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下旬,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千人百车穿越林海雪原,进行“走、打、吃、住、藏”等多种能力训练。图为官兵们在行进途中。 文方齐摄
本报沈阳1月28日电 魏金生、特约记者向勇报道:行军不划预定线路、攻防演练不设脚本、防护不搞空对空……连日来,沈阳军区某机步旅百车千人穿越林海雪原进行多种能力训练,缺啥补啥,怕啥练啥,瞄准训练“短板”从难锤炼,从严摔打,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这个旅重点围绕“走、打、吃、住、藏、用、修、联、供、管、防、扰”12种课题进行演练,他们结合多年冬训经验和部队当前训练实际,哪壶不开提哪壶,全面梳理训练中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短板”,把战斗力“软肋”列为重点锤炼,一个一个课题攻关,在茫茫雪原上演了精彩纷呈的战斗。
此次冬训他们按作战要素行军,把路线设置在生疏地域,地图上不标“红线圈”,每天行进只给出发点、宿营地和规定到达时限。
1月20日,在山地攻防的“战场”,插上红旗的“红方”官兵在高地上欢呼雀跃,随后准备撤离战场时,败下阵的“蓝方”一支40余人的袭扰小分队利用林地掩护,在“红方”撤离的路上布置了“地雷阵”和“化学袭击”,并组成多个火力组对其实施了埋伏,“红方”被杀得丢盔卸甲。
该旅将战场识图用图、指挥通联、战场勤务等课目纳入战时伙食保障,做到保障供得上、供得准时、供得到位。记者看到,在伙食保障分队前送热食途中,一小股“敌人”突然向他们发起袭击。只见带头的炊事班长带领炊事员一边防卫还击,一边寻找有利地形隐蔽设法突围,在第一时间把热食送到了前沿阵地。班长董士河告诉记者:“上了战场就是战斗员,炊事员也不例外!”
针对山地森林多,无线电无信号的情况,他们采取原始的口令传输方式实施接力传输,保证各级指令的上传下达。为保密起见,他们将战斗中上百句用语,编成数字代码传递,保证所有口令无一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