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社区精选发言
·今晚,看奥运,也看中国!
·骇客出击 破中国网路封锁
·邝等15出国官员 贪污罪查办
·蔡英文促蓝营 勿把奥运当政治筹码
·网球抽签 我国旗意外亮相 (1张图)
·京奥今开幕 抗议中国 此起彼落(2张图)
·美奥运队 前达佛难民掌旗 (1张图)
·韩敦促美把长白山天池标成韩国领土
·全民暴动8月8的通知
·拆迁户坚决支持: 相约八月八日,全民上街游行
·很无奈很无奈
·斯拉夫主义害死索尔仁尼琴
·被拒绝入境的奥运冠军奇克:2.5万奖金捐给灾区
· “苦难的中国”:悄悄话我不怕啰嗦
·八月八日晚八时, 默哀静思一分钟
·巴蜀同盟会,巴蜀通讯社荐:钱通神: 巴蜀复国,
·巴属同盟會:《巴蜀民族颂》伏虎
博讯文坛(博客)更新
孙丰以《新疆公安向日本记者道歉
民阵东德支部民主中国阵线强烈抗议香港当
艾鸽艾鸽诗评天下美女(99)
向前进国民党推出毛泽东与蒋介石
复兴中华走狗们从自豪变成自危
胡祈随想北京奥运的火面、喜面、冷面
中国上海暴政网上海访民抵制奥运
《推背图》归序全解奥运主场"鸟巢"验收合格率仅
人民最大辛酸:有多少少女靠肉体混饭
艾鸽诗心醉芳苑(2)《后宫》连
生命禅院饮食奥秘——《智慧篇》之二
热汉"民族魂"鲁迅的真面目
李平刘翔能否免除子弹的威胁?
綦彦臣《国风十八讲》(15):明褒
朱学渊朱学渊:鸟猫论……
朱健国“平安京奥”须大赦天下----
傅国涌瓮安事件的警号

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4/18/25883pb.html


所有跟贴 - 加跟贴 - 史海钩沉 主页

送交者: 用壮 于 北京时间 12/24/2007 (169 reads) [累积880分 给用壮发悄悄话]

回答: 重说沈崇案 千龙 于 12/24/2007

主题: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4/18/25883pb.html

[史海钩沉] 2003年4月18日 星期五

謊言統治五十年(3):沉崇被美軍強姦事件始末(圖)



圖為1946年北京學生遊行抗議美軍強暴沉崇
【人民報消息】中共1949年10月1日在謊言上建立起政權之後,經過了五十多年的鍛練,謊言的造詣愈加老練和無恥。現在我們要說的是中共在沒有奪取政權之前就是個騙子和無賴。
全世界都知道

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都還記得“沉崇事件”,當時鬧得全世界都知道!

1946年中共在北京編導了“沉崇事件”,當年中共為阻止國軍剿共,破壞中美邦交,煽動學生民眾反政府製造動亂, 曾製造出北京大學女學生沉崇在東單“慘遭”兩名美國大兵輪姦的新聞,大肆宣揚與鼓噪,一時群情激憤,平津京滬一帶的學生立即走上街頭,進而掀起“反政府”,“反飢餓”,“反內戰”的示威運動。更發動罷課、罷工、罷市,尤其是反美的風潮,久久不息。

1946年聖誕夜

1946年12月24日聖誕夜八時左右,北京大學先修班女生沉崇離開八面槽她表姐的家,準備到平安影院去看電影。當她由王府井走到東長安街時,突然被兩個美國兵架住。這兩個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伍長威廉斯-皮爾遜、下士普利查德,他們把沉崇架到東單廣場,就在那裏,沉崇遭到皮爾遜強姦。沉崇拚命抗爭,大聲呼救,路過此地的工人孟昭傑發現後,兩次救助未成,便向國民黨北平警察局內七分局報告,當警察到出事地點查看時,普利查德已逃走,警察遂將皮爾遜和沉崇帶回警察局詢問。

當時北平民營亞光通訊社獲悉這一消息後,就在12月25日發出新聞,披露事情真象。北平市警察局局長湯永鹹曾給國民黨的中央社打電話,讓中央社通知各報不要刊登這一消息。中央社當即以警察局的名義給各報發了一個啟事,聲稱:“關於今日亞光社所發某大學女生被美兵酗酒姦污稿,希望能予緩登。據謂此事已由警局與美方交涉,必有結果。事主方面因顏面關係,要求不予發表,以免該女生自殺心理更形加強。

為了阻擋發表這一消息,警察局局長湯永鹹還將亞光總編輯王柱宇和一些報社記者接到市警察局,叫他們具結,保證不發表此消息。

中共的陰謀

可是,12月26日北平《世界日報》《北平日報》《新生報》《經世日報》等幾家報紙,不顧國民黨中央社和警察局的阻擋,都刊登了亞光社的新聞。《新民報》還將國民黨中央社的有關電令編成一條新聞發表出來,把他們封鎖消息的行為也告訴了社會。這一消息引發了隨後全國各地學生的抗議美軍暴行的示威活動,這就是四十年代著名的沉崇事件。

當事人44年後才敢揭露:我沒被強姦!

中共取得政權後不久,即招認“沉崇事件”子虛烏有,並傳出一個叫人哭笑不得的說法,說當年愛出風頭的沉崇為了出名才製造了這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醜聞,天曉得,一個未嫁的姑娘再愛出風頭也沒有用糟蹋自己的清白來出名的,況且是四十年代非常保守的時代,中共從來都是用傷害別人來掩蓋自己的罪行的。

沉崇稍後嫁與畫家丁聰為妻,1990年代初,沉崇已移民美國,在事情發生44年後才敢對外澄清這次“受辱事件”,乃當年中共為了“革命的需要”而一手編導的。

中共從說謊中嚐到甜頭

194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曾在給董必武、吳玉章、張暑時、葉劍英、方方、林平等人的一份名為《中央關於在各大城市組織群眾響應北平學生運動的指示》中說過:

(一)北平學生美兵強姦女生事,已造成有力的愛國運動,上海、天津聞亦將響應,希望在各大城市(平、津、京、滬、渝、昆、港、蓉、杭等)及海外華僑中發動遊行示威,並堅持下去。在運動中要儘量推動一般中立分子出面,造成最廣泛的陣容,

(二)通知特別提出利用婦女對沉崇案的憤怒,因為沉崇案容易引發民族主義情感。

王漢斌吐真言

王漢斌在《解放戰爭時期北平地下黨是怎樣領導學生運動的》一文曾詳細講述過當時的情況。中共對這一階段的工作非常滿意。

沉崇案發生後,全國各地很快就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學生示威活動。對於學生的行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許多人都認為是有人在操縱,倒是當時的知識份子表現出了少有的天真。王漢斌說:“ 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我黨極其出色地在北大、清華等校奪取了學校鬥爭的陣地,紮下了根子,掌握了學生組織的領導權。”

為甚麼不向蘇聯示威?

當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吳國楨在他的回憶錄中曾說:“當人們不滿時,或者有不滿的理由時,自然就有共產黨滲透和可供利用的基礎。但如果沒有理由,共產黨也能造出一些,就拿北平女學生被強姦為例,那件事發生在北平而不是上海,但我們照樣遇到了麻煩。”

吳國禎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我沒有小視那件令人惋惜的北平女學生被強姦案,但我說那是一件由美國士兵犯下的孤立罪行。他說:“但是請注意,當俄國人佔領東北時,有多少中國婦女遭到了蹂躪?如果你們一定要示威,那麼應當針對這個劣跡更大的罪犯。或者,如果你們一定要對美國示威,那麼同時也應該對蘇聯示威。”吳國楨的這種說法使許多學生從感情回到理智上來。

還有多少這樣的彌天大謊沒有被揭穿呢?

http://www.renminbao.com

用壮 最近发言:
  • 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ibrary/shenchong.htm
  • http://www2.beareyes.com.cn/bbs1/pc006/2007/07/18_191995.htm
  • 苏东坡论 三退保平安. 我没死在8964全靠这篇
  • 六月---詩經 (11张图)
  • 关于代号收费, 转福音 看过来
  • 小强太土啦.
  • 可读度比前几段强很多.
  • 黄鼠狼下耗子, 再看这题目:
  • 农工自由党, 你能不能...(11张图)
  • 阿枭, 你能不能...(11张图)





  •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是否原创?
    图片宽度 (为了图片显示美观易看)
    关键词: (关键词会和以前发言的标题对比,帮助连接11条相关文章) 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所有跟贴 - 加跟贴 - 史海钩沉 主页
    博讯热点
  • 网络封锁
  • 北京奥运
  • 四川地震
  • 打压媒体
  • 强行拆迁
  • 东海主权之争
  • 禽流感
  • 劳教制度
  • 警察、官员恶行
  • 宗教迫害
  • 户口和遣送
  • 中国奴工丑闻
  • 暴力执法
  • 环境破坏与污染
  • 三峡工程
  • 农民、民工问题
  • 临沂计生维权
  • 太石村罢免事件
  • 食品安全
  • 人民币升值
  • 股市危机
  • 房产泡沫
  • 黄金高反腐案
  • 煤矿灾案
  • 中国教育
  • 台海谍报
  • 台海之争
  • 西藏问题
  • 新疆问题
  • 金融问题
  • 乙肝歧视
  • 出口产品安全危机
  • 反右50周年
  • 福建莆田农民维权
  • 海外大逃亡
  • 上海人事风暴
  • 十七大权力变更
  • 北京、天津政坛地震
  • 文革四十周年
  • 上海首富周正毅案
  • 政治体制改革
  • 朝鲜半岛局势
  • 日本侵华遗留问题
  • 爱滋病问题
  • 南海三山征地冲突
  • 汕尾开枪镇压事件
  • 重庆特钢抗议
  • 陕北石油事件
  • 王斌余事件
  • 伊朗核危机
  • 美国飓风
  • 营救清水君
  • 反日示威
  • 假冒伪劣
  • 海外华人
  • 六四
  • 宝马杀人案
  • 四川怪病
  • 非典型性肺炎
  • 黎以战争
  • 伊拉克战争
  • 印度洋海啸
  • 国民党主席之争
  • 23条
  • 胡锦涛访美
  • 2006两会
  • 纪念胡耀邦
  • 赵紫阳逝世
  • 2004美国总统大选
  • 雅典奥运会
  • 2003年洪灾
  • 2003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