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認識的圈子媮`有很多想去日本尋夢的年輕朋友﹕要去學日文、去讀大學、去畫漫畫同人誌的、去當聲優(配音)、去找一個日本人當太太或大夫的。本欄過去十五次閱讀日本的經驗,就是說明,「日本」這兩個字就是現代社會的夢與理想。接近夢的盡頭,筆者找來一位剛考完高考但已經打入日本樂壇的香港女生,透過這訪談,來為我們的東瀛夢,做一些總結。
我們這位被訪者,名副其實是「香港小姐」,因為她在網上的暱稱,就是「ナモアみモ」(讀音是Hong Kooong)。這位剛考完高考的中七女生,是那種真的很「香港feel」的中學生。可是這位「平平無奇」的香港女生,中六已經接受過NHK電視台與日本三份網上雜誌訪問,算是日本樂壇的明日歌星。
這樣說或者有點誇張,因為她的藝能圈子與fans範圍,主要集中在一個名為「Nico Nico Douga」(Nico Nico為日文微笑的形容詞,可譯為微笑動畫)的視聽網頁之上(http://www.nicovideo.jp/)。Nico動畫很像Youtube,註冊做會員後便可免費瀏覽,但最大特色是瀏覽的人可以鍵入短訊,在視像畫面上顯現出來。這簡單的功能,容許參與者在同一時段的畫面打上評論,像很多觀撓穨A同時一起觀看和參與。我們的小歌星就是在這個能讓觀摯物蚾捋P的新興媒體上,找到她的第一批日本歌迷。
模擬人聲唱歌軟件 創作人開壇
「第一次把自己的歌曲上載到Nico的契機,是因為看見一批台灣Nico迷一起唱NicoNico組曲(註﹕一首歌曲大串燒)。那時候覺得很感動,原來也有外國人看這個以日文為主的Video Site,因此好想回報一下,就以香港人的身分唱這首歌。」她的出道歌曲反應很大,累積10多萬瀏覽次數。
Hong Kooong初中時候學過幾年初級日文,但她的日文發音,連日本人也會覺得「這把美聲是香港人?說笑了吧?」。接下來08年一個電腦模擬人聲唱歌軟件「初音тヱ」(Miku)在日本大行其道,很多無名的作曲家與同人畫師,為這個電腦歌姬創作。Hong Kooong趁這個「初音熱潮」,唱了這個電腦歌姬的首本名曲「фюЬ」(Melt),到現在累積30多萬次瀏覽量。
「可以說,由於這個新的媒體,很多有名無名的人有一個平台發表。唱歌、畫畫、作曲、影像,反正有創意,就有機會。而我不過是因為外國人的身分,成為賣點。日本人會覺得,怎泵陪茈~國人唱日文歌呢。如果我為日本人所熟悉之後,會不會有同等魅力,就相當難說了。」她在Mixi(日本版的Facebook)與Nico的熱情粉絲固定數目,約一二千人左右,而這已經是相當難得的事情。
為個人MV畫背景
Hong Kooong也親自為自己的MV畫背景畫。跟很多香港人一樣,她跟日本的緣分總是從動畫遊戲開始。她說早到小學一年級已經開始玩日本電視遊戲《櫻大戰》。「年紀那洶p,日文看不懂呀,但到了小六的時候打爆機,感到得哭起來。上中學的時候才有機會去日本看櫻大戰的舞台劇。」說來筆者第一次去日本看已經是大學時代。第四代香港年輕人的日本體驗,又比我這代快了好多。「初中開始畫同人誌,拿到香港的同人誌活動去賣,一直到中六為止。而唱歌嘛,其實是相當偶然的機會。」
投向想像中的理想日本
被問到對日本的感覺,當然是一種期望與企盼了,這特別從成長中對香港文化的比較,就更突現那種渴求逃離香港、找尋夢想的欲望。「學校的音樂課啊,當然是大家很頹廢地度過,隨便應付。香港流行曲曾沉迷一下,但初中過了四大天王的熱潮,就提不起興趣了。日本的遊戲與動漫畫當然更親切,特別是動畫音樂。」日本為什麼會變成現代社會「理想」的代名詞、「自由」的象徵?顏色的解放。聲音的解放。感覺的解放。
有朋友說,這好像「傻龠沺鵅v就能打入日本樂壇,香港有好多藝人都說要打入日本藝能界呢。「Nico這個媒體確實是我被日本創作人認識的一個轉機。我打從開始就沒有說要當歌星,但如果機會來了,我也想試一下。」機遇固然重要,但原始的理想、興趣、熱誠、能力似乎從來是成功的必然條件。
「本來想在本地大學讀日本研究…不過現在父母許可,還是想到日本先讀一年日文,然後在那邊考大學。到日本發展,就算不一定成功,也想試一下。」日本,就是現代社會理想的投射。這位年輕香港歌姬的日本理想,面對什麼現實的考驗呢?我們下次續談。
文 張彧暋
編輯 蔡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