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武术项目29日举行了收官之战,中国队在武术项目奖牌榜上稳居第一,共摘得3枚套路金牌和4枚散打金牌。在武搏会热热闹闹弘扬中华武术的背后,是中国武术竞技力的缺乏,事实上,就竞技力来说,中国武术不仅不是世界第一,甚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在世界级的格斗竞技场上,不仅很少出现中国功夫的身影,而且成绩惨淡。这背后,是文艺作品的放大化,体制限制以及国人民族自尊心的作祟。
意淫----中华武术天下第一
绝大多数相信中国武术“天下无敌”,不是亲眼或在媒体上见过中国武术曾在相关对抗性搏击赛事中击败过洋人对手而获得了冠军,而是看过接触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和影视武打片,外加一点各种武术队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演练。

~武侠小说中,功夫“神乎其技”。

~近视达500多度的李小龙实际上从未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搏击比赛。

~柳海龙国际搏击争霸赛,日本选手伊贺弘治就被曝出战绩造假。
武侠小说中被“神话”的武术
武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备受专制社会欺辱的国人对拥有武力的渴盼,经力量孱弱而欲望发达的文人的想象发挥,结合同样是源远流长的神秘主义,创造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武侠世界。通过从王度庐、平江不肖生到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经典作家的描述,一代代下来,纵然武术没有那么神奇,但肯定威力无限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在国人心中扎根:在遥远的古时,或在当代的某个不为人知的处所,肯定一些人具备着超凡的搏击能力。 但这些都是虚构的,假的,从未证实的。
影视作品中制造的“无敌”功夫
自有影视以来,那活色生香、直观精彩的画面愈加强化了这一认识。通过影视传播而最令国人心仪的武术家莫过李小龙,人高马大的洋人在其铁拳加嗷嗷声中望风丧胆,充分证明了中国武术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
事实上,在真实的生活中,李小龙并非是一个搏击高手,他的身高172cm,体重在60公斤左右,并且还有高达500多度的近视。从医学的角度讲,近视到了这个程度,头部受到重击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粉碎。李小龙获得的最高水平的搏击类冠军只是“香港高中业余拳击赛冠军”----一个香港青少年赛事。至于盛传所谓“全美空手道冠军”更是子虚乌有,他甚至连一场正式的格斗比赛都没有参加过。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父亲没有参加这些竞标赛(搏击比赛),因为在哲学上他认为这样比赛不符合武术的理念。”而李小龙甚至在与毫无武术根基的导演罗维、黄握中等发生争执时直接拔刀相向,引来警察调查,屏幕上的拳脚顿时做了废。
事实上,李小龙带来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因为萤幕上让美国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格斗方式,以及他向美国人所传递的武术哲学。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他真正的格斗实力被放大化了。
各种中外对抗赛虚假的“强盛”战绩
如果说文艺作品中的武术被放大化属于创作需要,那么近些年来风行的各种中外搏击对抗赛则是一种虚假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