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 祖 重 光

 

王堂甲   衡平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历史上悠久文明大国,我们先祖创造了著名于世界的灿烂文化。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祖是养蚕制衣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辅佐黄帝,协和百族,统一中原,协助黄帝,确立以农桑为立国之本,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功高日月,德被华夏,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水有源,树有根”,今天,我们宣传嫘祖文化,弘扬嫘祖精神,开发嫘祖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我们敬祭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人文女祖为远古先民们求生存、求发展、谋福祉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把民族母亲遗留下来的美德世世代代传下去。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持久的历史连续性,创造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凝聚力,交织成中华民族文明牢不可破的根文化,母亲文化,民族的各类谱谍文化。交织点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使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爱国主义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因而使我国千姓百族的同胞知道其来有自,明民族文化的血脉,不忘祖恩,团结进取,共建和谐亲睦的祖国大家庭。炎黄之孙不管生活在何方,都知自己的血脉连通华夏祖国,祖根在中华,“我的中国心”、民族魂,将随祖国的富强伟大而日益增强,为作为五千年文明史古国焕发青春的民族自豪感而日益升华。

 

寻根西蜀   拜祖盐亭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炎黄二帝和嫘祖开始的,他们都是华夏文明的肇造者。

典籍载嫘祖,其人有其事。先秦典籍《山海经》、《世本》、《竹书纪年》,以及《史记》、《大戴礼》、《吕氏春秋》、《蜀王本纪》、《史记·三代世表》、《帝王世纪》、《大荒西传》等均有黄帝、嫘祖与巴蜀的关系。嫘祖是黄帝元妃,历代载籍略无异同,“黄帝为其子娶蜀山氏女”,历代载记亦无歧义。记载了黄帝元妃嫘祖及其子青阳、昌意、孙颛顼在古蜀的事迹。《史记》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国内著名学者肖兵、李远国、邓少琴、蒙文通、张国光等先生在《山海经新探》中,论证《山海经》所称黄帝居“轩辕之丘”,“昆仑之丘”、“昆仑之墟”、“为帝之下都”,其地名皆指喀喇昆仑南脉,“非岷山莫属”。又《水经注》、《路史》等皆称黄帝“初都于陈”,即“今宝鸡,故陈仓”而“非宛丘”。学者何光岳先生《西陵氏的源流与迁徙》,称西陵氏以地为氏,起源于四川岷山,后分两支迁徙他处。则“初都于陈”的宝鸡距古蜀西陵不远,故黄帝能与西陵之女嫘祖联姻。况且上古先民居无定所,流徙可达万里之遥。自古中原人在陕有三条通道,即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还有甘肃的阴平道,因而蜀地与中原通道不是隔绝的。而《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之为邦,……媾姻则黄帝婚其族”,分明记载了黄帝与嫘祖联姻的事实。

《嫘祖圣地》碑,有力的佐证。唐玄宗“三召不应”、著《长短经》传世、为少年李白之师的思想家、韬略家赵蕤,在东关县(故城盐亭境内今金鸡镇旧县坝)有别业,常住此读书著述。乡民于开元二十年间修葺嫘轩宫,请他作了碑序。《嫘祖圣地》碑立于嫘祖山下嫘祖湖旁。碑文有“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山)之首,碑碣犹存。嫘祖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御制耕织图》,赞蚕丝祖神。康熙《御制耕织图》《织部·祀谢》画幅内,刻有宋朝绍兴县令楼王寿五言诗八句,“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此事虽眇茫,解为民为福。”并涉及“蜀女化蚕”,成为“蚕女马头娘”的典故。康熙为此画题七绝诗“劳劳拜族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已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称先蚕嫘祖为“西陵氏神”,首见于汉《淮南子》引《蚕经》;《隋书·礼乐志》记北周享先蚕,称“行西周故事”,皇后“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两诗中有“蚕市”、“西蜀”、“西陵”、“先蚕”、“蚕神”及“蜀女化蚕为马头娘”,都是古蜀所特有的事物。而享先蚕古礼历来是在帝都的先蚕坛举行,“此邦享先蚕”,则西蜀地方政权亦有享先蚕之礼。即在盐亭县城,原来也有蚕神庙、先蚕坛。民间持续举行祭先蚕,这更表明西蜀古来就是享先蚕之邦,而盐亭一个小县城也设先蚕坛祭拜嫘祖,这是罕见的。

龙泉藏丝洞,唐碑又印证。在盐亭县龙泉乡石马沟金龙山上有个“藏丝洞”,洞内石壁刻有嫘祖骑白马飞奔像,两旁刻有:“王氏蚕姑丝绢藏,先祖功德黄帝妃”的民俗对联。壁上还刻有“凤姐二月十日生”。此地距嫘祖诞生地的金鸡镇嫘祖山20公里,而所记嫘祖诞生日期与《嫘祖圣地》碑文吻合。民间故事传说嫘祖幼时名王凤,伙伴们昵称她为凤姐、凤姑、凤姑娘、嫘姑、蚕姑、丝姑等名字,有的也成地名。

世代祭先蚕,文献有记载。祭祀先蚕之礼早在西周就已开始,《月令》成书于西周,“诸候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天子藏诸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出而行之。《续汉书·礼仪志上》记载“……皇后帅公卿诸候夫蚕,祠先蚕,礼以少牢。三国亦沿不改,依周典也。”“晋后祠先蚕”(皇后)依汉魏行事。以后如隋朝也制先蚕坛,唐代……“有事于先蚕,亲词于先蚕。”盐亭蚕业“比户机声轧轧,所产甚饶”,西陵绸、鹅溪绢成为朝廷贡品……。宋以后亦然。至今北京北海公园还有先蚕坛,这表明,祭祀先蚕是代代相承,循而未改,以先秦时代人们既知嫘祖始蚕而言,西周所祭先蚕,必然就是嫘祖。再以西周王室出自黄帝之后而论,其祭先蚕,必然也是祭祀嫘祖。南北朝也仿西周制度,其祭先蚕西陵。《绵阳文史》载:武则天诗赞嫘祖:“丝绸龟手富,见锦鹅溪绢;功比马头娘,映月水三潭。”宋·金履祥《通鉴前编·外纪》称:“西陵之女嫘祖为帝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而无酸前之患,后世祀为先蚕。”北宋和民国时期祭祀嫘祖的祭文、疏文、嫘祖墓联、庙宇楹联、匾额、嫘祖道场规程文本《嫘祖仪》。还有清代乾隆30年(1765年)乙酉科进士岳冠华任陕西渭南知县作诗传世:“嫘祖吾乡里,青龙诞帝妃。始蚕蚕作茧,织绢绢成衣。逸史传翁妪,功勋纪赵蕤。子孙承祖烈,织绢有鹅溪。”《四川通志》卷十八《舆地志一十七》“潼川府盐亭县”下记载“蚕丝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原引注《舆地纪胜》:“山在永泰县西二十里”,又引《九域志》“梓州蚕丝山,每上春七日,远近士女多游于此,以祀蚕丝。”盐亭民俗蚕文化古盛今兴,抬蚕神出行巡城、巡郊,舞蚕龙、采桑舞、桃子龙、献红鞋、献三牲、献茧串、包面、蚕过年(二月初八)、先蚕节(二月初十,嫘祖生日)、酬蚕节(九月十五)、祭蚕神庙会、烧遍香、唱大戏等祭祀民俗活动。这种民俗活动的影响及于世界,韩国汉城及各道治所城市还有先蚕坛。19933月韩国东亚日报报道:“已经停止了85年的先蚕节享先蚕大礼,现已恢复。”总之,嫘祖都被世代尊之为先蚕,是无疑的。

无字丰碑   历史积淀

 

史前时代的神话和传说,把先民的领袖人物赋予超凡的灵魂和伟力,是有其民族性的原型的,是现实的而非虚诞的。嫘祖就是诞生在盐亭的现实人物。神话和传说故事代表人类史上一个时代,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而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的发展进程。嫘祖轩辕的人文圣迹,蚕桑丝绸史迹,嫘祖文化史迹,有数十处之多。这些都是历史的积淀,加上盐亭出土的历史文物,大量文献和约定俗成的祭祀嫘祖的民俗等,足以证明了盐亭是嫘祖的故里,是丝绸的源头。

嫘祖始蚕桑,史迹今犹存。反映蚕桑丝绸的遗迹有:桑林坡、吉树坡、蚕丝山、丝姑垭、茧子山、丝源山、水丝山、丝织坪、丝姥山、西陵绸、蚕姑庙、锦机台、丝姑庙、丝姑山、王凤岩、祖家湾、三锅椿、织绢岭、抽丝台、赛丝廊、晒丝岭等。

嫘祖文化史,古迹活化石。在盐亭境内,反映嫘祖文化的遗迹有嫘祖陵、嫘祖穴、嫘祖坪、嫘祖山、嫘祖坝、嫘轩殿、嫘祖坟、嫘轩宫、嫘祖庙、轩辕坡、嫘祖井、先蚕楼、先蚕塔、嫘宫山、嫘姑十二峰、西陵垭、西陵山、天子山、西陵寺、嫘祖印等。

出土有文物,再现远古史。在县境内出土了石斧、玉璧、石璧、古桑化石、古桑残骸、金蚕、铜蚕、陶蚕、陶蚕房、陶茧、陶蛾、陶茧箔、陶俑、陶罐、陶缫丝盆、陶缫丝架、谷父蚕母、青铜跪俑像,兽骨指挥杖化石、“王凤瓦”、嫘祖轩辕石像等数百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土了古桑树化石和石斧。表明史前时代已宜于农桑之地,盐亭境内,自古遗有西陵山、西陵寺古地名,同时在绵阳边堆山新石器时代等遗址出土有罐、钵、豆、纺轮等陶器和斧、锛、凿、刀、矛、箭等石器,展现了远古西陵国嫘祖文明的曙光。

神奇的传说,历史的载体。嫘祖衣被天下,福泽万民,在盐亭留下了许多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神奇故事美丽传说。有嫘祖、轩辕、歧伯、仓颉、金二伯、应龙等先人的传说故事,如:彩凤投怀生嫘祖、天虫家养织丝绢、含茧化丝、蜘蛛结网、王凤采果奉双亲、四方奔走教民养蚕、蜀女化蚕马头娘、嫘祖遇旋风发明缫丝车、织绢岭午梦获渔梭、龙泉藏丝洞、紫霞坪试养家蚕、水丝山建缫丝房、吉树坡初识天虫、扎草人驱鸟护蚕、遇仙猫灭鼠、西陵宫嫘祖赠丝衣、见丝帛轩辕西行、黄帝西陵纳元妃、衣落山金二伯射黄帝、轩辕西属请岐伯等。

 

丝源再说   嫘祖始蚕

 

明代文学家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仙真衍派》说:(黄)帝初闻西陵氏女嫘祖,聪明温顺,聘娶为妃。常来游河滨,见树上都有白团,似鸟卵,而欲掰视,中有虫女指,询之土人,云龙与马交,遗精所化,嫘祖取置于器,越日出蛾,雌雄相配,自辰亥始解,生子无数。嫘祖藏之来春,皆生小虫,采桑嫩叶饲之。桑叶渐老,其虫亦大而能食。见其攒簇,名之曰“蚕”(又曰“天虫”)。自身白有光,即不食。嫘祖以草布蚕于上,自然吐丝、作团,名之曰“茧”。摘而挪沸汤缫之,绎而为丝。法天象经书莫言之义,造机抒,织成币帛,可以衣体,至是遂为人用。复以草木之华,染化五采文章,为衣服之美,而天下不患皴瘃。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嫘祖养蚕、育种、采桑、治丝、造机、织帛、制衣体以及染色增美等事业,都作了系统的描述,与宋朝《织部·祀谢》中的画幅内容十分吻合,使人不得不承认嫘祖是我国上古时代养蚕治丝之始祖。清代史学家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称:“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后世祀为先蚕。”

明代学者董斯张在《广博物志》卷十五中,引《皇图要览》云: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在四川新津县,至今还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三月三日半阴阳,农妇养蚕勤采桑。蚕桑创自西陵母,穿绸勿忘养蚕娘。这位西陵圣母,便是农民们对嫘祖的尊称。

除此之外,在《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事物原始》等数十种典籍中,还有上述类似的记述。由此可见,嫘祖的确是我国养蚕治丝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蚕神”、“先蚕”、“西陵圣母”的伟大人物。由于嫘祖的发明创造,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中国是世界上蚕桑、缫丝、丝绸的原产地,素有丝国之称,如要研究丝绸的起源和发展,就离不开四川,也就是说四川是中国丝绸的源产地之一,不仅以嫘祖、蚕女等古史传说饮誉海内,而且以蜀锦、蜀绣等丝织品驰名中外,在中国丝绸文化起源和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嫘祖、蚕女等中国丝绸史上的里程碑似的人物,均与古代巴蜀有关,尤其与今四川盐亭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世文献中对中国丝绸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禹贡》。此篇的丝绸种类有丝、织文(有花纹的丝织品,应即绮)、玄纤缟(纤细的黑白缯和白缯)、玄缍机组(黑色和浅红色的丝织品)等。而《禹贡》的记载进一步表明,早在中国文明兴起的初期,中国丝织品已经形成了许多种类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显然,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还远在《禹贡》的成书年代之前。《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这表明,中国丝绸的起源是在黄帝时代,《淮南子》所引的《蚕经》,对蚕桑丝绸起源于黄帝时代也有明确的记载,其文曰:《蚕经》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

中国丝绸起源于黄帝时代。按照古代的性别分工,即古代文献屡次述及的“男耕女织”来看,黄帝正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织丝茧以供衣服”,不仅与古文献所传和考古材料所示中国蚕桑、缫丝、丝绸的起源时代正相符合,而且也同古代社会以性别为基础的历史分工是一致的,显示出嫘祖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的合理提供了依据。中国丝绸起源探索,嫘祖作为丝绸早期起源的代表,其地位是肯定的。中国丝绸最早传到古希腊,希腊称中国为“支那”,即希腊文“丝绸之国”的含义。

从历史、考古、人类学等有关嫘祖的文献材料和大量丝绸史迹,嫘祖文化史迹和地缘文化进行研究,从中国丝绸起源时代和背景分析,嫘祖与中国丝绸的早期起源,嫘祖时代、地理和史实,尤其是嫘祖与巴蜀蚕桑,丝绸起源的关系,巴蜀丝绸对中外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得出历史上确有嫘祖其人,嫘祖确为中国丝绸之祖,嫘祖故里西陵氏之国在今四川盐亭。

 

功高日月   母仪天下

 

大家都知道,黄帝元妃嫘祖,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泽被中华,惠及全球,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篇章。历来受到人民的尊崇。许多典籍都盛赞嫘祖的伟大功绩,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数千万泱泱民众,咸归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

嫘祖是开创上古文明的科学发明家。她是实现西陵内部联盟和西蜀部落联盟,并与黄帝实现部族大联盟;辅弼黄帝,联盟炎帝榆网,东进中原,战败蚩尤,统一万邦,奠定华夏立国基础的政治家。她是教民养蚕、丝织、制衣、推行天下,开创并推进上古文明的教育家。嫘祖生二子,她和轩辕决定,把长子青阳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接受艰苦环境磨练;让能担当大任之孙颛顼继承黄帝位。表明嫘祖是识大体,不循私,义方教子,大爱无私的贤妻圣母,以身垂范,为万世母师。她是恩威并用,以攻心为上,平定西陵境内多次小部落叛乱的军事家。她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进行人伦教化,逐步终止群婚、乱婚、抢婚等落后风俗的社会革新家。她教民蚕桑,衣被天下,悲悯民瘼,使先民免于受冻致病之苦的“民本情怀”,是上古最突出的慈善家。她以玉帛化干戈,辅弼黄帝、协和万邦、不尚杀伐、安抚战败的蚩尤部落,使之与其他部族和谐相处,繁衍生息,是民族共存共荣的和平天使。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未尝宁居”,不坐享帝妃“第一国母”清福。终身为教导和推广蚕桑事业,奔走劳碌,老来逝世于南巡的衡山道,体现毕生为民谋福利的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嫘祖由人文共祖被朝廷祀为“先蚕”,民间祀为蚕神。由于她巡行全国教民蚕桑而逝于道上,被人们祀为“道神”“行神”、“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并演变为“旅游之神”——旅游者的保护神。国人敬祀嫘祖,由祖先崇拜发展为神灵崇拜,由民族共祖演进为人格神,具有二重身份,她和炎帝、黄帝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嫘祖重光  举世瞩目

 

嫘祖不朽的历史功绩和她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历来受到人民的无限崇敬和膜拜。

碑文教学,抄存珍藏。1941年以来,先后在嫘祖山嫘轩宫任教的小学教师王绪卿、王昆山、王天涛、余明渊、衡全三、何德川等以《嫘祖圣地》碑文教学,传颂嫘祖。14岁小学学生王映维于1946年慕名将碑文抄录于民国11年教材《高等论说指南》一书夹页内,一直珍藏至今。1947年夏,因雷暴雨,唐碑被雷击碎(修水库时将碎片筑埋于堤中),王绪卿和何德川二位老师当时还写了《祭嫘祖》和《吊唐碑》诗词。为了纪念嫘祖,乡民集资重建了《嫘祖圣地》碑。

报道宣传,引起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在许多地方,祭祀蚕神嫘祖的乡情民俗恢复了;早年被毁的嫘祖庙开始重建;世代传承的有关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事在人们口中复活了;与嫘祖有关的历史文物、传说、地名、珍贵化石等被发现。随之对有多重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逐步得到利用。随后陆续将嫘祖文化、人文史迹在有关媒体报道,引起了专家、学者关注。九十年代初,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盐亭县为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赠送了《嫘祖故里盐亭》等有关资料,几年来,出版了嫘祖文化研究专著、拍摄了嫘祖文化风光宣传电视片,文艺作品,发表楹联、诗词、歌曲、散文、论文、图片等,印发了广告、宣传资料,开展了宣传、讲演、文娱等活动。2006年,绵阳市委、市政府还在嫘祖的诞生和归葬之地金鸡镇,举行了“走进嫘祖故里——金鸡”专场文艺演出。200610月下旬,盐亭组织参演的《嫘祖颂》荣获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一等奖。

领导专家,论证题词。九十年代初,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前来嫘祖故里盐亭视察蚕桑生产。与种桑养蚕大户都正权合影留念。周恩来总理的政治秘书、原四川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社科院院长杨超同志前来盐亭考察嫘祖文化,并题词:“嫘祖圣地,金鸡腾飞”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并为嫘祖墓碑题写了碑名。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词“中华民族之母—嫘祖”。原中纪委常委、北京语言学院党委书记张黎群同志前来盐亭调研嫘祖文化,并题词:“雍江汇流黄妇水,嫘祖濯绢螺丝池。”“嫘祖钟灵秀,爱心遗千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同志曾题词:“嫘祖后代更光辉”。四川省政协主席秦玉琴题词:“驯养天蚕织成中华文明历史,嫘祖是华夏妇女历代崇拜的母仪。”四川省原政协副主席、藏族领导干部杨岭多吉为盐亭嫘祖圣地题词:“黄帝元妃嫘祖,中华民族女祖。”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征将军为嫘祖故里题词:“嫘祖故里流芳千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曲润海题词:“蚕桑园地,嫘祖家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谆题词:“圣母嫘祖,中国妈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李宝光题词:“嫘祖故里,绿色盐亭”。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心嫘祖文化建设,多次来盐亭调研,著书立说,写诗作画。2006523日,嫘祖故里盐亭应邀出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15周年庆典,在会上就嫘祖文化作了专题发言,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二十多位为嫘祖故里盐亭题词。四川省科委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组专家对嫘祖文化研究专项课题。20073月,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厅、省科技协会联合评选“四川古今科技名人”,嫘祖被评选为“上古文明科学发明家”。20073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盐亭县《蚕丝祖神的传说》(嫘祖的传说)及“桃子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媒体,聚焦嫘祖。几年来,先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皇卫视等数十家新闻单位报道嫘祖文化,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加拿大等一些学会和华人社团,多次来盐亭祭祖观光,奉献爱心,不少华人会刊辟出专栏,宣传嫘祖文化。国内有关报刊包括台湾大中华书印社《科技报》出版宣传介绍嫘祖的宣传册,香港有关报刊已登载了宣传嫘祖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CCTV·走进盐亭”摄制组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侨联、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等5单位代表带领下,在盐亭拍摄嫘祖宣传片和参加祭祀嫘祖活动10天。期间全国妇女联合总会在祭拜嫘祖陵后,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各族各界的母亲们、家长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对祖国母亲的爱,以对中华第一母亲嫘祖感恩的心,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构建和谐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伟大贡献。”中央电视台以中华之母嫘祖故里风物为背景,以“给母亲的献礼”为主题,以全国7个模范家庭母亲与子女的亲情爱心的感人故事为题材,在当地现场演绎出伟大的母爱和爱母情结的专题片。在央视科教频道,少儿频道相继播出,总播出时间700多分钟。广西电视台“寻找金花”栏目组来嫘祖故里,寻找了三位优秀女性代表,以嫘祖故里风光为背景拍摄“嫘祖故里三朵金花”的专题片,在广西台播出。河北电视台在盐亭拍摄《丝绸之母嫘祖》专题片,在央视一台播发。

存史资政,传承嫘祖。《中国专业志要览》载:“黄帝元妃嫘祖诞生在四川盐亭。”《历代文献汇典》载:“嫘祖诞生在古西陵,今四川盐亭县。”还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地方志大全》、《中国丝绸年鉴》、《盐亭年鉴》、《政协文史》、《绵阳建筑志》、《金孔区志》、《四川丝绸》、《巴蜀文化大观》、《中国县情大全》等书皆有相同介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派专家前来嫘祖故里盐亭考察调研,采集了大量嫘祖文化史料,28幅嫘祖人文圣迹图片编入了由著名专家李学勤主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的《炎黄汇典》。盐亭县在八角镇过岗楼雕塑高16米、座宽8米的特大嫘祖石刻像。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首次四川海峡两岸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盐亭召开。时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征老将军,学会顾问、老红军胥光义将军,杨超,川大历史系教授、考古学家林向等及台湾学者杜英贤先生等出席。他们发表了论文或重要讲话,两岸同胞共同祭拜嫘祖。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文史馆参事室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及台湾同胞代表等,参观嫘祖故里,祭拜中华始祖嫘祖。省、市、县领导和学者及台商代表在绵阳市召开了四川嫘祖文化与经济开发学术研讨会。

书画名家,情系嫘祖。首次在全国征集赞颂嫘祖书法、绘画作品35件,其中著名书法家沈鹏所作“母爱如海”书幅,漫画家方成所作“母仪天下”,还征得大画家钱绍武、江碧波等的嫘祖像和嫘祖雕塑像等珍贵作品。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研究会著名画家来盐亭采风,出版了《嫘祖故里盐亭—嫘祖传奇》画册发行。新加坡华裔书法家丘程光前来拜谒嫘祖,敬献颂诗,题写“嫘祖陵”碑文。2006109日,“中华母亲——嫘祖颂”书画大展和嫘祖汉白玉座像揭幕剪彩在北京炎黄馆举行。四川盐亭县党政领导代表和北京有关艺术界名家为开幕式剪彩。200610月,在中国科技城绵阳举行了首届嫘祖故里书画展,出刊《嫘祖故里书画》2000余册。

各界人士,敬祭嫘祖。雅安市和绵阳市联合举行祭祀嫘祖活动。采用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贡奉皇家名茶与绵阳市盐亭嫘祖故里的嫘祖锦帛包装合璧,在绵阳市举行隆重祭奠嫘祖大礼。之后两市、县党政领导赴陕西黄陵祭祖,奉献皇茶嫘锦于黄帝之陵。四川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成都西川祭祖,嫘祖金身塑像与炎帝、黄帝并列入主四川祭祖堂。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何志尧等领导曾为嫘祖陵墓揭幕剪彩。世界母亲节,四川清华同学会组织56名同学代表中华56个民族,前来嫘祖陵隆重举行敬祭中华民族母亲嫘祖大典。盐亭县党政代表团在嫘祖陵取土盛入特制鼎内,护送到黄帝陵,并将嫘祖陵土撒布于黄帝陵上,再取部分黄陵土入鼎运回盐亭,撒布嫘祖陵上,并分别在两地举行祭祖典礼。20067月下旬,绵阳党政领导专题调研嫘祖文化,并在嫘祖陵敬祭。20061022日,四川盐亭把象征华夏13亿炎黄儿女的十三棵“嫘祖柏”护送到浙江缙云县,随后在缙云县的黄帝祠宇地建成“嫘祖翠柏苑”。盐亭县党政代表还应邀参加浙江缙云仙都公祭黄帝大典,2007年农历二月初十先蚕节,浙江缙云县党政代表团和四川绵阳市党政领导及盐亭县干部群众在嫘祖陵举行祭祀大典。迄今为止,嫘祖故里盐亭已喜迎炎黄子孙达数十万人次。并与陕西黄陵县、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河南新郑市、浙江缙云县等,以炎黄嫘祖文化亲缘关系为纽带缔结为友好县、市、区。

目前,盐亭县内还以嫘祖名字命名的学校、村、社区、街道、道路如嫘祖大桥等十余处,以及商业品牌广告名称种类繁多,如,嫘祖丝厂、嫘祖贡酒、嫘祖米业、嫘祖油业等数十种。

 

嫘祖精神    发扬光大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它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畴,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这一文化品牌在国际国内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嫘祖一生为民谋利,甘于奉献;大爱无私,以身垂范;勤劳勇敢,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拼搏向前;宽厚仁慈,以德化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勤俭修身,严于自律的精神和勤劳、善良、仁爱、智慧、正义等一切高贵品质,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传承嫘祖文化、弘扬始祖精神,保护和开发好嫘祖文化这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盐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嫘祖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开发,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嫘祖文化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嫘祖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宣传,把嫘祖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的嫘祖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研讨会、座谈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步伐的决定》,制定了《盐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嫘祖陵风景区的主题、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和中长期嫘祖陵墓区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了以嫘祖文化为龙头,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特色,以森林生态为背景的旅游发展战略。

嫘祖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业主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对嫘祖文化的宣传造势,广泛招商引资,实施高规格品牌运作,着力打造嫘祖陵风景区、中华母亲园、丝源博物馆三大景点。嫘祖陵为华夏儿女祭拜人文始祖的圣地,主要建好陵前山门、嫘祖塑像、祭祀广场、神道及陵墓区,体现祭祀功能;中华母亲园以母亲文化为主线,拟在原嫘祖坛规划区内陈列嫘祖及中华民族杰出女性生平事迹及塑像,供人游览观光;丝源博物馆拟建在县委机关内笔塔旁,主要展示与嫘祖文化、丝源文化相关的文物、资料。由四川省和绵阳市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嫘祖陵设计方案和沙盘制作。投资1.8亿元建成了盐亭至嫘祖陵旅游等级公路。

“嫘祖蚕桑丝绸的发明,应当说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文化的进步推动。因此,嫘祖的伟大发明创造,意味着史前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共荣关系,它揭示了经济与文化互为中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推动社会和进步的重要原理。”今天,我们弘扬嫘祖文化,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就是,在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紧紧把握经济与文化这种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涵盖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文明与文化、传统与传承,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等都是在交流中互补,在互补中发展繁荣。

 

(作者系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Powered by 天极内容管理平台CMS4i