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事 件 |
1895年6月2日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列屿在内的)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给日本。[详细] |
1945年 |
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详细] |
1969年5月 |
日本将岛上原有的表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详细] |
1970年4月10日-12日 |
全美留学生及华人在华盛顿举行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岛示威大游行,约有2500人参加,是在美华人最大的一次示威游行。[详细] |
1972年6月17日 |
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本政府接收。钓鱼岛列屿正式随琉球交给日本。[详细] |
1978年 |
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副总理访日,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留待子孙后代解决。[详细] |
1996年9月26日 |
“全球保钓华人联盟”首领陈毓祥带领香港抗议者乘坐“保钓号”到达钓鱼岛,陈毓祥率领5位突击队员跃身入海游向钓鱼岛,陈溺水身亡。[详细] |
1996年10月15日 |
日本外相重新声称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并否认曾和中国达成任何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协定。[详细] |
2003年6月23日 |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抗议日本政府“租用”钓鱼岛、实施国家管辖的非法行为。[详细] |
2003年8月25日 |
东京的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的9个成员25日上午再次登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对该右翼团体1978年在岛上建造的灯塔进行维修,并于25日下午离开钓鱼岛。[详细] |
2004年03月24日 |
3月24日上午6时26分,冯锦华、张立昆等7名中国大陆民间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他们是在23日凌晨1时乘坐一艘100吨的渔船从浙江乐清市黄华港迎着6级风浪出海的,共有16名志愿者参加了这次保钓行动。[详细] |
2008年6月10日 |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艇10日凌晨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一艘台湾渔船相撞,导致该渔船沉没,渔船上乘员全部获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