核武裝,不僅將招致亞洲各國警惕,還將動搖日美同盟的基礎。美國可能將日本作為假想敵。因此若日本持有核武器將使其在世界上陷於更加孤立的境地。」■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