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學者的研究, 除「于山島」即「獨島」外, 又提出「三峰島」就是「獨島」,
以證明「獨島」自古為韓國固有領土 。
事實上, 有關三峰島的紀錄只有在朝鮮成宗時期出現。 韓國高麗大學歷史系教授申奭鎬在《
獨島之來歷 》(『思想界』1960 年8月)文章中部分引用《 成宗實錄 卷72
》成宗7(1476)年 10月:「……西距島七八里許, 到泊望見, 則於島北有三石列立,
次小島, 次巖石列立, 次中島中, 中島之西又有小島 , 皆海水通流, 亦於海島之間,
有如人形別立者三十, 因疑懼不得直到, 畫島形而來。 ……」 認為自記載中,
綜合檢討島之狀態, 便可知「三峰島」為今天的「獨島」。 其中「三石列立」指的是「三峰」的意思,
而且「人形別立者三十」可能是「海豹」群集的模樣, 因為「獨島」是現在韓國版圖上唯一有海豹的棲息地,
所以「三峰」指的無疑就是形容現在「獨島」的形狀。 此後, 韓國有關「獨島」的所有研究者,
甚至政府公佈的資料和文獻都以此為據, 認定「三峰島」就是「獨島」。
本人認為, 只引用上述部分內容, 即主觀推測「三峰島」為「獨島」, 歷史證據相當不足,
而「三石列立」也不能說是「三峰島」命名的原因, 因為「三石」和「三峰」並不相等。以下是有關「三峰島」的其他重要歷史文獻:
第一、《 成宗實錄 卷 17 》成宗3(1472)年 4月, 「 三峰島在海中,
爾之行甚苦, 但我民逃賦潛投者, 不可不刷還」和 「三峰島在我封域之內, 海路險惡,
逃賦避稅者, 潛往居之。」當時有些逃稅的人, 偷渡到「三峰島」。
第二、《 成宗實錄 卷107 》成宗10(1479)年 8月, 「 本道人民逃避差役,
潛往三峰島, 其數無慮千餘」。 從這一段可知, 逃避兵役的人潛逃「三峰島」,
該島上也有千餘名的人民居住。 由此可知「三峰島」是人類可以居住的一個相當大的島。
同文前段中, 「三峰島旁有小島, 全君子等二戶逃居其中」。 依照這一段可看出「三峰島」旁邊另有一個小島存在,
而且此小島也可以居住, 看來不只是「三峰島」人民可以居住, 連這「三峰島」旁邊的小島,
也是人類可以居住。
第三、 《 成宗實錄 卷110 》成宗10(1479)年 閏10月, 一段記載:「…
三峰島之好, 則人皆欲往居之。……三峰島土地沃饒……」以此判斷, 「三峰島」應該不是兩個岩礁所組成而人類不能居住的現在「獨島」。
第四、《 肅宗實錄 卷 25 》肅宗19(1693)年 11月 的記載:「蔚山漁人,
自海邊漂至鬱陵島上, 三峰接天, 中有數十戶人家遺址, 草木則多竹葦, 禽獸則多鳥鳶貓狸,
為倭人所執去。」以此判斷, 「鬱陵島」上「三峰接天」, 「三峰」指的應該是「鬱陵島」。
第五、《肅宗實錄 卷 30 》肅宗 22(1696)年 9月, 「鬱陵島……主山三峰,
高於三角, 自南至北, 為二日程, 自東至西亦然」, 說明鬱陵島主山之三峰,
亦說明鬱陵島的周邊距離。
第六、《大東地志 蔚珍 》部分中說明:「 鬱陵島 , 在本縣正東海中,
古于山, 一云武陵, 一云芋陵, 周二百餘里, 東西七十餘里, 南北五十餘里,
三峰岌聳, 空純是石山……」 。 由此文獻, 可知「鬱陵島」確實以「三峰」來組成。
以上本人探討有關「三峰島」之六個觀點, 幾乎符合「鬱陵島」之狀況。 如此說來申奭鎬教授認定「三峰島」即「獨島」之說法,
與古代歷史文獻有相當大的出入, 韓國方面應該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