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zhujianmingheshizhi[订阅]
个人资料
访客
读取中...
好友
读取中...
分类
    内容读取中…
博文
吴江开弦弓村:(2009-07-11 14:26)

                      吴江开弦弓村: 成就人类社会学发展的两次重要之旅

 

    开弦弓村,俗称“江村”,坐落在太湖的东南岸,东距上海约80英里,现属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境内。

 

    开弦弓村是长江三角洲上一个极其普通的乡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曾经在二十世纪三十、五十年代两度成为世界人类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中外两位人类社会学研究者先后深入该村,以此作为社会学调查的基本单位和基地,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整理,成就了人类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两部巨著。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和W·R·葛迪斯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生活》。

 

    在开弦弓村,关于费孝通和他的江村经济研究,可谓家喻户晓。1935年夏天,费孝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并取得了公费留学资格。听从导师史国禄教授的建议,先到国内少数民族

    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全国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加快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五大问题:基础设施落后、档案资源匮乏、档案服务机制缺乏创新、档案人力资源匮乏、档案事业发展经费短缺。这五大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发展,甚至某些地方还出现了难于维持的局面。研究和解决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已经成为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档案馆

    我国的基层国家综合档案馆由于事业经费短缺,普遍存在着馆舍陈旧、库房紧缺、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档案馆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发展。2002年12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全国局长馆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档案馆库建

    沈力,女,原名沈立环,1933年生,祖籍江苏吴江同里,系清代军机大臣沈桂芬的后代,我国著名的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沈力参加谭政任总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在下属的文工团(一团)任演员。 1949年12月桂林解放后,根据形势需要,沈力所在的文工团改名为桂林军政大学文工团,后又改名为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文工团。1952年初,沈力调往武汉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工作。不久,

    杨嘉墀,1919年7月出生于吴江县震泽镇一个丝绸商人家庭。他的祖父曾曾任震泽丝业公会会长,他的堂伯父建立了震泽丝业小学。崇文厚德的人文环境和殷实的家境,使童年的杨嘉墀教早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932年,杨嘉墀随父母迁居上海,以优异成绩考取著名的上海中学。1937年9月,杨嘉墀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1年6月大学毕业后,杨嘉墀穿越战争封锁线抵达昆明,先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助教和中央电工器材厂助理

葛迪斯的江村调查(2009-07-10 15:33)
    开弦弓村,俗称“江村”,坐落在太湖的东南岸,现属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

                                    上世纪中叶的开弦弓村

    

    开弦弓村原本是长江三角洲上一个普通的乡村。20世纪30、50年代,中外两位人类社会学研究者先后深入该村,以此作为社会学调查的基本单位和基地,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整理,成就了人类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两部巨著。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和W·R·葛迪斯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生活》。

    在开弦弓村,关于费孝通和他的江村经济研究,可谓家喻户晓。1936年暑假费孝通回到家乡吴江休养。他利用出国前

    全省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后,各级、各地政府和地方志部门在开展《地方志工作条例》所规定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编纂的同时,也根据前一阶段乡镇撤并的实际,纷纷启动了抢救和保护乡镇历史的工作。编纂乡镇志书是抢救和保护乡镇历史最为系统和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笔者认为,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抢救和保护乡镇历史,有必要全面了解当前乡镇志的编纂模式及其特点,并学会科学合理选择最优化编纂模式开展编纂工作。

 

    一、乡镇志的五种编纂模式

 

    经过一轮修志的伟大实践,尤其是乡镇撤并大环境下的乡镇志编纂实践,当前乡镇志的编纂模式已经比较丰富,也比较成熟。笔者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为“单独编纂法”。即按照原有的乡镇行政设置,每乡镇单独设置编纂篇目,分乡镇编纂志稿,单独出版志书,实现每乡镇一部志书。例如,吴江市坛丘镇并入盛泽镇后,根据“现辖现管”的原则,由盛泽镇组织编纂《坛丘镇志》。由于《盛泽镇志》已经编纂出版,所以正在编纂的《坛丘镇志》采取单独编纂的方式进行。

&nb

    全市二轮修志启动后,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汾湖镇)在先期启动辖区内《金家坝镇志》、《莘塔镇志》补编工作和完成《吴江市志》(1986~2005)承编工作的同时,及时启动了《黎里镇志》的续编工作。

 

    编纂工作一旦启动,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谓“只欠东风”,就是要研究如何来续编《黎里镇志》。笔者认为续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地方志编纂的规律和原则,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以下,笔者结合《黎里镇志》的续编工作,谈一谈乡镇志续编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研究好几种情况

 

    所谓针对实际情况开展编纂工作,就是要求编纂办公室主任和志书主编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掌握前志编纂的优缺点、乡镇撤并情况、镇情社况、编纂人员特长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研读前志,做到心中有前志。要认真研读前志。要明确前志编纂的下限情况,包括志体部类、大事记部类、图片部类的时间下限;要明确前志所记述的行

                           《桃源镇志》编纂引发一场保护历史文物的抢救战

 

                           ――一块有近400年历史的明代举人夫妻合葬墓墓碑石得到保护

 

                              二轮修志,让老钮想起了家乡的“钮状元墓”

 

    2006年9月,吴江市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根据《吴江市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方案》规划,全市要在2006~2015年完成市志、专业志(部门志)、镇志(区志)等3种类型、合计56部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桃源镇历史上没有镇志,镇党委和镇政府在二轮修志启动前后即开始《桃源镇志》编纂工作。工

    “人物”部类是一部综合性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编纂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志书人文属性的彰显。在新一轮修志启动前后,各级、各地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均从不同角度、层次,对如何彰显综合性地方志书中的人文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殷切的希望。目前,全省范围内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如何编纂好“人物”部类,将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局面如实记录下来,提高综合性地方志书的人文属性,将是我们这一代“史官”肩负的重要职责。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抓好五项工作。以下,笔者结合1992年出版的《吴江县志》和正在进行中的《吴江市志》(1986~2005)续编工作,就“人物”部类的编纂工作谈几点看法。

 

   

                       把握续志特点  做好“继承”和“创新”两篇文章

 

                           ——关于续编《吴江市志》的实践与思考

 

 

 (续上二)

 

    (三)附属部分的继承和创新

 

    一部志书的“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编纂始末”等虽不是志书的主体,却是志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设计在继承上作些有益的创新,往往也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以提升一部志书的整体形象,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和利用效果。《吴江市志》在这方面,主要作了六点尝试性的改革。

 

    ⒈增强“图照”的厚实度。沿袭明弘治《吴江志》、清乾隆《吴江县志》等旧志设“图考”的传统,增强“图照”的

博主简介

   生于昆山,求学南师,工作吴江;先学校,后机关;先档案,后方志;先大专,后函授本科,再在职研究生。

   2004年7月,半路涉足地方志工作,现任吴江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主要负责地方志编纂的业务指导工作。中学一级教师、档案馆员、高级注册策划师。

   2004~2007年,任《同里镇志》特约编审;2005年11月~2006年5月,任“吴江历史文化图文展览”、《吴江历史文化图文集》执行主编;2006年8~9月,任《吴江二轮修志培训教材》执行主编;2006年9月~2009年5月,任《吴江市志》执行主编,启动吴江二轮修志工作。

   从事教育、档案和地方志工作之余,喜欢静坐书房作点思考,勉强笔耕,有若干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工作15年间,先后获松陵镇优秀教育工作者3次,吴江市人事局年度嘉奖5次,苏州市档案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1次,苏州市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1次,江苏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1次。所在部门2008年被表彰为苏州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所在科室2009年被表彰为吴江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

 

 

 

 

 

 

 

 

业务照片
暂无内容。
参与评审的志书

   2004年7月以来,主要负责吴江地方志书编纂的业务指导和评审工作。主要地方志书如下: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2006年8月,苏州大学出版社,57.8万字;

   《同里镇志》,2007年12月,广陵书社;1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