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 焦点 >> 媒体焦点

大连尸体工厂调查:神秘工厂是否合法存争议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26日 14:49:38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尸体工厂调查

    (节选,原文载《瞭望东方周刊》第2期,2003年11月27日出版)

    10月14日,冯·哈根斯(大连)生物塑化公司地下尸体冷冻固化车间。

    100多个巨大的铁皮箱叠摞着,排成几个纵列。这些铁皮箱里装着用酒精及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着的人类遗体,每个铁皮箱上都用红漆标示了号码。

    “这些人体标本都是进口的,每个铁皮箱里平均有两具人体标本。”在哈根斯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的同时,两个工人合力启开一个铁皮箱盖,两具被白色尸布包裹的尸体在溶液里漂浮起来,看不清尸体的面部和性别。

    这些尸体从海路或空中被运到大连后,便保存在这里。车间对温度和通风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严禁吸烟,因为酒精和甲醛都是易燃品。甲醛还是一种慢性中毒药物,车间的墙上贴着“严防中毒”的白色警示牌,并提示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口罩。

    目前,哈根斯大连公司有一个研发中心以及固定、解剖、锯切、脱水、脱脂、定型硬化六个标本制作车间。

    解剖和定型硬化两个车间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尽管预先已有了心理准备,进入解剖车间时,一溜排开的20余张解剖台还是令人有一刹那间的眩晕。

    解剖是人体塑化标本制作的重要环节,所有的人体塑化标本都必须以遗体为基础“原料”,解剖后再经过脱水、脱脂、定型硬化等一系列环节,尸体就成为了一具完整的人体标本,绝非一些媒体所说的“人造”,更不是某媒体所说的“塑料”制品。

    解剖人员一言不发,聚光灯打在尸体的某个器官上,触目惊心。一个老人正在临窗的解剖台前用电锯切割开一具遗体的头盖骨,老人原为大连医科大学教师,退休后被返聘到哈根斯公司,负责解剖车间的工作。

    这里的解剖技术人员几乎全部毕业于国内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系,30出头的生产部负责人丁娜女士便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已在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服务了三年。

    “一样拿手术刀,医生救死扶伤,我们则是人体标本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2000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王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目前他是公司尸体冷冻固化车间的一名技术人员。

    “你更想看哪一部分?”哈根斯对记者介绍完人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流程后反问记者。“当然是固化定型车间。”记者回答。

    “Very good!”哈根斯竖起大拇指,“你是第一次看人体标本吧?你很有勇气,我的固化车间才是创造的策源地。”-《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于津涛/大连、北京报道

  网友点题:
· 征集新闻报道线索: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新 华 网 检 索
24小时新闻排行
· 美“书信外交”批小泉“拜鬼”
· 干部背负四座大山 常常夜不能寐
· 李瑞环的哲学思考
· 中共中央决心进一步推动民主
· “黄金麻将”专卖官员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